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做出了如下要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结合史料来归纳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特务机构和八股取士对于社会以及后世的影响。(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评价历史事件。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和书本资料,了解明朝的建立,;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归纳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手段;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理解明朝特务的作用,通过观看视频,更加深刻的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借助地图及史料,掌握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阶段,君权的加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理解八股取士是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重难点及突破本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建立初期加强君权的手段。2、难点: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手段的利弊及影响。3、突破:教师借助史料、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认识明朝加强君权的手段,理解其利弊及影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排课本上的小故事,在课上进行表演,以便加深印象。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教师播放《凤阳花鼓》歌曲,学生一同唱此歌,学生唱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一歌谣,提问:“凤阳是哪位皇帝的故乡?”“为什么有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谁能讲讲这个故事?”由此导入新课。(二)讲授1、明朝的建立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民生凋敝,饥寒交迫的农民发动起义,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他凭借着足智多谋、作战骁勇,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通过幻灯片,展示明太祖的画像,认识其体貌特征,介绍明太祖开创大明朝的丰功伟绩;学生自主归纳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问题设置:明太祖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在明朝建立初期,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阅读课文归纳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通过图表来加深印象;3、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提问:明朝的地方和中央实行什么制度?有何好处?学生:废行省,设三司,地方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丞相,六部分理朝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4、特务统治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通过书本的案例说明特务机构的在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方面的功能强大。同学们可以演一演。5、八股取士,参考课本90页动脑筋。提问: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八股取士)教师介绍八股文: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提问: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提问:为了考科举,读书人会怎么做?(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实际学问,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总结: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提问: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播放《范进中举》,使学生深刻理解八股文的利与弊,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教师提问“八股取士的影响有哪些?”(三)延伸1、学生观察靖难之役的地图,并阅读课文,归纳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回答。2、若时间允许,向学生介绍明十三陵的详细情况。该段为弹性讲授,视时间而定。通过图片、资料等对明陵进行介绍,加强学生对于明朝历史的认识,对于明朝百姓的徭役沉重有深刻的印象。(四)板书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行政管理: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监管机构:设立锦衣卫选拔官吏:八股取士(五)作业针对初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置了难度系数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预习第二课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为什么会有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明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君权,巩固统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表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我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