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题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事变1、发动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挣扎产生。思想文化上——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9世纪60—80年代)如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略新疆,英国进犯西藏。(4)中法战争(1883—1885)(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影响: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7)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二)政治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1、强签不平等条约(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①割地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日《马关条约》。其中俄国占有我国领土最多。②赔款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100万元);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白银4.5亿两)。赔款额呈上升趋势。《辛丑条约》赔款最多。③开埠通商类条约:《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天津条约》(营口、烟台、镇江、南京、汉口、九江、淡水、汕头、台南、琼州)《北京条约》(天津)和《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趋势是由南而北,由沿海到内地。《天津条约》开埠通商最多。④侵犯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⑤攫取特权类条约:《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凇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留驻上海的特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2、侵犯中国主权(1)割占领土:英国割占香港,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2)开辟租界:列强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夺取那里的各项主权。(3)控制关税:严重破坏中国的海关税收主权。(4)破坏司法权:蛮横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据有山东,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据有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强租广州湾、据有广东和广西及云南,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据有长江流域,日本据有福建。3、干涉中国内政(1)扶植代理人①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②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把他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大搞复辟活动不惜卖国。袁世凯死后,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③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蒋介石对内实行一党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④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从1861年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绞杀太平天国运动②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③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④帮助北洋军阀破坏反袁斗争⑤支持军阀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制造一系列惨案⑥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发动内战⑦对新中国实行干涉和封锁(3)制造血案:①1894年旅顺大屠杀②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③1925年五卅惨案④1928年济南惨案⑤1937年南京大屠杀(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和资源1、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勒索赔款: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2)倾销商品: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3)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2、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政治贷款:开设银行和强迫贷款(2)直接投资:投资铁路和开矿设厂3、掠夺原料和资源:主要掠夺中国的农土特产品、劳动力、矿藏和土地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四)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二、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1、巨变表现(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2)社会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3)革命性质和任务上: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4)阶级结构上:从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5)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经济结构。(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急剧下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7)外交国防观念逐步更新:由闭关自守走向世界,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向海陆并重。(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9)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到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2、百年巨变的启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09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2专题复习十一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其中中央代表人物是奕忻,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为中心的洋务运动。2、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3、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认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内容上分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5、洋务运动中和现在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同结果谈谈认识。洋务运动企图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并且我们拥有着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昌盛。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2)序幕:1895年4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3)过程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5)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尽管变法失败后绝大部分新政诏令被废除,但也有些保留下来,如唯一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3、清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不得不进行一些政策和政治体制的调整。4、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6)对“百日维新”的认识“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革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7)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限于上层;维新派手无实权,所依靠的皇帝光绪帝也只是傀儡;袁世凯的出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8)戊戌变法失败的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专题复习十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4)口号或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中贼曹汝霖”、“誓死力争,还我青岛。”(5)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6)主力及地点的变化:前期主力是学生,地点在北京;后期主力是工人,地点是上海。(7)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避免曹汝霖等卖中共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8)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例题材料一:5月3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全国激情激昂,人们的悲愤再也不能抑止下去------5月4日下午一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