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复习资料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案工作复习资料第一章名词解释: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就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那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人物质与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的提高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水平。(许莉娅)玛丽。里士满:个案工作包含一连串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社会环境做有效的调适,促进其人格的成长。1899《友好访问穷人》1922《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17《社会诊断》案主:是指接受个案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个体(当事人,服务对象,顾客,合作者等自愿性案主和非自愿性案主)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与慈善、救济活动的区别之处,社工与案主之间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推动案主的积极参与,确立明确的目标,解决问题,助人自助。个案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专业关系本身独特的疗效个案工作伦理两难困境:社工对案主、同事、机构和社会等几方面履行伦理义务。社工在履行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冲突而又相似或相近的价值或伦理之间选择一个所造成的抉择困境。2、简答与论述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均为一对一的沟通、关注个体心理状态、注重情绪疏导、工作方法、技巧及理念的相互借鉴(2)某些工作原则,工作技巧相似(3)都需要学习关于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区别:个案工作心理咨询专业培养取向培养人文情怀专业技术的精深知识体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管理学等等生理学、精神医学、心理学工作对象社会功能不适者,情绪不适者、心理心理异常者困扰者问题成因分析注重社会成因注重个人心理成因价值取向社会公平与正义来访者中心工作手法强调资源运用强调心里疏导与治疗工作性质主要是一种社会福利主要是一种收费服务个案工作的构成要件:(一)机构:机构是指以提供非赢利性服务为目的的组织。(二)个案工作者:个案工作者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者。社工专业的教育,专业的资格,专门的机构。(三)案主:是指接受个案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个体(四)问题或冲突:问题或冲突是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关心的核心。1、问题:情感,行为,经济,社会2、冲突:个体冲突,人际冲突,与制度的冲突(五)专业关系(六)与服务案主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个案工作是在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的规定下的一种服务活动。使政策、法规具体化、操作化。个案工作的作用:1、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2、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3、帮助个人为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4、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助人自助的三层涵义:1.帮助服务对象2.自己也得到帮助3.我们帮助的对象也可以帮助别人)个案工作的历史脉络:(一)19世纪—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二)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科学化(三)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到功能派个案工作(四)20世纪40年代以后: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五)20世纪80年代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解决个案工作伦理困境的七项基本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这一原则适合所有人,既适合保护服务对象生命,也适合保护其他人的生命。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如果各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都相同,而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又非常充分,可以给予各服务对象平等的服务。如果资源不足,则可以区别对待。3、自主和自由原则:尽管专业伦理强调要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权利,但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涉及到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时,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干预,并设法将干预风险降到最低。4、最小伤害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当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当不可避免会伤害到与问题有牵连的一方或另一方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的伤害最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得到弥补的方案。如果已经造成了伤害,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弥补。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社会工作者选择的方案应促进尽可能多的人改善生活质量。如果你的方案保护了少数人的利益,但会损害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就需要改变方案。6、隐私和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在尽可能与法律要求和服务对象意愿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7、真诚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持诚信,应当向服务对象和公众披露所有可以披露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与服务对象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工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佛)、道——集体主义,国民性、人际关系形态、权威性、集体主义、家国为先、秩序与稳定、孝悌、父权男权、中、仁、和、合、礼、差序格局、独特性、保密性、自我选择、情感表达、恕、因缘果报、忍对个案工作影响的几个方面:1案主2专业关系3工作过程4工作方法5机构及其社工第二章名词解释人在情境:“人在情境”是个案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它依据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人和其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之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案主的人际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案主自决:案主自决,是指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个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尊重案主的权利,承认他的需要,协助他应用适当的资源和发挥人格潜能,达成自我决定。接纳:收到并收下;承认是真的或重要的;尊重。