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857700405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观、宏观经济学专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更多关于南开经济学考研的资讯请参考南开经济学历年真题答案(1995-2012,一题不漏)地址=14738591480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2.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3.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5.说明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偏好陷阱”?7.什么是“理性预期”?8.什么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和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请举例说明。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3.用IS—LM—BP(EB)模型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4.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在下列3题中任选两题回答。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2.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QP15.011;其反供给曲线为10.05PQ;试求:(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3.给定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KALQ,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证明:为生产要素L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为生产要素K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1.98%和5.31%提高到2.25%和5.58%,以便抑制某些部门投资过热的现象,并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请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上述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政策QQ:2857700405效力及局限性。2.结合克鲁格曼提出的“三难悖论”(不可能三角型),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参考答案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观、宏观经济学专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是帕累托最优配置。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它与分配无关,利润最大化只保证效率,不保证公平;第二,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均衡只有在竞争均衡实际存在时才有效,因此排除了较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第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暗含假定了任何一家厂商的选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说不存在生产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外部效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中任何一个竞争均衡的分配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即达到了没有人可以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改善自身福利的状态。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定理是自由竞争的胜利。但是,自由竞争还不能与帕累托最优划等号。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恰恰表明了这一点。这一定理说的是,如果可以对行动个体的初始禀赋进行适当的再分配,则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社会分配都可以通过自由竞争达到。这里的前提条件是相当惊人的,因为它等于是说,要达到某个特定的帕累托社会分配,以财富再分配为目标的社会革命是必要的,由于这一原因,经济学家更看重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2.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答: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1)纳什均衡的含义是: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b*)≤偶对(a*,b*)≤偶对(a*,b)。(2)纳什定理的含义是: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QQ:2857700405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3.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答:(1)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比如在旧车市场,逆向选择造成的最终均衡是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2)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3)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讲究合同关系。以签订合同的时间为界限,逆向选择是“合同前的机会主义”,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之前讨价还价时说谎的机会;道德风险是“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许多行为是不可观察的或不可证实的,这就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后不遵守诺言或行骗的机会。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他们量的大小。(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2112PPMRS,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5.说明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而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QQ:2857700405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偏好陷阱”?答:“灵活偏好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所以,此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但是,在“灵活偏好陷阱”情况下,财政政策极为有效。7.什么是“理性预期”?答:理性预期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普通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约翰·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理性预期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8.什么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而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它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