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简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次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上述九次改革,从时序上来划分,前四次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五次为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主要学习内容。1.梭伦改革(1)贵族政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2.商鞅变法(1)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初租禾”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什伍连坐法轻罪重刑废除“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焚烧诗书“为田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户赋(口赋)革除戎狄风俗迁都咸阳商鞅变法的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九品混通”民族歧视政策盖吴起义(2)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汉化政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4.王安石变法(1)“三冗”“两积”庆历新政(2)“制置三司条例司”“富国之法”(经济改革措施)“强兵之法”(军政改革措施)“育才之法”(教育改革措施)“三不足”精神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背景认识各项变法措施的目的与实质,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改革家王安石敢于斗争的“三不足”精神,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5.欧洲的宗教改革(1)天主教的地位“异端”与宗教裁判所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九十五条论纲》“人人皆祭司”德文圣经《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新教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基督教原理》“先定论”日内瓦的教会改革“至尊法案”《三十九条信纲》英国国教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欧洲的宗教改革,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与政治变革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改革的主张与内容,加深对改革实质的认识。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本专题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2)土地改革税制改革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与教育改革扩张战争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早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埃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改革的内容、特点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制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十二月党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克里米亚战争(2)“二一九法令”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改革军事与教育改革(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内容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联系俄国历史的发展线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结合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俄国近代化的特点,从而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8.明治维新(1)幕藩统治政体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黑船来航”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幕府的统治危机及其高压政策(2)武装倒幕运动《五条誓文》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制度改革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日本帝国宪法》废除不平等条约军国主义与对外扩张(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与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从实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双重角度认识明治维新的过程与内容。结合其它国家相关史实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9.戊戌变法(1)《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家(2)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谭嗣同与《仁学》严复与《原富》《国闻报》和《天演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定国是诏》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戊戌政变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本专题主要讨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根源、政治主张与基本内容、变法的结局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变法的主张与实质,通过变法失败的史实体会并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通过学习维新志士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专题一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想一想,这几段诗歌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提示:反映了梭伦力求公正和中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阅读与思考】比较雅典财产等级划分与权利分配的关系。结合梭伦的诗句,想一想:梭伦所主张的“公平”实质上是什么?提示:实质上是另一种不公平。它在公民集体内部形成一定的平等,但在否定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的同时,承认公民内部因贫富不均而造成的不平等。【解析与探究】1.观看下图,请思考:为什么雅典人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提示: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一定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例如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公民法庭陪审员和其他职务等。而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公民才能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了解法律,在公民大会中演讲等。例如实行陶片放逐法(或贝壳放逐法)就要求公民能将欲放逐者的名字写在陶片(或贝壳)上,才能实现这一民主权利。2.想一想,这两位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的身上具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德?提示:他们身上具有正直无私、热爱祖国、重视法治、希望建立公正社会、不贪恋名利等品德。关于此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自我评测】1.简析梭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实施改革的必要性。提示: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由于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下层平民和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改革的基本特点。提示:①主要措施: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梭伦还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革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此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他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②基本特点: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取代政治权利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①梭伦的经济改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②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专题二习题答案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发生在公元前656年的“‘包茅’之贡”是指齐国借天子之威集合诸侯对日益强大的楚国进行打击的历史故事,而最终以楚国屈服于齐国的压力向周天子进贡结束。这一史实说明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强大的诸侯借天子名义,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壮大自己,周天子也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以求生存。王室衰微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集体表现。2.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提示:井田制所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根据孟子对井田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就说明,井田制下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与私田的比例为1:8,私田位于公田的周围,人们首先集体完成公田的耕作才能去耕作私田。统治者凭借这种土地制度剥削人民。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情况?提示: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这就在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出现了父子兄弟晚睡早起、辛勤耕作而不怕劳苦的现象。【解析与探究】结合材料一、二,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与西周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进步意义?提示:①原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势力逐渐没落,政治经济权力的分配原则由原来单纯依靠血缘逐渐转向依靠对国家的贡献为主,旧贵族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局势动荡,旧制度逐步瓦解,西周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受到巨大的冲击。②新变化:西周时期,宗族国家合一,形成了依靠血缘宗法维持的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可以世袭权力。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微使原来的政治制度受到冲击,贵族不能再单纯依靠世袭来分享国家权力,国家根据人的能力、学识、才干和功劳选拔任用官吏。③进步意义:由世袭官职到根据人的才能功劳任用官员,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封闭性和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使众多的有才之士进入仕途,提高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自我评测】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转型?它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提示: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与西周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周天子地位衰落,已不能控制诸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