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教案)(塔西河乡副乡长张民)一、塔西河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塔西河乡属于农牧业乡。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一)调整农业结构是塔西河乡发展经济的需要。塔西河乡是一个农牧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查二0一零年我乡一产经济总收5082万之中,农业收入占48%以。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一一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制种玉米3600亩,土豆850亩,棉花1800亩,蔬菜3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仅2011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5000多元,人均12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9015元)的七分之一。保证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农业结构的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二十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牧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牧业乡的塔西河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饲料玉米、小麦、饲草两大产业,但由气候土壤、水利基础条件不到位,产量较低,效益较少,基本种植产品主要自用,随着近年来经济作物效益年年增加,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棉花、番茄、制种玉米、土豆、胡萝卜、洋葱等蔬菜价格较好,面积大大增加,由原来的小面积种植增加到现在的近万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牧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2006年在试验278亩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11年发展到3600亩,每亩收入18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1000元以上,给农牧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牧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牧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牧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牧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还未充分挖掘,还未形成经济效益;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我乡2010年第三产业总收入1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082万元的28.9%,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950万元,旅游、运输、餐饮手工、民族食品等总收入500万元,但水平和层次较低。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设想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牧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农户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的经营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要让利于农牧民,反哺农业。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农牧民和农业。这样,农牧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对“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要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龙头企业应与农牧民共同承担,以稳定农产品基地的结构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