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三历史复习历史史观总结一、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1.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例1】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例2】: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例题3】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请举出美国历史近230年来的四个史实说明这一论点。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制度,进一步扫除发展障碍;垄断组织发展促使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时期;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的破坏。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例1】: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大学兴起;等级君主制产生——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例2】: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政治变革,法国革命和独立战争——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例3】(2010年高考江苏)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例4】(2007年广东)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例5】(2008山东)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例6】(2008年山东)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3、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4、继承和发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总结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联系现实,面向未来,发展民族文化;第四,反对绝对的否定与绝对肯定。【例题1】毛泽东思想继承了孙中山思想的反帝反封建主张;作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举世瞩目的成就。5、原因和结果(1)一因多果:即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例题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阻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科学技术的落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一果多因,即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的。【例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3)互为因果,即同时存在历史整体中的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行联系中。【例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产生,改革后又促进了民族融合。6、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体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决定现象。【例题1】烟台、青岛近代以来的两次开放,背景、本质。【例题2】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是什么?改革的共性是什么?美国:实质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2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实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性: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存在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全面理清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使命,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例1】中国鸦片战争后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利用主要矛盾分析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扶清灭洋;西安事变;国共合作8、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所谓必然性,也称规律性,是指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历史解读,要学会解读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造就必然,影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都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事件表现出来的。当我们站到某一个历史时刻点上的时候,过去历史的进程和现在的现状似乎都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偶然性对历史发展仅仅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例1】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最高3分)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最高5分)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最高8分)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3分)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5分)二、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例1】(2007年广东)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三、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1.概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3.准确理解现代化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例1】近代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中国近代化为例(1)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2)近代化的内容:3(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895~1915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例2】(2006年四川卷)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9分)答案要点:政治方面: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例3】(2003年江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答案要点: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例4】(2007年广东省高考试题)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参考答案:(2)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四、文明史范式1.概念含义: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