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执教教师:冯雷祖一、章节地位: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须的预备知识。二、本章有三部分内容1.引导学生经历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认识过程,形成力的概念;2.探究弹力,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3.学习重力,学生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对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及力的作用效果;2.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用作图法画力的示意图;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是如何产生的;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了解其原理;5.理解重力的产生及计算方法,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应用。四、学情分析:任课班级为2014级16、17班,16班51人,17班54人,两班学生整体物理水平较差,动手能力不强,16班中等偏下学生数量较多。17班有个别学生有较好的物理素养,但整体来看,学生主动性不足,学习水平较低。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重力。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六、教学准备:矿泉水瓶、带轮子的木板,弹簧测力计12个(用纸贴掉刻度)刻度尺12把。七、教学过程:1.知识梳理,课件展示,《力》知识结构图2.在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知识梳理”3.知识点讲解(1)关于力的定义的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有力存在的地方,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这些物体间的“推、拉、提、捏”等都是力的具体表现形式。(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运动状态变)跟哪些因素有关课件展示图片、观看小视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3)力的特点为了充分说明力的特点,找两位同学亲自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站在两个带轮子的木板上相互推对方;——站在带轮子的木板上推墙;同学自己感受一下,左手打右手……说出以上实例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析得出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切身体会的基础上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补充说明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实验,①量出弹簧的原始长度(起始点到指针的长度)②在弹簧下依次挂三个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得出弹簧的伸长量,③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比较得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④特别强调,当给弹簧施加的力超过它的量程,弹簧就被拉坏,因此,满足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是以“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为前提的。(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生动手尝试,随着在弹簧测力计下钩码数量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在增加,说明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注意因果关系)(6)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让学生以中考真题为例,进行实际操作,增强数量程度。4.中考真题回顾(根据课堂实际,酌情考虑对近年中考中关于本章知识的考察题型进行分析)八、课堂总结1.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2.学生提出尚不明确的地方九.布置作业,课堂导学案没有完成的部分及《学习之友》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