初一历史13-22课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治理黄河:(1)汉武帝曾亲自去治河工地治理,黄河八十多年都没有发生过水灾。(2)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主修河道,黄河八百多年都没有改道。2.农业的进步:(1)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便于翻土和碎土,提高耕作效率。(2)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3)耧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3.手工业方面:(1)丝质方面出现印花机,染色技术的提高,中原生产的丝绸为世界各国人民叹服。(2)水排: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作用: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地位: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3)炒钢的制作方法是中国最先发明的。4.经济方面:(1)汉武帝收回盐铁经营权、铸币权,统一制造五铢钱。(2)采取“抑商”政策。(3)意义: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4)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合称“东西二京”。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5)汉代城市的特点: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2.西汉初年对匈奴的政策:“和亲”,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丝织品,被迫开放边境与其进行贸易。原因:西汉初年国力有限。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开始反击。原因:经济繁荣,国力昌盛。4.汉武帝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5.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大败。意义: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和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6.西汉可以打败匈奴的原因:(1)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根本原因)。(2)军事力量强大。(3)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支持反击。(4)卫青、霍去病等人英勇善战。7.昭君出塞:(1)汉元帝时期。(2)嫁给呼韩邪单于。(3)意义: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汉族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不存在侵略和反侵略之分。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汉武帝时期,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1)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曾被匈奴扣留十年,最终回到西汉)(2)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胜利)目的:为了加强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访问西域各国(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2)为西域都护的设立奠定了基础;(3)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从西域引进的东西:天马、汗血马、葡萄、核桃、石榴、苜蓿、乐器、歌舞等;中原的铸铁、凿井、丝织技术等也传入了西域。4.西域都护:(1)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2)目的:总管西域事务(3)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丝绸之路的开辟:商人把丝和丝绸等商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运转到欧洲,又把西域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6.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等地—西亚—欧洲7.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8.丝绸之路的意义:(1)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2)促进了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9.班超经营西域:(1)时间:公元73年(2)目的: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10.汉与欧洲国家的交往:班超派干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1.纸的出现:西汉早期,甘肃天水的墓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这种纸用麻制成。2.造纸术的改进:东汉的蔡伦,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是发明者。造纸术在西汉就已经出现。4.造纸术改进的意义:(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大大推广了纸的使用。(3)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5.《九章算术》:(1)时期:东汉(2)主要内容: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的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6.地动仪:(1)发明者:东汉的张衡(2)作用:验证地震的发生,不具备预报地震的功能(3)地位: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7.华佗:(1)东汉时期,擅长外科手术(2)贡献:麻沸散和五禽戏8.张仲景:(1)东汉时期(2)贡献:《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张仲景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2.佛教:(1)起源:古印度(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3)传入路径:丝绸之路(4)主要观点:人的今生如果能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5)东汉时期,佛教盛行,我国第一座有关佛教的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6)影响: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3.道教:(1)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2)兴起时间:东汉(3)创始人之一:张陵(4)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5)主要观点: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追求长生不老。(6)影响:道教对我国的文化也有深远影响。4.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主要是他们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符合他们的利益,有助于巩固统治。5.王充:著有《论衡》一书,提出无鬼神的思想。6.司马迁:(1)我国伟大的史学家。(2)时期:汉武帝时期(3)主要贡献:著有《史记》一书。(4)《史记》: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学价值: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斥责了暴君、酷吏的罪行,大胆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通史的典范。文学价值: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7.秦兵马俑:(1)发现时间及地点: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2)意义:是秦汉时期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时间200年时间208年地点官渡地点赤壁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曹操胜利,袁绍大败结果曹操大败特点以少胜多特点以少胜多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曹操官渡之战可以取胜的原因:(1)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政治优势。(2)重用人才。(3)经济方面: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既赢得了民心,又解决了战争需要粮草的问题。(4)曹操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3.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1)曹军不习水性,不擅长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合,战术得当;(4)采用火攻,战略得当(5)根本原因:三方势力均衡,不具备统一的条件。4.本课的典故:诸葛亮:三顾茅庐、借东风(赤壁之战)。5.三国的形成:政权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魏曹丕220年洛阳蜀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2年建业(今南京)6.三国经济的发展:都注重农业的发展,但各有特色。魏注重兴修水利蜀丝织业兴旺,畅销三国吴造船业发达7.吴国曾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8.曹操是东汉末期的人,并非三国时期的人。第19课江南地区的发展1.西晋的兴亡:(1)建立:建立者:司马炎;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灭亡: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掉了西晋。2.三国灭亡的顺序:蜀—魏—吴3.西晋结束分裂局面的时间和标志:280年,西晋灭掉吴国。4.西晋灭亡的原因:(1)统治集团腐朽,封建王各自为政(根本)。(2)皇帝弱智,无力统治整个国家。(3)“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3)少数民族受压迫,趁机反抗。5.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五胡内迁):匈奴、羌、羯、鲜卑、氐6.东晋的建立:(1)时间:317年;(2)建立者:司马睿;(3)都城:建康。史称“东晋”。(4)灭亡: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朝四个王朝,史称“南朝”。7.前秦:(1)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2)建立者:氐族人苻坚(3)地区:统一黄河流域8.淝水之战:(1)时间:383年(2)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2)结果:前秦失败;(3)有关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4)影响:使北方重新陷入混战割据的局面;使南方获得暂时的稳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9.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南方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开发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4)人民的辛勤劳动。10.表现:(1)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2)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耕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11.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北魏的建立:(1)时间:4世纪后期;(2)建立少数民族:鲜卑族;(3)都城:平成(今山西大同)(3)439年,统一黄河流域。2.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1)经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2)政治: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3)影响: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为北魏改革奠定基础。4.改革措施:社会生活:(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政治方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5)文化方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5.改革的作用:(1)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程度;(2)使汉族的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3)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6.北朝: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朝和四个王朝合称为“北朝”。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类别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主要科技成就地位数学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缀术》1.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2.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相比只差50秒圆周率计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根据前人的“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圆周率代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农学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倡因地种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学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的发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转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类别人物朝代代表作地位特点书法王羲之东晋《兰亭序》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或端秀清新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题材广泛、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石窟北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集成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风格,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思想范镇南朝《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2)佛教盛行的原因:围巾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也大力支持,佛教盛行起来。(3)佛教盛行的影响:各地大量修建寺庙,佛寺广占良田;佛教盛行,没有摆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