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年修改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深入了解车身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技术进展,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魄。二、学制(学习年限)1、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2、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完成学业并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达到吉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提前答辩的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二年。没有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兼任助教、助管、助研的博士研究生可按在职博士生对待。4、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三、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相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导师为主集体指导的方式。对每个学生都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可根据该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的内容,由导师提名,报研究生培养处备案。指导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至少2名(含导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学术梯队成员担任,也可聘请跨学科的专家参加。同时注意发挥所在科室、教研室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3、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生的基础和特长,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具体要求和进度做出详细计划。培养计划应由博士研究生本人进行网上存档,并将原稿存在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备案。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可与论文工作穿插进行,但最迟要在论文定稿前获得全部学分。4、导师应积极安排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5、导师和指导小组要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关心博士研究生的全面成长,严格要求,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献身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6、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所)应努力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各学科专业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四、研究方向(见附表一)根据目前国内外车身工程学科的发展状态和各位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内容,设如下研究方向: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车身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汽车被动安全性;汽车空气动力学与实验。主要研究内容见附表一。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见附表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博士生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这一要求,适应近代最新科学技术。提倡博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博士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1、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课内40,学分:2学分。2、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英、日、德、法、俄等)由博士生自选,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有一定专业外语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后获得4个必修学分。3、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低于6学分)。每个博士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对课程学习的要求,结合专业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从中选学至少3门基础理论课和2门专业课。此类课程设置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⑴拓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⑵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题需要的文献专题等课程;⑶适应学科交叉,学习有关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博士生课程设置要注意加强综合性,同时要突出新、宽、深的特点,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注意解决好与硕士生阶段学位课程的衔接与区别,博士生课程课内学时不宜过多,注意加强博士生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课堂讲授、教师指导下自学、专题讨论、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要健全考核制度。在博士生的课程学习中,要注意新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动态的传授。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以活跃博士生的思维,加强学术风气。4、选修课:4学分第二外国语(英、日、德、法、俄等),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由学生及导师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学。但凡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二外。学时:至少40学时;学分:2学分。博士生选修课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原则:即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生课程或硕士生阶段的公共课程(见课程目录中的课号说明)均不能作为本学科专业博士生阶段的选修课。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已推荐出若干选修课,供博士研究生选学。5、学位课程考试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为必修考试课,以百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详见吉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的相关规定(包括专业外语考试和综合考试)。博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学位课程考试,获得相应学分。6、补修课对于硕士所学专业为非本专业的博士生要补修硕士必修课二门;对于本科及硕士所学专业均为非本专业的博士生需要补修:车身设计、车身结构及两门硕士必修课程。六、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博士研究生必修内容,并以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完成专业文献阅读报告一篇,于第三学期初完成。文献阅读报告要求博士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阅读相关中、外文献至少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2,并由导师组织相关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文献阅读报告交流,文献阅读报告应能反映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发展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进行博士论文研究的切入点,文献阅读报告由指导教师批阅后,其有关材料交由学院存档。七、开题报告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个研究生的选题范围,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提出论文选题报告,举行论文开题报告会。论文开题报告及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最迟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应由本专业统一组织公开进行,成立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对每位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做出评议结论。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学院存档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备查。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必须在此后的两个月内进行重新开题,以达到要求为标准。八、中期考核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学院统一组织各专业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对博士生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将给予警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仍不符合要求者,延期毕业论文答辩。九、学术活动(阶段性成果报告)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本学科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在论文研究期间至少公开举行两次与论文研究工作相关的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十、学位论文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博士研究生树立严谨学风,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应包含:文献阅读、选题、开题、研究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在博士研究生论文研究期间,导师必须及时全面地掌握其论文的工作进度、按时进行论文研究工作检查,及时进行论文工作指导,论文工作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吉林大学关于硕、博连读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十一、论文答辩申请毕业答辩的博士生在学期间的科技成果要求应符合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的有关规定。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须按相关规定提前提交答辩申请,否则不予受理。十二、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1、主要参考书目林忠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DaveCrolla,喻凡等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崔胜民,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付梦印,邓志红,刘彤,智能车辆导航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常青,车辆导航定位方法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马芳武,汽车空气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07张金柱等,汽车工程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王绍銧,夏群生,李建秋等,汽车电子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2005徐云龙,纳米材料学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李凤生,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皮特·斯壮,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张玉龙,纳米复合材料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沈新元,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刘人怀,板壳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史玉升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陆刚等,现代车用材料应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周达飞等,汽车用塑料: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李尹熙,汽车用非金属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张志军,汽车内饰设计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耿耀宗,环境友好涂料配方与制造工艺,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2、重要国内学术期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学报》《计算力学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振动与冲击》《汽车工程》《汽车技术》《公路交通科技》《车用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振动工程学报》《振动、测试与诊断》《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学报》《机械强度》《农业机械学报》《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仪器仪表学报》《机械传动》《机械设计与制造》《起重运输机械》《电机与控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型学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车用发动机》《汽车电器》《微计算机信息》《机械制造》《天津汽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机电信息》《内燃机》《汽车工业研究》《电测与仪表》《自动化仪表》《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功能材料》《钢铁研究学报(中文、英文版)》《金属学报》《物理学报》《微特电机》《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学报》《纤维复合材料》《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中国科学》《纳米科技》《涂料工业》《现代涂料与涂装》13、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SAE,ASME论文Int.J.ofAutomotiveTechnologyInt.J.ofAutomotiveEngineeringInt.J.ofVehicleDesignInt.J.ofVehicleSafetyInternationalJournalofVehicleSystemsModelingandTestingJofMaterProcTechInt.J.ofMech.Sci.JofAppliedPhysicsIEEEInt.J.ofProductDevelopmentInt.J.ofImpactEngineeringInt.J.ofCrashworthinessInt.J.ofFranklinInstituteJofMagnetism&MagneticMaterialsAppl.Phys.Lett.ACS、JohnWiley、RSC、Elsevier、Spri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