具体而言,接纳是指一种用非评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与个人行为之间不同的能力。简答论述简述问题、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个人的问题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解决问题必须和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环境只有通过个人的接受和理解才可以对个人有影响力阐述实施案主自决的意义:表达对案主的尊重发掘案主成长和改变的潜能满足案主内在的寻求做决定时的相关支持的需求如何帮助案主达成自决:(1)协助案主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挖掘案主的潜能(能力、强项)(2)协助案主了解他可以得到的支持性资源分析影响案主自决的因素:(1)社工的因素将自己视为专家及权威的化身;个人特质的影响(2)案主的因素自决的能力;拥有的资源;性格(3)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因素社会文化与价值观;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4)机构的因素机构的位置、性质、宗旨论述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文化下的障碍与挑战:(一)中国的助人行为、中国人讲究:“人情”和“差序”,人际关系并不是对所有交往对象一视同仁,而是按血缘、地缘、情感等特殊因素分出亲疏远近,予以差别对待。因此当人们实施的助人行为,多以身边的亲戚朋友为对象。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助人行为表现出了较多的特殊性,人们只是帮助那些他们认为是好人的人,他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并且施助者往往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他们不可能无条件地接纳他那些具有与传统的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观念与行为的服务对象。从助人行为的受助者角度看,受助者多期望得到实实在在的、以施助者为主导的援助。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敢甚至不愿再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将其全部推给施助者。要受助者自我突破、发挥潜能是不太容易的。他们不习惯仅依靠不断的自我调节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非常希望施助者给予权威性、专业性的“指点”,如果工作员不能给服务对象“引路”,可能导致服务对象对工作员的怀疑和不信任。(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有“人”本思想,以人为根本正是这个“人”的概念,长期以来抹煞了中国人的个体独立性与差异,代之的是一种笼统的群体概念。孔子的仁道思想形成了中国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儒家伦理传统,注重父子、夫妇、兄弟之家庭人伦关系。在三纲五常的伦理等级下,个人要服从家庭、家长、君主。在这人中情况下,中国人强调集体的“和谐与统一”,强调个人需配合家族或集体的利益而行动,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个人在传统社会是非常渺小的,或者说根本没有个性可言。(三)集体主义、中华文化强调集体精神,谋求通过伦理建立“大同社会”。传统文化以集体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强调个人依附组织而生存,因此个人应配合集体和社会整体利益而行动。它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文化与西方社会尊重人的价值、能动性、独特性与潜能的人本主义文化存在严重分歧。(四)中国逻辑的实证性、西方社会工作追求的是“福利社会”,其基础是人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并强调发挥自身潜能以证明自我的存在。这种文化首先承认个体的存在,“福利社会”的前提是个体福利的实现。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是与其相反的,它是“以社会为中心”,以社会为取向的。在这种逻辑中,个体永远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依存者”。中国社会过分强调了社会对于个体的意义,而忽视了个人独立存在的重要性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这种文化首先承认社会的存在,个体福利的前提是“福利社会”的实现。中国文化对整体、社会的过分强调,导致个体利益失去了优先性。对个体独立性和个体利益优先性的缺失,导致“案主自决”原则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如何做到接纳:接纳是社会工作者的一种道德,而不是一种方法社会工作者的道德实践;接纳不等于赞同和认同接纳真实的,而非不好的;学会接纳——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了解自己的局限;(1)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知识不足(2)社工本身无法接纳一些事情(3)偏见和成见如何表达非评判的态度:恰当的语言;语气;态度;眼神如何做到保密:(1)社工与他人分享案主秘密的前提是有一些强制性的理由。(2)社工应该告知案主,在某些条件下,保密是受到限制的。(3)社工如果要记录、录音、录像或者让第三者观察,必须征得案主的同意。(4)社工要保证不在不适当的场合泄漏或者与不相干的人讨论案主的资料。第三章1、名词解释文化能力:即对当事人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异质文化(亚文化)的根源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移情:通常是指案主把社工看作是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人,并把对此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发生移情时,社工成了案主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反移情:在个案工作中,与案主的移情方向相反,社工也会发生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正向:过分认同,完全当事人立场;负向:过分不认同,敷衍,拒绝,排斥2、解答个案工作的人格特质有哪些?1、认同自己的身份,2、尊重自己和接纳自己,3、积极面对自己的成长,乐于改变,4、注意身体健康,5、有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常识,能表达同理心,6、尊重当事人,相信他有潜在动力和资源,7、他们实在、真诚诚恳、乐于袒露自己,8、他们喜欢与人相处,不害怕走进别人和他们一起面对艰难,9、他们通常活在现在。10、重视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对差异文化保持敏感。11、他们能够真诚的关怀别人的幸福,12、不会靠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这份权利。13、他们喜欢这份工作,委身其中,将它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文化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理解案主,(可以理解不同背景、地域、阶层、民族、受教育程度等案主,并应该敏感到坏人不一定就长相很凶,高知识分子就不会施暴等自身文化背景外的东西。)2、有利于表达情感,(走进案主的内心深处,了解案主的成长背景,有利于表达感同身受)3、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备文化理解力,可以考虑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等,有利于把握重点,开展有效的工作计划)如何训练自己的文化能力?(1)时刻反思自己对案主的偏见和了解。(2)承认自己的能力局限性,避免把一些价值观念强加给案主。(3)设身处地地从案主所处环境和角度去理解案主对他自己的文化的理解与解释。导致社工高压力水平的因素有哪些?1、过多的工作时间,2、无力感,3、不被案主欣赏,4、不被督导欣赏,5、没有足够的收入,6、糟糕的工作环境,7,、与支持系统的隔离,8、缺少社会生活,9、非理性情绪,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移情及反移情?认识情感转移的性质:情感转移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不论是移情或反移情本身并不意味着好或坏,它是一种正常的人格反应,合理处理移情:1、允许案主表达对社工的感受。2、鼓励案主回忆早期经验,从而发现案主移情的根源。3、澄清角色并与案主保持适当距离。4、转介。合理处理反移情:1、通过对会谈、计划实施过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