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高三语文起始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华附高三语文起始课邹寿元一、六字学风:苦学、巧学、乐学•华附2009届高考取得的成绩:•(一)理科考生415人,参加考试409人,有6位保送生未参加考试(此外,从高一到高三,已经有几十位优秀学生考取了外国的学校,离校出国了),平均分为624.54分;文科考生56人,参加考试53人,有3位保送生未参加考试,平均分609分。•(二)理科上重点线共有37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0%,文科上重点线有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6%。•(三)高分层人数占大比例优势。•我校理科680分以上考生有11人(全省71人),•全省理科前100名我校占20位;650分以上有98人,占我校考试人数的23.96%,630分以上有206人,占我校考试人数的50.37%。•全省文科前100名我校占5位,文科650分以上有7人,占我校参加考试人数的13.21%;630分以上有20人,占我校参加考试人数的37.74%。•我校文理科650分以上有105人,占广州市总数的25.17%。•语文平均分为113.05分,130分以上的5人,120—129分的104人。•本人所教班(57人)语文平均分117.39分,130分以上的2人,120—129分的21人。•录取结果:北大21人,清华11人,复旦11人、南大2人,浙大14人,上海交大10人,中科大4人,人大7人,南开7人,武大5人,中大115人,华工35人,暨大7人,广外18人,等等。•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老师方面的原因之外,从同学们的角度说,主要是践行了六个字:苦学、巧学、乐学。(一)苦学•高三之苦,自不待言,怎一个“苦”字了得。•“十年寒窗苦读书”、•“黑色的六月”、•“不堪回首的高三”,•“不下地狱,难登天堂”•“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单从时间上看:•1、暑假期间提前上课。•2、国庆节只休息3天。•3、寒假上课至大年29。•4、春节后第五天开学。•5、周六上午上正课,下午综合科测验。•6、其他节假日一般都自习。•高耗时•快节奏•大容量•高难度•——高质量(二)巧学•1、听老师的话。•2、善于总结。•3、善于向他人学习。•4、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5、善于质疑问难。(三)乐学•1、快乐是一种思想。•2、快乐是一种情绪。•3、快乐更是一种境界。三“感”教育•●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老师负责。•●危机感。充分认识高考竞争的激烈性。高层次考生势均力敌。一流大学很少扩招。后有追兵。•●紧迫感。时间约10个月,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其他所有的学校均已提前开学。要抓紧每一天、每一时。要有拼搏精神。勤奋、认真、踏实地学习。将有大量的课内和课外的作业。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及时反思、总结。二、安排与要求⊙合理规划科学备考——明确时间,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备考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学—9月1日):完成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和《新闻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内容,并自行完成对前面1—5册必修教材(重点是古诗文)的梳理复习,包括知识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文言文为主),重点目标是夯实课堂知识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第二阶段(9、1—一模前):按照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现代文必考、现代文选考的顺序依次进行专题复习,讲练结合,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和复习方法的建构。作文训练穿插进行。“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重点目标是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促进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第三阶段(一模后—三模前):重点复习与巩固复习相结合,巩固识记能力考点的复习效果,进一步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加强现代文(必考)阅读训练,提高做题速度(限时训练),针对常错点、易错点,以基础为主,查缺补漏,补短扬长.“一模”后训练特点•1.根据“一模”,补缺补漏。•2.找准空间,突出重点。•3.兼顾两头,抓好临界。•4.内外并行,讲练结合。第四阶段(三模后—6、5):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八大系列(1)早读测验系列•(2)50题测验系列•(3)全卷训练系列•(4)专项训练系列•(5)写作训练系列•(6)课外训练系列《语文月刊》《核按钮》•(7)培优系列•(8)月考系列⊙优化复习,提高效果——复习“六化”,深入浅出,纲举目张,厚积薄发•“序化”——即掌握了知识的主次、先后、纵横、上下等等关系,使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很好的系列化结构组块,牢牢地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类化”——就是将复习地知识采用类聚法归类,达到“一道题,一组题,一类题”的效果;•“细化”——就是将复习知识细分,做到全面不遗漏;•“深化”——即合理适度地进行知识的纵向拓展,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所以然;•“活化”——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情境性,老师会精选鲜活的例题进行讲解,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精化”——一是指复习内容要精,二是指善于将知识梳理归纳,做到“纲举目张”,以便“厚积”能“薄发”。⊙重视考试以考促学——五次月考、广州市一\二模、华附三模•认真对待每次考试,注重考试过程和方法,注重通过考试提高考试能力:考场心理素质、时间分配及把握、全局全卷把握能力等等;•通过每次考试锻炼如何审题,如何仔细阅读题干和题肢,领会命题意图,使答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点醒目,术语准确,书写规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升学生的应试技能;•善于利用每次考试来反省、调整和指导自己的复习。⊙重视作文强化写作——训练有序,讲评有得,坚持不懈•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最容易拉开语文差距的一道题。•注重课内外的素材积累;重视写作思维和方法的把握。•作文复习将采取知识点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结合的方法。