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古代史习题带答案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1、根据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情况,试述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氏族公社的成员,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生活。氏族有自己的首领管理公共事务。重要的事情由氏族共同商量决定。邻近的几个氏族组成部落,氏族和部落的首领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他们没有特权也不脱离劳动。2、半坡氏族遗址的墓葬情况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问题?从已发现的墓地来看,没有男女合葬的现象,而是男子们埋在一起,女子埋在一起。说明这时的人们实行族外婚。族外婚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和繁衍,并可以加强各通婚氏族间的联系、互助,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3、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新人的特征。山顶洞人在体质上已消失了猿人遗留下来的原始性,他们大体上已接近现代人。由山顶洞人的脑容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基本和现代人相同。此外他们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也很丰富。在生产工具上,石器更为精致。此时的石器不仅打制,还磨制。不仅有石器,还有骨器。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根骨针,长8、2厘米,而且上有针眼,针尖圆锐,是世界上最早的缝纫工具。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灰烬,估计已会摩擦生火。山顶洞人已有了原始艺术,产生了爱美的观念。此时还可能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萌芽。山顶洞人时期的婚姻关系也有重大变化。同辈婚逐渐被排除,代之而起的是族外群婚。即一氏族的一群男子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子通婚,男女互为公共丈夫和公共妻子。在族外群婚情况下所生子女只能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一个始祖母生下的若干后代便形成一个氏族。这便是母系氏族社会。4、父系氏族公社的生活特征。第一,男子成为社会的中心。世系按男子计算第二,婚姻由原来不太巩固的对偶婚变为一夫一妻制了。男婚女嫁,家庭形成。随着男子地位的提高,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也出现了。一夫一妻并不是男女平等的标志而主要是随着男子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私有财产的出现,为了解决继承问题而产生的。5、原始社会是怎样瓦解的?(1)私有财产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里出现了富有家庭,他们把公有财产据为已有。(2)贫富的分化。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发展,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占有更多的财富而成为富人。商品交换的出现促进私有制的发展,从而加速了原始社会的瓦解。阶级的形成。为了扩大权势和财富,氏族贵族驱使氏族成员对外进行掠夺战争,把战俘变为奴隶,一些穷苦氏族成员也沦为奴隶。国家出现。氏族大会、氏族部落议事会议逐渐由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转变为阶级统治的机构。军队、监狱等成为常设的镇压组织。随着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原始社会解体。6、你如何看待“禪让”的?传说的禅让制在原始社会可能存在过,但到尧舜禹时期,已是原始社会后期,私有观念已十分发达,尧舜禹相互继承是通过斗争得到的。从当时的社会情况分析,夺权的可能性很大。权力已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礼记》称“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就是指这个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第二章夏1、试述二里头文化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命名。年代约当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现已发现遗址近百处,二里头遗址上层发现的大型宫殿基址,是反映这一时期建筑水平的代表性遗存,说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二里头文化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当时的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不仅手工业与农业已经分离,而且在手工业内部,铸铜、制陶、琢玉(石)、制骨以至木工建筑等都已出现专业分工。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各地发现的不同形制的墓葬,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等级差别。2、夏王朝具有那些国家的特征。夏奴隶制国家的特征是:第一,王位世袭制。夏禹死,其子启即位,“禅让”制被废除,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第二,具备了国家的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夏朝已经具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与氏族部落不同的地方有两点:(1)按地域划分它的国民。《左传··襄公六年》:“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就是说于将其领土划分为九个区域。(2)各种公共权力的设立。夏王朝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建立了由六卿统领的国家统治机构和军队,还修筑城郭以保卫王室贵族。同时制定刑法,修筑监狱,以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禹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青铜兵器,这时有了军队。第三,奴隶数量有了显著增加。奴隶来源有二,一是战俘,二是破产或罪没的平民。5、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夏末最后一代国君是桀,暴虐无道,又筑宫殿瑶台,生活奢侈腐朽。对人民剥削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失去民心。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第三章商1、试述商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加强第一,专制王权进一步加强。商代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商王自称“余一人”、“一人”,享有绝对权力。在王位传授上,盘庚迁殷前多为“兄终弟及”,到商后期,“父死子继”逐渐取代了“兄终弟及。”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二,商代,各级官职已比较完善商王以下,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是师伊或冢宰。这是商王重要的辅佐人物。如汤时的伊尹、武丁时的傅说等。第三,军队和刑法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条件。商代军队以师为单位,卜辞有“王作三师,右、中、左”。“三师”为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三军。商代的刑罚非常严酷。《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商的刑罚名目繁多,还有炮烙之刑。更为残酷是将人跺成肉酱,——醢,将人切成肉条——脯。第四,宗教职能的加强。巫是执行宗教职能的头目,还有祝(负责祭祀时致告于鬼神之词)、宗(祭祀之官)、卜(占卜之官)、史等。祭祀、占卜、仪礼等都由他们负责。3、、商王及其统治集团对奴隶的剥削方式有哪些?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直接用奴隶劳动。二是向其征收贡纳。4、商代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是礼器。二是饮食器。三是生产工具。四是兵器。第四章西周2、何为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意义分封制就是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配给周王的兄弟、亲戚及有功之臣。