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复习思路(一)一、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的转变儒家思想:春秋孔子、战国孟子、西汉董仲舒、宋程朱理学近代思想:批判社会弊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学习西方文化——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民主派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问: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________。(D)A.《尚书》B.《墨经》C.《老子》D.《论语》“世界从何而来?”这一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由一中国圣贤作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问:依据义判断,该圣人当是_________。(C)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表明“礼”的作用是________。(D)A.习俗B.祭祀C.法律D.规范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自汉武帝表彰六艺,罢黜以来,孔子的形象是历经改塑,但孔子学说的实质却一脉相承。(C)A.儒家B.道家C.百家D.法家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地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主义革命理论”。问:这位哲人是_______。(B)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主干的过程中,有三位思想家的作用举世公认:孔子、董仲舒、朱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跃居独尊地位。问:董仲舒提出上述主张,中国出于_________时期。(C)A.西周B.东周C.西汉D.东汉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写道:“三代已还,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淡,三坏于宋明之性命,至诋工艺之末为卑无足道,而古人之实学益荒矣。”问:以下哪项,属于“宋明之性命”?______。(B)A.佛学B.理学C.医学D.经学江苏无锡东林书院遗址(今东林小学)内有一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2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某史籍曾对当年东林书院情景作如是评论:“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问:该点评当年东林书院情景的史籍当为_________。(D)A.《唐史》B.《宋史》C.《元史》D.《明史》“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吕留良湖南岳麓书院有一对联,上联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下联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为冯友兰所书。问:上联中所谓“惟楚有材”,是因为_________。(C)A.古时湖南为楚地B.芷兰盛产于楚地C.岳麓书院多人才D.冯氏出生在楚地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问:“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哪方面?________。(C)A.注重经典考证B.针砭社会时弊C.学习西方文化D.批判理学旧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世纪末,这一进化“公理”一引入中国便迅速流行。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国的思想家是________。(D)A.康有为B.谭嗣同C.黄遵宪D.严复1915年9月15日,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标志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改为《新青年》)后,载文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问:“这两位先生”是以下哪“两位先生”?(C)A.李大钊、陈独秀B.马克思、列宁C.科学、民主D.新文学、新道德儒、佛、道——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东汉洛阳白马寺、魏晋南北朝盛行道教:东汉创立道教、东晋南北朝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佛教、道教思辨的特点及其对宇宙起源、万物生存作出的解释对儒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三大宗教名称产生时间创始人经典特点佛教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大藏经大、小乘教基督教公元1世纪传说中的耶稣《圣经》一神教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古兰经》一神教3二、大一统与多民族大一统——秦朝统六国,首创中央集权(秦始皇嬴政)西汉大一统,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强盛大唐创辉煌,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清,康雍乾盛世多民族——秦西汉东汉——匈奴魏晋南北朝——五胡(鲜卑)隋唐——突厥、回鹘、吐蕃宋元——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明清——满洲(清)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皇扫六合”,陆续灭掉齐、楚、赵、韩、魏、燕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问:当时的韩国大致在今天的哪个地区?_______。(D)A.浙江、福建B.山东、河北C.辽宁、吉林D.山西、河南“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皇帝”是指。(B)A.汉高祖B.秦始皇C.唐太宗D.明太祖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_______。(A)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资治通鉴》卷九有如下一段文字:“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人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问:文中“沛公”当指以下哪个帝王?_________。(B)A.汉武帝B.汉高祖C.楚霸王D.楚怀王“单于最初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唐朝诗人卢纶亦曾作有《塞下曲》,提及“单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问:诗中的“单于”当指_________民族的首领。(C)A.匈奴B.女真C.突厥D.回纥美籍华裔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北宋之东北是××所成立的朝代――辽。