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李永忠原中国纪检监察副院长课程前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多名腐败官员纷纷下马,围剿腐败的高压态势已然形成。那在反腐斗争中,治标和治本是什么关系?如何才能从运动反腐走向制度反腐,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聚焦中国反腐”为您解读《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聚焦中国反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在中国这轮反腐斗争中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如何从运动反腐走向制度反腐,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什么样的权力结构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今天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先生,通过为我们解读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来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反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李永忠,原中国纪检监察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35年来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到中央纪委研究室,经历过地方纪检机关各主要业务室工作,着力于党的制度建设、制度监督、制度反腐领域研究。主持人:李老师,前不久我们看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的书记王岐山他曾经在被问到反腐问题的时候,他说他认为目前中国反腐的治本已经在推进了,那您认为目前中国反腐治标和治本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关系?李永忠:其实标本论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国的反腐败由于30多年来始终没有取得我们预料中的成果,因此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得不从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标与本是这么一个关系。当前如果不把我们已经非常险恶的、严峻的腐败态势给遏制住,就没有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机会和可能,只有当前以高压态势把标遏制住了,治本的可能性才能赢得时间。因此为治标而治标的反腐败是一种失败的反腐败,是不可能重启的反腐败,而为治本而治标的反腐败,将是一种成功的反腐败。主持人:那在中国目前反腐,治本是关键,那我们要治本,其关键是什么?李永忠:治本的关键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一个重要的论断,这是和过去从来没有提出来的。因为它用的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那就证明我们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主持人:我们目前中国要进行反腐,您观察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难题在哪儿?李永忠: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苏联模式”,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特区,由于我们30多年在经济领域里我们抛弃了“苏联模式”,坚决地摒弃了苏联模式,所以我们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是由中组部和县委组织部考察、选拔、任命的,选择用人上,经济领域的领导干部他都不是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如果我们把全国的民营企业家由中央组织部、省委、市委、县委组织部重新考察任命一遍,我们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知还要落到第几大,这是第一个,选任用人体制变了。第二个,权力结构,我们的所有经济领域绝对不能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个权力整合在一个人、一个机构那里,包括民营企业家,你们要想做大你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你必须决策权归董事会,执行权归CEO和经理层,监督层归监视会,你这个三个权力相互平衡和制约、监督,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叫做企业的政治生态或者企业的经营发展生态。所以说凡是能做出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权力都是分解的,都不是那么集中的,但“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我们只在经济领域把它摒弃了,政治领域我们没有变,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危险很多,第一个是“苏联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第二个,由于面临这么大的问题,我们又沿用了90多年的建党,60多年的执政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利益链了,如果你在全国马上去推行全面改革,那就全面完蛋,你必须要划定一个政改特区,先在这个地方搞,怎么一点一点把“苏联模式”给摒弃了。30多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知道要在中国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肯定是一个完蛋性的东西,为什么?全面搞,全面完蛋,于是他就在沿海边画的几个圈,党内敢闯、敢试、敢冒的人,你们到这儿领衔主演,成功了,拷贝复制,失败了个人买单,深圳买单,广东买单,大不了中央买单,谁都能买得起这个单,于是深圳特区成功了,全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成功了,因此我们最大的问题,30多年只有经改特区,而无政改特区,所以所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任何一个尝试都没有一个孵化器、试验区,更没有特区来进行拷贝复制,因为它都是单项的,人亡政息、人走政息的那么一种模式,如果没有一个政改特区就相当于你让一个科学家,我不给你实验室,我却让你拿出成功的实验成果来,这不可能,这是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政改特区。主持人:谢谢李老师,那我们接下来就请李永忠院长为我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中国反腐治本的关键与权力结构改革息息相关,怎样理解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的关系?什么样的权力结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又该如何在中国推进权力结构改革?《世纪大讲堂——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正在播出。一、中央查处周永康案的意义李永忠:制度反腐与权力结构改革,2013年1月,新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央纪委的第一次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无论什么人,不管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的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的追究和严厉的惩罚,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一年半后,以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落马印证了此言果然不虚。