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南昌大学2014年10月11日-2-目录一、改革背景和总体要求1、改革背景2、指导思想3、基本原则4、总体目标二、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5、探索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途径6、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7、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改革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9、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10、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11、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人才队伍12、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13、健全岗位管理机制14、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五、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一流学科”15、改革学科建设模式16、改革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机制17、实施“学科建设特区”计划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18、创新目标导向的科技发展和投入机制19、构建协同创新、学科交叉的科研组织模式-3-七、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构建学校成果转化体系21、健全师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22、改革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模式23、创建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型智库八、创新资产与后勤管理模式,提升综合保障能力24、改革资产配置模式25、改革后勤保障管理体制九、创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26、完善大学文化管理体制27、健全文化运行机制28、提高大学文化开放水平十、加强组织领导,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9、给予南昌大学综合改革专项经费支持30、成立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协调小组附件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路线图-4-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江西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推动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提升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结合南昌大学实际,提出以下改革方案。一、改革背景和总体要求1、改革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教育部选择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高校办学主体的试点单位。这三个单位的改革方案已经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江西省委省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等。南昌大学从1993年到2013年学校走过了三校融合、建设发展的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学校获批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个十年,学校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前湖新校区,并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这二十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尽管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一些同类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与同类型的苏州大学、郑州大学相比,十年-5-前两所大学排名与南昌大学处于同一水平,但现在苏州大学排在35名左右,郑州大学排在37名左右,南昌大学排在70名左右,南昌大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些同类大学。差距集中体现在办学规模与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偏少、优势特色学科不突出、文科建设比较薄弱、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反映出学校办学视野不宽、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思路不清、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近一年来,学校在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发展思路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确立了“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明确了“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兴实干”的发展思路,倡导“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的理想追求。进一步明确了“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办学定位,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205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学校围绕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内涵发展相继推出十项改革举措,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含食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同类学科第4名。学校实现了本土培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零的突破;在新一轮国家教学成果评审中,获得二等奖2项;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33名。硅基LED及装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6-面向新的发展目标,学校深切感到“三个不相适应。一是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与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重大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不相适应。改革是解难题、破瓶颈的唯一出路。唯有综合改革才能破解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唯有综合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2、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为战略支撑,全面推进南昌大学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坚持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作为江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应当面向社会需求,开放办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办好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实施“两轮驱动”战略,强化技术聚集、成果转化,为江西发展升级、绿色崛起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通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形成经验,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7-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学术共同体,大学要以学生为本、教育为先。要实现学术立校,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强,则学校强,学校要凝聚人才、培育大师,这是创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学管理注重于法有据,使立校、强校和治校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基本原则问题导向原则。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要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眼于解决学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创新能力的改革主攻方向,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新举措,切实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标导向原则。综合改革不同于局部或单项改革,是系统、整体和协同的改革。改革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要以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来衡量改革成效,要以“主动贴近全省中心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外生动力,要以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作为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协同推进原则。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入研究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立足当前,谋划未来。坚持全局和局部结合、有序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努力做到整体布局、统筹协调、示范引导、协同推进。4、总体目标-8-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坚持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通过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成为江西高教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方向;成为江西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成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成为江西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通过压缩规模、调整结构、转变机制,提升质量、彰显特色、增强效应,争取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2050年,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二、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针对学校目前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运行管理粗放、办学效益不高;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薄弱;学校吸引社会广泛参与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拟启动以下改革。5、探索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途径。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指导、规划引导、管理协调和条件保障等公共服务职能,共同推动《高等教育法》的进一步实施,逐步落实教学、科研、专业设置、招生、人事、资产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需要落实的自主权具体如下:资金安排自主权。依法依规落实南昌大学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安排和使用管理自主权。教育收费适度定价自主权。允许南昌大学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教育收费上下浮动的自主调节权。人事自主权。在核定的学校编制数内,给南昌大学一定的编制管理自主权,允许将目前的编制“审批制”改为“备案制”;-9-参考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岗位职员职级晋升的办法,支持学校开展管理岗位职员制试点工作,拓展职员职业发展空间,缓解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差别的矛盾,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以便于优化人员结构。专业设置自主权。恳请教育部允许南昌大学在权限范围内,自主设置专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招生自主权。恳请教育部给予政策支持,增加南昌大学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6、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多渠道加强与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南昌大学校董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吸纳社会各界、校友参与学校治理,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和社会支持。充分依靠市场力量,调节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开放办学。发挥学校校董会、基金会、校友会等机构筹资办学的功能,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在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同时,构建社会第三方评估、监督体系,进一步保障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学校合理、健康发展。7、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校、部、院、系四级管理架构,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落实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实体化运行,实行党政集体领导、分工合作的党政共同负责制。医学部作为改革试点,相对独立,实体运行。颁布《南昌大学章程》,修订《南昌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学院教授委员会,凸显学术立校,实现教授治学。健全校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机构在学校科学发展、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信-10-息公开事项清单》的要求,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建设,制定落实细化方案,推进依法治校落到实处。落实教育部和江西省关于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明确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第一层次,改革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机制。恳请教育部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立项上给予南昌大学更大的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财政拔款基础上,适度增加南昌大学的办学经费,财政拨款逐步适应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支持南昌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注册为二级法人单位,相关部门在下达如经费、科研、人才等指标时实行计划指标单列。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多样化需求、个性化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教学与育人、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结合不够紧密;国际合作与办学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拟启动以下改革。8、改革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构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办学层次结构。到2020年,校本部学生规模控制在4.5万以内,其中研究生规模占到总数三分之一左右。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前湖学院”为平台,实施以跨学科、跨学院培养拔尖人才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现“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课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