××属蒙古语系,他们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已逾300年,即使仿效中国朝代所成立的辽,也比宋早出现53年。”4问:题中两处××的,是一古时民族的名称。该民族是:(C)A.回纥B.吐蕃C.契丹D.女真南宋词人陆游在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其中“遗民”是指。(B)A.南宋人民B.金统治下的北方人民C.从北方南迁的人民D.被金人掠去的南方人民梁启超曾经将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而以秦统一到清乾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这里的“亚洲之中国”的含义是。(ABC)A.中国是(亚洲)最先进的国家B.中国主导亚洲(东亚)的发展C.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影响)D.中国在亚洲的扩张三、中西交流概况汉:丝绸之路——张骞唐:唐僧、鉴真宋: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明:郑和下西洋明清:西方传教士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将中国通往西域之路称为“丝绸之路”。问: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建立史诗般功业?______。(D)A.张蹇B.张謇C.张衡D.张骞1625年,在西安附近出土了一块刻于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于中国碑》,碑文记有景教的基本信仰,及波斯僧侣阿罗本在中国的传教经历。问:景教是下列哪个宗教的一支?_______。(A)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拜火教16世纪后,西瞠东渐。1655年,西方传教士卫匡国在《中国新地舆图》序言中提出“中国”(China)一词的渊源是“秦”(chin)的观点。问:当时来华的卫匡国,当属_________的传教士。(C)A.方济各会B.多明我会C.耶稣会D.浸礼会天主教天主教——1520年基督教1054年(罗马)新教东正教(路德教)(君士坦丁堡)(卡尔文教)(英国国教)5四、人类早期社会农耕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海洋文明——地中海文明希腊、罗马关于人类的起源,著名考古学家贾兰波曾经说过:在过去,发现的材料不多,直道周口店古人类化石发现之后,大家才承认人是从猿演变来的,他所说的这一“发现”是指发现了。(B)A.元谋人B.北京人C.贵阳人D.蓝田人当代历史学家在谈到“民主、形而上学、悲剧”这些名词时,人民不由自主想到的一个古代国家是。(C)A.赫梯B.罗马C.雅典D.腓尼基五、横跨三大洲的六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罗马帝国(1世纪、地中海是内湖)东罗马帝国(5世纪-15世纪)阿拉伯帝国(8世纪)奥斯曼帝国(16世纪、土耳其)请阅读下列年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532年-537年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1054年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希腊东正教。1204年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1261年迈克尔八世·帕里奥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帝国灭亡。问:该年表反映了_________的兴亡。(B)A.西罗马帝国B.东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六、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Renaissance”这个词的原意是再生,通常是指14、15世纪的西欧人开始对________(B)文化重新发生兴趣,由此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一系列的社会变化。A.古代埃及B.古代罗马C.拜占庭文化D.古代两河流域马科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路德精神的后继者们在加尔文主义那里也发现了不同的精神在起作用。天主教会直至今天都一直认为加尔文主义是他们真正的敌手。”6问:文中所谓的“加尔文主义”(又译卡尔文主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________。(D)A.14世纪下半叶B.15世纪上半叶C.15世纪下半叶D.16世纪上半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提出:“倘若新教和新教伦理不足以像它们一度能做到的那样解释经济现象,那么在宗教改革时代,同样也解释不了多少。”问:上文中提到的“新教”,在当今中国又被称为_________。(A)A.基督教B.天主教C.罗马公教D.希腊正教欧洲思想思潮: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17-18世纪启蒙运动(提倡理性)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期科学共产主义七、西方入侵与中国近代葡萄牙——澳门、西班牙——台湾、荷兰——台湾英国——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德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国——侵占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明末,中国边境受扰。广东巡抚林富给朝廷呈上奏疏,称:“至正德十二年,有佛郎机夷,突入东莞县界。”问:奏疏中的“佛郎机夷”,指以下哪国人?_______。(D)A.荷兰人B.法兰西人C.日本人D.葡萄牙人在中国与某西方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下列条款:“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港口湾泊,仍旧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管,中国无从统辖。”问:此条款当出自_________。(C)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1884年8月19日,清廷军机处致电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称:“……该洋船设词赴越,实必赴台。台防紧要,粤省有铭部,务速饬运兵械援台。”问:电文中的“洋船”当指哪国船只?(军务)______。(B)A.荷兰B.法国C.日本D.英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经这样说道:“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那么,“甲午一役”发生在______。(A)A.1894B.1884C.1897D.1905××年1月18日下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日本对中国的“21条要求”,并称:“今次如能承允所提条件,则可证明日华亲善,日本政7府对袁总统亦可遇事相助。”问:题中××的年份,当为_________。(A)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日本《东京新闻》曾刊载一篇通讯,题为《紫金山下的通讯》,其中写道:“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