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侨中学2014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1—9课)2013.11.23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4.“因为人类有某种程度的劣根性,需要有某种程度的慎重和不信任,但是人类本性中还有其他品质,证明某种尊重和信任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当中某些人的政治嫉妒所描述的图景与人类特性一模一样,推论就是人们没有充分的德行可以实行自治,只有专制政治的锁链才能阻止他们互相残杀。”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政治精英做出的政治设计是()A.建立联邦制B.确立共和制C.实行两院制D.创建三权分立体制5.《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6.“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2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7.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据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通史》:“中国政府不得不支付惩罚性赔款,并且允许外国势力在他们的大使馆以及通往沿海的道路上驻军。”中国政府被“惩罚”主要是因为()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B.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D.听任义和团“扶清灭洋”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铲除了封建帝制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10.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11.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C.西学东渐将转到制度层面D.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2.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3.“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材料中“革命失败后……”是指()A.旧民主主义革命B.辛亥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14.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提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错误言论,并且拒不悔改,称其言论与日政府主张相同。下列驳斥该错误言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电影及电视剧B.历史专著的相关描述和评论C.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相关表述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图片315.“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6.《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上海五国机制”17.新华网曾刊载文章指出:“十年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表明()A.美国彻底失去世界霸B.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已形成D.世界政治多极化已形成18.《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9.“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20.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421.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史实推论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A.1个B.2个C.3个D.4个22.(2013·武汉)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说明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C.垄断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调节D.工业化实现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23.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则宜有商贾以资之。”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以使本盛而末衰。”这表明王安石A.彻底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主张工商农并重,协调发展C.认识到了发展商业的必要性D.认识到商业对充实国库的作用24.(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25.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5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计50分)26.(13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天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6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请回答:(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2分)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27.(12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