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会计的产生1.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2.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二)会计的发展记账方法: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简单记录、计算和考核钱物收支平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和监督会计资料处理:手工操作机械式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三)什么是会计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表明会计“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核算、监督、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其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指会计利用货币形式,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把数据变成为一系列反映会计对象的会计信息。其特点如下:(一)会计核算3)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并分析预测经济前景。1)会计可采用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人们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为辅助量度。2)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其特点如下:1)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三、会计目标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投入一定价值量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收回更多的价值量,或在收回的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入的价值量。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会计核算的目标:会计提供的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的需要。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2.会计对象的内容一、会计对象1.概念: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1)会计一般对象: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2)企业会计对象: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1)资金的筹集企业资金运动表现为:2)资金的使用3)资金收回表现为采购原材料(商品)、生产、销售和分配等过程。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必备的条件:1、货币资金、房屋、设备等为企业所拥有、能用货币来表现、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对企业称为资产。2、资产从何而来?投资者投入的。⑴有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需偿还本金,即还本付息,会计中称为债权人。表现为能以货币计量、需以债权人能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偿还、企业承担偿债义务。对企业称为负债。⑵有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后,要求参与经营管理,并获取一定的报酬,不需还本、参与管理、承担风险、分享利润、货币计量。称为所有者权利。3、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收入、费用。当收入大于费用即为利润。当收入小于费用即为亏损3.会计要素六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对会计对象的最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㈠、资产1、资产的含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3、特点1)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为企业拥有或控制(融资租赁)3)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4、分类1)按流动性分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票据)预付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2)按有无实物形态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㈡、负债1、含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3、特点1)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含法定及推定义务)2)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4、分类(按偿还期的长短)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㈢、所有者权益1、含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2、来源1)所有者投入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留存收益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特点1)与企业资产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意义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2)作为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受到总资产与总负债变动的影响3)可参与利润的分配,并承担经营风险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1.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不同:产权与债务2.分享收益的形式不同:对企业的资产享有所有权与债权关系3.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不同:共享与偿还4.负债须到期如数偿还,而所有者权益则与企业共存㈣、收入(1)含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确认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2)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1)产生于企业正常的、经常性的活动中(如,固定资产出售所得称为利得)(3)特点2)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同时引起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3)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4)内容注:营业外收入属于“利润”要素主营业务收入(如,产品销售收入、代制品收入、工程价款收入、主营劳务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如,出售材料收入,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等)营业收入投资收益㈤、费用(1)含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确认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2)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1)产生于企业正常的、经常性的活动中(固定资产清理损失称为损失)(3)特点2)可表现为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或同时引起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3)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4)分类(按归属不同分)注:营业外支出,属“利润”要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直接费用期间费用间接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其他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成本对象㈥、利润(1)含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计算公式: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3)内容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特点1)是企业一定时期最终的财务成果2)按配比原则计量的,是一定时期收入减费用的结果3)具有可操纵性三.会计等式1.含义——揭示会计要素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2.基本等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3.扩展等式(1)资产-负债=(2)资产=负债+利润(3)资产=负债+资本+资本+(留存收益)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4.意义是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及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5.交易、事项对会计等式影响(1)资产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A公司用银行存款3000元购一台计算机银行存款减少3000元,固定资产增加3000元,等式左边增减等式不变(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A公司去年欠B公司50万元货款,经双方协商,今年B公司将50万货款作为对A公司的投资款。A公司负债减少50万,所有者权益增加工50万。等式右边增减等式不变(3)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同增同减:A公司从银行贷款100万,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增加100万,短期借款增加100万A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B公司货款1万元银行存款减少1万元,应付账款减少1万元B公司向A公司投资额10万设备固定资产增加10万,所有者权益增加10万——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一.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1.含义: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一)会计主体假设2.意义: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3.要求4.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1)区分主体所有者与主体自身(2)区分其他经济实体与主体自身(1)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1.含义: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二)持续经营假设2.意义(2)是收入实现、历史成本等原则的理论基础(1)规定了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1.含义: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三)会计分期假设3.目的:分期核算,按期计算损益,编列报表。4.会计期间2.意义: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两者结合便产生了诸如收入实现、费用配比等会计原则。会计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1.含义: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四)货币计量假设2.局限性(1)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2)假定币值稳定太理想化3.我国的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二.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指收入或费用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确认不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注:与现金收付制的区别现金收付制——以实际收到或付出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一)含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8个)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4个)(二)内容——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真实性一致性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特征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2.确认、计量要求原则(1)确认——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或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2)计量——为了在账户记录和财务报表中确认、计录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以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确定其货币金额或其他数量的过程。历史成本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进行计量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是一切资产取得据以入账的基础,及其以后摊提费用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Basedon持续经营及货币计价)——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直接配比间接配比期间配比(Basedon权责发生制)收益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Basedon持续经营及会计分期假设)资本性支出——为取得受益期在1年以上的财产而发生的支出,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开办费等。——为取得本期收益所发生的支出,其受益期在本期,如销售成本等等。第四节会计方法1.含义2.内容——是实现会计职能、发挥会计作用和达到会计目的的手段和措施。(1)会计核算方法(基础)(2)会计分析(3)会计考核(4)会计预测(5)会计决策一、会计核算1.含义——以统一的货币单位为量度标准,连续、系统、完整地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和核算的方法。2.内容(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原理

1 / 1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