其特征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姬姓为核心,建立了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这是一套上自周天子下至士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从而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的控制。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周初分封是与当时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周初分封比商时方国、小邦林立的局面是个进步。分封诸侯的结果,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和势力范围,使周成为一个远远超过商的领土,强盛的奴隶制大国。这对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融合起了一定作用。3、西周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怎样的?西周的地方制度是“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分邦建国。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关系,承担各种义务。诸侯在封区内亦实行分封,将土地分封给大夫作采邑,大夫又把土地分封给士。实行世袭制,父死子继。这种“分土封侯”制度周初起到对周王室的屏障作用,有利于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何为井田制?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周天子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大夫以至于士。各级贵族只有受益权没有所有权。二是土地的形式。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成方块田,田地间有纵横的沟渠和道路。每一块称作一田,九田为一井。三是经营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作庶人,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的赐与臣下,以周天子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上耕作。5、何为“五礼”?周礼分为五种是:吉礼即有关祭祀的礼仪;凶礼即有关丧葬的礼仪;军礼是有关军旅的礼仪:宾礼是有关朝会盟的礼仪:嘉礼即有关婚冠喜庆的礼仪。6、简要说明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其具体内容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全姬姓宗族的首领,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每世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天子。其它诸子为诸侯,同样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位其它诸子为大夫,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士,士以下为平民。士以下不再分封。简言之宗法制是嫡长子继承父位,别子受封,宗法制确定了奴隶贵族内部的各种等级区别,形成了各种名分,是在贵族间解决了财产、权位的一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7、什么是“工商食官”制度?请结合此项制度说明西周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工商食官:西周时期手工业商业由国家垄断,劳动者的身份是奴隶,他们属于各级奴隶主贵族,为奴隶主生产手工业品及贩运商品,生活资料由官府供给,叫做“工商食官”。第五章春秋1、试述春秋社会经济的变化。答: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阶段。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井田制日趋解体。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范围内得到使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使旷田得到垦辟。西周末期以来,私田急剧增加,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已经丧失。井田制日趋解体,土地私有权得到事实上的承认。(2)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自耕农出现。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私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贵族奴隶主的控制和束缚,成为自耕农。“隐民”和“私属徒”身份与奴隶不同,是封建性的依附关系。(3)赋税制度的变化随着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生,各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增加剥削收入,在赋税制度上进行一些改革。前594年,鲁国颁布“初税亩”的法令,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公田和私田在实际上的差别取消了,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存在。(4)独立工商业者的产生。工商业部门也逐渐脱离了官府的控制,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新兴商人阶层日益活跃。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都市的兴起。春秋社会经济的变化促进了封建关系新因素的增长。3、试述管仲改革的内容“案田而税”,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租税;“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4、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相号召?(1)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天子的威信下降。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述职等。土地被郑、晋、秦、楚等国或戎族侵夺,天子实际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已和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差不多,政治、经济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于是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等大国争霸的局面。(2)他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因为虽然天子失势,但毕竟是“天下共主”,仍具有号召力。因此只有以“尊王”相号召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被称为蛮、夷、狄的周围少数民族,乘机向中原发展势力,向华夏族的诸侯国发动进攻。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就需要大国出面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进行抵抗。因此,“攘夷”在当时也很有号召力。6、各国进行赋税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后果怎样?(1)私田一开始,不向国家纳税。私田越来越多,不纳税的田地也越多,拥有大量私田的人越富。可是公家却由于公田的歉收,经济是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这对于诸侯是很不利的。(2)各国诸侯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改革。(3)后果是一定时期增加了财政收入,充实了府库,可是各国实际已放弃了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7、何为田氏代齐?意义何在?齐国的田氏原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公子完在齐桓公时,避陈内争来齐国,任齐“工正”。后来田氏势力强大,放贷时,大斗出。小斗进,深得民心。公元前490年,齐景公死,田氏乘机发动武装政变,打败国氏、高氏,立景公子阳生为国君,田乞为相。田乞死后,其子田常继续为相。前481年田常发动政变把另几家强大的贵族全部消灭。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田氏代齐标志着齐国建立了封建性的政权,也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