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06年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说课教案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华东师范大学七年级数学(下)授课教师:四川省自贡市解放路中学陈锐二零零六年八月2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之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安排在《轴对称的认识》后,明确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轴对称的认识》的联系,起到知识的链接与开拓的作用。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材分析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计算问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突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3、教材分析之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两个性质对于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以及今后的证明尤为重要,故确定为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中关于底和腰,底角和顶角的计算问题。(由于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顶角性质特点很容易混淆,而且它们在用法和讨论上很有考究,只能练习实践中获取经验,故确定为难点。)4、教材分析之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一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5、教材分析之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对于我们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探究---发现---联想---概括”的能力!3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①复习提问:向同学们出示几张精美的建筑物图片;问题: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些图片中有轴对称图形吗?②引入新课:再次通过精美的建筑物图片,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③相关概念: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边: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角: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2、探究问题①动动手:让同学们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的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②得出结论: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5)∠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3、重要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1)如果∠BAD=∠CAD,那么AD⊥BC,BD=CD(2)如果BD=CD,那么∠BAD=∠CAD,AD⊥BC(3)如果AD⊥BC,那么∠BAD=∠CAD,BD=CD(为了方便记忆可以说成“知一求二!”)4三、例题部分:例一:1、在等腰△ABC中,AB=3,AC=4,则△ABC的周长=________2、在等腰△ABC中,AB=3,AC=7,则△ABC的周长=________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边的关系,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并强调在没有明确腰和底边之前,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而且在讨论后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三条边能否够成三角形。例二:1、在等腰△ABC中,AB=AC,∠A=50°,则∠B=_____,∠C=______2、在等腰△ABC中,∠A=100°,则∠B=______,∠C=______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突出顶角和底角的关系,强调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0°<顶角<180°,0°<底角<90°。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得出结论一个经验: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例三:在等腰△ABC中,∠A=40°,则∠B=______此题是一道陷阱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例二的2小题比较,估计会出一些状况,大多数学生会按照两种情况讨论,得到两个答案。然后跟学生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但是答案是“三个”。强调需要自己画图解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例四: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B=40°,求∠BAD的度数?此题的目的在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性质的综合运用,以及怎么书写解答题,强调“三线合一”的表达过程。解:在△ABC中,∵AB=AC,∠B=40°,∴∠B=∠C=40°又∵∠A+∠B+∠C=180°,∴∠A=100°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AD是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AD是∠BAC的平分线,即∠BAD=∠CAD=50°5四、练习部分:练功房Ⅰ(基础知识)填空题1、在△ABC中,若AB=AC,若顶角为80°,则底角的外角为_________.2、在△ABC中,若AB=AC,∠B=∠A,则∠C=____________.3、在△ABC中,若AB=AC,∠B的余角为25°,则∠A=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AD=DC,∠B=35°,∠ACD=43°,则∠BCD=____________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准!练功房Ⅱ(实践运用)实践题如图,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屋顶的截面图,已经知道它的两边AB和AC是相等的.建筑工人师傅对这个建筑物做出了两个判断:①工人师傅在测量了∠B为37°以后,并没有测量∠C,就说∠C的度数也是37°。②工人师傅要加固屋顶,他们通过测量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们认为木桩是垂直横梁的。请同学们想想,工人师傅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练功房Ⅲ(思维发散)选做题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D在BA的延长线上,AD=AE,连结DE。请问:DE⊥BC成立吗?、五.小结部分6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4、注意等腰三角形关于底和腰的计算题,特别是需要的讨论的时候,最后还要进行检验,看看这样的三条边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5、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0°<顶角<180°,0°<底角<90°6、重视需要自己画图解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六.作业部分1、教科书P86习题9.31,2,3,4题2、请问: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3、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思考一下,什么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呢?带着问题预习教科书P83—84。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说明7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在教法上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模式,整堂课以问题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使学生观察、主动思考,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用运动联系的观点观察现象、解决问题。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本课就教学过程作以下几点说明:1、知识结构安排:本课以“问题情境--------获取新知--------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反馈与评价:本课从学生回答问题,练习情况等方面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同时从新课标评价理念出发,抓住学生语言、思想、动手能力方面的亮点给予表扬,不足的方面给予帮助、指导和恰如其分的鼓励,形成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3、对于本节的几点思考①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