周永康案件涉及面极大、牵涉的利益极多,为周永康的地位极高、权力极重所决定。而我以为,周永康一案对党和国家的治理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决心意义。它向全中国全世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腐败的决心。第二,震慑意义。周案的查处会让所有的问题官员、贪腐官员感到只要违反党纪,不管地位有多高,一律严惩不贷。第三,教育意义。周案的查处会极大地教育全党公职人员手莫乱伸,权莫乱用,否则伸手必被捉。但我以为这三个意义都叫做常规意义,因此第四,它的意义是反思意义。周永康案件会让全党认真思考,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党员,普通的干部,在由成长为政治局常委的过程中,怎么会变得如此之坏?是他本人素质肯定有问题,但这个权力结构难道没有更重要的问题吗?因此比周永康本人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第四点,反思意义。第五,改革意义,反思的目的不是为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推动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将“苏联模式”两个最根本的因素,权力结构、选人用人体制将它彻底摒弃。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解读(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释放的新意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是我党决定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习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释放出三点新意:第一,着力点。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去我们推动斗争主要是靠加大打击的力度、强度、烈度,而高压态势形成一年,总书记就明确意识到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推进斗争,着力点与过去有明显的不同。第二,异体监督。我给大家做个比喻,我手上这支笔,我将它比作世界上最锋利的刀,我请的是世界第一武林高手来玩这把刀,他可以把这把刀玩出千变万化,但我给的题目是请用这把刀的刀刃砍一次自己的刀把,这世界第一武林高手只有自杀,他完成不了。一把刀的刀刃永远砍不了自己的刀把,可惜的是,苏联、东欧和我们都不明白,我们总是用这种同体监督去解决自身的问题,于是我在多年前就有一句话,几乎没有一个党政主要领导的腐败问题是由同级纪委监督检举揭发出来的,这不是我们成千上万纪委书记才干上的无能,而是体制的悲哀。因此同体监督被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是一种无效、低效、成本很高的监督,怎么办?20多年前我就明白了,创造了一个提法叫“异体监督”,把这把刀分了一小段出来,这把刀又短又不锋利,它却能在有效地在这个锋利的刀的任何一部分留下它的痕迹,异体监督被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是一种有效、高效、成本很低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是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个相对独立性就是异体,权威性也是异体,这是总书记第一次要求纪委的相对独立性;第三,制度保障。最核心的重要论断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言下之意,我们此前的权力结构不科学,如果科学了,总书记在这儿只能用改进、改革、改善或健全和加强,这些动词都没有用,用的是形成,言下之意,此前还没有形成,所以说,从总书记三次全会的三点示意联想到一年前,中纪委二次全会他的重要论断,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到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是认识上的最大飞跃,这也是制度反腐的最核心的意思是形成新的科学的权力结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反腐的要意也正在于此,而制度反腐的核心既是防治腐败,更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为了保证为治本赢得时间,即为形成新的科学的权力结构形成时间,所以十八大到现在才一年多的时间,媒体上公布的落马的省部级高官就超过了40多个,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个现实。因此中央用的是严峻,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由于苏联体制已经造成我们病入膏肓,几无净土了。这儿如果我们不赶快改,不赶快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正如习总书记的话,苏联的昨天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第一,“问题导向”。过去我们总是无意、有意地回避问题,粉饰问题、掩盖问题,以至问题拖成难题,难题拖成老大难题,结果积重难返,用总书记话讲,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了。因此,本届中央政府没有时间和空间回避问题,掩盖问题,必须迎着问题上,对着难题改,所以方向要明确。第二,“底线思维”。我是当兵出身的,明白一句著名战法,“善战者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战、求和、求胜”,一个会打仗的将军,绝不是不看地形地势,摆开架势就打,这样的将军一定十战九败,他一定把地形地势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再找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安营扎寨,然后再和你说打仗的事,和你打成平手的事,再把你打败的事,这个将军一定胜多而负少,而底线思维就要求我们在做预案的时候,一定要把最坏的可能性想到,于是出现比较坏的,不坏的,比较好的局面,就更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第三,“防止颠覆性错误”。那么多的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题,不改革死路一条,但如果没有特区的改革,肯定是一条思路,于是邓小平当年用画圈的形式防止颠覆性错误。而我们现在比经济体制还要难得多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尽快地划出政治体制改革特区,让党内敢闯、敢试、敢冒的人到那去领衔主演,成功了拷贝,失败了,个人买单,市场买单,所在城买单,大不了中央买单,就能成功。可是我们就是这样傻,政治体制改革又想搞,政改特区又不设立,还想政改特区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这不可能。所以我们喊了30多年的同步进行其实是严重滞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不在笼子里,就像老虎、狮子不在笼子里,请问在座的同志们,你们敢到马戏团去看戏吗?不敢的。即使给你是免票,你也不敢去。因为那个老虎,节像我在这个位置,我随时到你座位上合题亲热一下,你受不了。如果我们的权力不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我们相当多的官员将会被关进监狱的笼子里,所以说三中全会“制度”一词被放在最为重要的突出位置。因此我对三中全会和中纪委三次全会的理解是制度反腐的战略思维,“三管两让一入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制度反腐的根本之策。第二,制度反腐的战略定位“一同二主三化”。“一同”,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二主”,人权上,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权上收了;事权上,插班腐败案件上收了。人权事权的上收表明体制改革正在推进,这是王岐山书记讲的,在治标的同时,我们的治本也在推进。那怎么推进?通过“三化”推进,制度化、具体化、程序化,“三化”就能够把“一同二主”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制度反腐的战略布局,“一改二体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