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249946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alIntegration研究的意义和议题意义分户经营的小规模农业如何从“小生产”转变为“大生产”?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是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创新。议题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的背景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既是80年代发展的继续,更是为解决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性的矛盾而提出的一项根本举措。这些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1,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为手段的措施难以为继:工农产品轮番涨价,比价复归,农产品价格依然处在“锅底”,工农比较利益愈益悬殊;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提价已无潜力。2.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分散农户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实力弱,经不起市场风险;缺乏市场信息,生产靠模仿,雷同化高;组织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受盘剥;3.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无力开展农业现代化。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本质一,农业产业化定义:众说纷纭,归纳为三派:经验派(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定义冗长繁杂)窄派(牛若峰:农业产业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的简称)宽派(严瑞珍: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告诫:不要陷入概念之争,而重在把握实质农业产业化的传统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一个比较简练的定义“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二.农业产业化的实质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及其改变。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要改变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产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提出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形式而不是单一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组织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一、公司+农户1,内涵指公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2.利益联结形式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松紧之分:紧密型是通过合同契约制,确定保护价或优惠价,公司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稳定和紧密。紧密型是是“公司+农户”的高级水平。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松散型是“公司+农户”的初级水平。案例:广东温氏集团温氏集团简介: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的一个农民股份合作养鸡场。从1988年起,鸡场开始与农户挂靠,减少自养数量,办起了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加工厂,饲养种鸡,孵化鸡苗,生产饲料。温氏集团与农户一体化经营的内容产前,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市场信息和资金的帮助,而农户则承诺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和交售产品。产中,挂靠农户从鸡场领取鸡苗进行饲养,鸡场向农户提供技术、饲料、防病治病、管理等指导和服务。产后,公司以保护价(保证农户每只鸡可获得1.5—2元的利润)收购农户的成鸡,并进行加工和销售。3.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变革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不是提高农产品价格,而是提高科技含量,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的增值)降低了交易费用(克服了农户分散交易的风险,开拓市场的任务由企业去承担)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4.“公司+农户”的制度缺陷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愿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利。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使公司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体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二.合作社+农户1,什么是合作社?合作社是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自愿联合,合作社互助来达到自助的一种自治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经典定义:合作社是人们为了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和愿望,通过共同所有与民主管理的原则,自愿联合起来的一个自治的组织(《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2.合作社的基本原则第一,民主管理。产权的控制决策权掌握在社员手中,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参与决定。第二,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资本的报酬受到严格限制,合作组织剩余的分配部分按社员与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易额(惠顾额)进行分配。3.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第一,服务功能。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第二,中介功能。代表分散农户与加工和流通企业对话,既转达企业对分散农户的意见,又捍卫农户的利益。它增强了农户的谈判力量,也节省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分散交易的成本。第三,实体功能。兴办经济实体,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国际经验:合作社是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欧美国家:85%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大约1/3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采购、加工和销售的。日本农协: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合作社网络体系(中央、都道府和市町村三级农协),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4.我国: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指以乡村行政区域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它的前身是人民公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上述功能不如人意。原因:从体制上看,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人民公社“换牌”而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社合一、以政代社、产权不清的制度遗迹还相当浓厚。从经济实力看,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经营薄弱,无力开展社会化服务,更谈何兴办加工流通企业。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定义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后涌现的,以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被称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2.发展数量雏形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期经历了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90年代中后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数量基本处于停滞,进入21世纪,由于国家层面的关注程度提高,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农业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140万个,初步形成规模,运行规范的约有14万个,带动农户4000多万。截止2002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数量为28万,会员1596万人。据农业部统计,2004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较为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万个,成员数量达到2363万人,占全国农户总数9.8%3.功能和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技术服务型、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综合型等五种基本类型。目前技术服务型是主要形式,向农户提供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宽服务内容,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演变成“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形式中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成为综合服务型的合作社。总体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了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为广大会员农户提供技术交流、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的还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力有限,在技术档次、服务内容、加工能力、经营规模等方面水平较低。四.专业批发商+农户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市场信息安排生产,并与批发商达成购销协议。“农产品批发商+农户”这种经营组织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专业批发市场的发育水平。小结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要“百花齐放”,切忌“一刀切”。在中国这个广阔的土地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每一种组织形式都很容易找到它的发展空间和位置。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以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组织制度和利益机制的优势。第四节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1,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主导产业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或资源潜力,产品市场需求要旺盛或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带动作用的产业。如何培育?(1)立足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创新;(2)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3)注重“名、优、特、新、新、稀”产品的开发。2,培育商品基地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如何培育:(1)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经营的农场。这种农场大多是从事典型工厂化的农产品的生产,如养禽工厂、养猪工厂。(2)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型基地,即企业根据自己的加工需要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生产基地。(3)建立企业带农户的松散型基地,即由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农民自行决定产销,价格随行就市。3,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龙头企业的特征:(1)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2)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3)让利于农民,与农户结成了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关系。4,培育利益机制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利益机制的形式:(1)买断型。龙头企业在市场上收购农户产品,无契约,价格随行就市。买断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但农民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仍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2)保护型。龙头企业制定保护价格,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解决了市场竞争中农民利益的保护。(3)服务型。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后、产中服务,服务的项目、费用标准体现了企业对农户的扶持,改变了农民提供原料的地位。(4)返利型。龙头企业确定农户提供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拿出一部分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改变了农民单纯提供原料的地位,分享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5)合作型。农民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素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参与经营管理和监督。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