•作文训练大致每2周1篇;作文批阅会灵活多样,注重实效;老师会腾出更多的时间放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上。•作文复习要以基础等级为重点,以发展等级为突破点,以全面提高作文得分。作文训练序列•1、审题立意(话题、命题)•2、审题立意(材料)•3、思路结构(议论类)•4、思路结构(记叙类)•5、材料选用(议论类)•6、材料选用(记叙类)•7、分析说理(议论类)•8、语言表达(议论类)•9、语言表达(记叙类)10、开头与结尾11、中心突出内容充实12、感情真挚13、文体特色14、深刻15、丰富16、新颖(重视书写)⊙消除“学科麻木”现象•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习有个特点是“成就感”不强。数、理、化等学科有不少的定理、定义、公式,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不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以学习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因而也会兴趣盎然。但语文没有这样的定理、定义、公式,不能幻想靠掌握定理、定义、公式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些同学对语文学习觉得很渺茫,难于产生“成就感”。同时,多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跟少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多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跟少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做几份习题跟少做几份习题,其效果好像完全一样。这就是“学科麻木”现象。它对语文复习备考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其实,通过学习,实际上是学到了知识,取得了进步,只是他自己没感觉出来罢了。同理,少读书了,少听课了,少做题了,很可能会出现知识漏洞,出现能力缺陷,也只是他自己没感觉出来罢了。所谓的“成就感”不强只是属于一种错觉。一定要消除这一“麻木”现象,不能放松语文复习。要坚信,有学必有得,小学小得,大学大得。•三、备考方法正确处理三大关系•(一)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存在问题——重基础轻能力者主要表现为只对知识作死板的记忆,而不能从中悟出规律和方法,因而形成不了能力。重能力轻基础者主要表现为只对一些难题感兴趣,而对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题不屑一顾,平时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记忆,致使知识漏洞很多。打好基础的方法1、利用好教材,包括课文、注释和知识短文2、做好知识积累工作一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子、语段等。二是诗文积累,要储蓄一定量的诗、词、文。三是生活积累,要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深入人们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四是思想积累,在了解社会,观察事物时,勤思,善思,会分析事物,从而能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3、选做基础训练题4、平时做学习的有心人,多质疑,勤查工具书同时,要实现能力的迁移结论: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既要重基础,又要重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把书读活,把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使它真正转化为能力。(二)教材与习题的关系认识误区:课本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以致在复习过程中抛开教材,埋头题海之中。从高考性质和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来看,高考试题主要从课外命题是必然的。教材、能力、试题三者的关系:能力教材试题教材是培养能力的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埋头题海是本末倒置(三)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做习题的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为了能多做些题,做完后匆匆对答案了事,仅仅知道了答案是什么——低层次二是不仅知道答案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中层次三是在知道为什么的基础上再总结经验教训——高层次运用“八法”:•1、织网捕鱼法(明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织就知识大网和能力大网,渔歌唱晚,满载而归)•所举的例子一般在课前先印发资料,学生先做题,初步感知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怎么评分,如何才能拿高分。在此基础上来听课。老师要用好评卷资料。2、披沙拣金法(精心挑选复习资料。《核按钮》《备考指南》《语文月刊》)3、零整结合法(以分点训练为主。先化整为零,然后集零为整,最后零存整取)4、主动反思法(训练后讲评前要主动反思,讲评后还要主动反思)5、枝叶勾连法(善于从点到线,从点到面去思考问题)•6、病状归类法(对错误进行知识归类)•7、利用资源法(语文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材料命不同的题目,主要是阅读部分,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对于训练题,不能仅仅理解所命的几道题目,而是要对材料作全方位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资源)•8、收缩转移法(先是把网撒得大一点,模拟考后要找准提分空间,并根据命题信息,突出重点)以上八条实际上依次为:1、练习的范围2、使用的资料3、练习的安排4、练后的总结5、对原因的查找6、对错误的处理7、对资源的利用8、对重点的转移基本上包括了备考练习中的整个“流程”结论: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很有必要,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还是在于发现知识漏洞,及时补缺补漏,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答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度。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追求高质量,必能收到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条有理——有计划,有节奏,从容不迫;•有始有终——能吃苦,能坚持,发愤图强;•有方有法——勤反思,讲技巧,掌握规律;•有收有获——厚积淀,大收获,修成正果!老师寄语:祝:旗开得胜,再创辉煌!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