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一、简要回答下列小题(每题8分,共40分)1.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如何?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3.说明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二、简要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论述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合理性及其发展趋势?4.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它与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说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内容。2.结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试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对策建议。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一、简要回答下列小题(每题8分,共40分)1.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如何?答:垄断指少数企业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控制或独占。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和自由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的概括成:垄断产生于自由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因为它没有消灭竞争的基础,即商品经济,它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1)垄断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垄断产生于竞争。①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生产集中。②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垄断。③当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就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①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②是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不仅存在而且在竞争内容、形式、目的、手段上都有新的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有:垄断组织内部为争夺产销份额和领导权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不同于自由竞争,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取超额利润,为此各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率,得到的是平均利润。在垄断时期,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这种垄断利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为实现这一目的,采取的方式就不仅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包括其他一切有利于这一目的实现的手段。②竞争的规模比过去空前扩大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在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企业的数量众多并且规模也较小,因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但是,垄断竞争是以少数大企业在某部门中的垄断为基础的,在垄断大企业与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已不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竞争关系,而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挤、掠夺和控制关系。③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在自由竞争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用价格手段。在垄断时期,垄断竞争更加多样化,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采取的手段还包括垄断技术、垄断原料来源等,甚至运用政治的和暴力等手段,以达到打垮对手的目的。另外,非价格竞争,如品种、服务方面的竞争,新产品、新技术、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上的竞争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④竞争的范围扩大。自由竞争的主要场所在国内。在经济领域,垄断竞争则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而且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之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⑤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垄断竞争时期的竞争更加激烈、持久,竞争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大。2.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答:(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和区别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抽象的意义上单就“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两者的实质内涵都是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及资金等等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使被国界分割的世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两者的实现都要靠民族国家经济主权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让渡。两者有之间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的范围与程度的差异。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实践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实现的市场自由化程度一般比经济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所达到的自由化程度高。例如,欧盟内部不仅形成了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而且在更加紧密的经济区域欧元区内实现了货币的统一。经济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最主要的世贸组织规则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和对某些非关税壁垒进行了限制。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自由是处在低水平上的。但是,仅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实施的范围与程度的差异而得出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阻力的结论是武断的。如果说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阻碍作用,那么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的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却没有能够阻挡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经济的区域化发展“阻碍”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各轮谈判不断取得成果。总之,从经济基础方面来看,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内涵并无实质性的冲突;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无论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条约的缔结,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国家经济主权。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讲,不管是经济区域化,还是经济全球化,参与其中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实现本国的政治及军事目的。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都要求打破国家界限,实现经济主权在一定程度上的让渡,至于是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还是在全球的层面上,民族国家必须进行权衡。经济区域化通常使国家让渡的经济主权多一些,适用的范围小一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高一些;经济全球化一般使国家让渡的经济主权少一些,适用的范围大一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低一些。: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并不是你死我活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交织、共同发展的。其实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形式或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单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策略取向应该是顺应两股潮流,采取更加灵活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的应对措施,既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又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争取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走好钢丝”。3.说明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答:(1)所有权与产权的含义所有权是指财产的归属、所有关系,涉及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占有指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财产的关系;支配指人们最终处置、安排、调度财产和决定其使用方向的关系;使用指人们改变、消费财产的关系;收益指人们通过占有、支配和使用财产获取相应收益的关系。产权主要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2)所有权与产权的联系和区别所有权和产权是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两者的联系在于: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所有权就不存在产权问题;产权是所有权派生的经济权利,没有产权则所有权的权益无法实现;狭义的所有权是产权的一部分。但二者又存在区别:从所有制层面把握,所有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表明财产的归属权利,即财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谁来收益的生产关系。而产权属于经济运行层次的范畴,是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在财产营运中的权利关系,是指界定各经济行为主体占有和运用财产的权利边界和运行规则,即各经济行为主体涉及权利关系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责利关系。产权与产权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限和数量限度,否则,权能的行使无法有效地进行,无法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无法降低交易成本。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1)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是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在作了多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向劳动者分配其个人消费品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受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的。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如下: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产品分配关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因此,就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获得社会产品的可能性,从而使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成为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此,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实现和体现。第二,旧式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以及现阶段劳动仍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分工仍然存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劳动仍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为了从物质利益上鼓励劳动者积极劳动,为社会多作贡献,就要求在个人消费时,以劳动作为分配消费品的尺度,承认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并把劳动贡献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实行按劳分配。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件。产品分配形式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取决于可分配产品的数量,从而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的丰富程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阶段既不必实行原始社会时期的个人消费品的平均分配方式,也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模式。劳动价值论并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既然允许和鼓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就要承认和保护它的资本和一切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这种私有权就必然要求在经济上获得实现。投入资本,要求获得回报。利润就是资本要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