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年降水量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年平均降水量775.6毫米775.6/12=64.63每个月份不同7.8月份的降水量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就会很少。春季3月初至6月20日,计112天,占全年的30.7%。因海洋和入海的高压影响,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12.5℃。历年季均降水量155.4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20%,前半季仅有59.7毫米,可谓“十年九春旱”,后半季受入海高压影响,南向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夏季6月21日至9月5日,计77天,占全年的21.5%。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表现为海洋性气候,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炎热,累年季均温为24.5℃。8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为20.1天,占全夏季的33.1%。7、8月份因冷暖空气相交,引起大量降水,历年季均降水444.8毫米,占全年的57%。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秋季9月6日至12月5日,计91天,占全年的24.9%。气温逐低,降水日少,冷空气开始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影响,多雨之秋也间有发生,还可能受台风侵袭。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北来的冷空气逐渐加强,暖湿空气明显减弱。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累年季均温12.9℃,降水量14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11月中旬起,冷空气日趋活跃,每旬气温以3℃之差迅速下降,北风渐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增强。冬季12月6日至2月底,计85天,占全年的23.3%。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1月份最冷。累年季均温为-0.8℃,低于-5℃的平均日数52.2天,占全季的6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12.9天,占全季的15.2%;低于-15℃的平均日数为0.6天,占全季的0.7%。冬季昼夜温差小,历年季均降水量26.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9厘米。青岛的气候概述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降雨偏少,一般无严寒;夏季盛行东南风,降雨偏多,基本无酷暑;春季沿海多雾,秋季天晴气爽。呈现出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点。青岛全市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为660.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7.0天,其中年平均降雪日数16.1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612.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雾日为35.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1.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57%。年平均气压为1012.6百帕。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市主导风向夏半年为东南~东南偏南风,冬半年为西北~西北偏北风。1月是青岛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9℃,其中市区平均为-0.5℃,青岛所辖各区市在-3.3~-1.3℃之间。青岛全年最热的月份,莱西、即墨、平度和胶州出现在7月份,月平均气温25.3~25.6℃;市区、崂山、胶南市出现在8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5.3~25.5℃。日平均气温≤-5.0℃的严寒天气,青岛全市年平均为9天。其中,市区为4.7天,青岛所辖各区市在6.8~13.1天之间。日平均气温≥30.0℃的炎热天气,全市年平均仅0.6天,主要出现于青岛所辖各区市,青岛市区罕见。青岛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热带气旋、暴雨、大风、大雾、雷暴、冰雹、大雪、强降温。本地区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蒸发量,另外由于本地区土层的限制,所以不宜挖水井。土壤,沥青铺面,混凝土,石块第一章地质地貌第一节地质岩石区内的岩石类型主要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类,形成时代为中生代。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晚期为主,多为花岗岩,另有小量中性岩脉等产出。侵入岩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90%以上。根据最新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青岛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被划为崂山超单元,有11种岩石类型,分属11个单元。市北区有5个花岗岩类单元和8种脉岩类型。崂山超单元(1)中粒二长花岗岩属崂山超单元—浮山亚超单元—青台山单元,代号1Qηγ53地质特征:计有2块,分布在湛山寺以北和洪山坡一带。湛山寺以北这块中粒二长花岗岩,是湛山寺花岗岩株的北端,面积为1.63km2。洪山坡的青台山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一岩株,长轴4.15km,短轴2km,总面积8km2,近南北向展布,南部被浮山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脉动侵入,北部被第四系覆盖。该岩株几乎整体位于市北区境内,面积达7.5km2。岩石学特征:岩石呈灰白色—肉红色,块状构造,局部地段见有晶洞构造,中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不等粒结构,矿物粒度以2—4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同位素年龄:据测定,青台山单元K—Ar同位素年龄约为99Ma。(2)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属崂山超单—浮山亚超单元—浮山单元,代号1Fηγ53地质特征:该单元分布于区内的中部,浮山一带,是浮山侵入体的西北端部分,在区内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长轴3km,短轴最短处1.2km,面积约5km2。整个浮山侵入体呈不规则株状,西部与石门山亚超单元的北大崮单元呈断层接触,东北部脉动侵入青台山单元。岩石学特征:岩石呈白色,块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由钾长石(40%)、斜长石(30%)、石英(30%)及少量云母组成。副矿物类型为磁铁矿—锆石—榍石型。同位素年龄:据1:200000青岛区调报告,该单元(K—Ar)同位素年龄值为97Ma。(3)中粒正长花岗岩崂山超单元—石门山亚超单元—下书院单元,代号1Xξγ53地质特征:该类花岗岩分布局限,仅位于区内东北角的杨家群村西南部。呈三角形分布,区内分布面积约0.3km2。它是在四方区广泛分布的下书院单元在市北区范围内唯一的分布。与浮山亚超单元的青台山单元在东南部呈断层接触(以青岛山断裂为界)。岩石学特征:岩石呈浅肉红色—灰白色,块状构造,中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度2—5mm,主要矿物成分:石英(25%)、钾长石(61%)、斜长石(12%)、黑云母(2%),副矿物为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等。同位素特征:下书院侵入体全岩K—Ar稀释法年龄为91.2Ma(1:50000青岛幅地质图,1999)。(4)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崂山超单元-石门山亚超单元—北大崮单元,代号1Bξγ53地质特征:岩体分布于双山—青岛山以西至胶州湾东岸以东的区域,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一类侵入岩,面积约11km2。该岩体受北东向青岛山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侵入体岩性均一,部分地段边部具似斑状结构,侵入体内未见包体。岩石学特征:岩石呈浅肉红色,风化后颜色略深,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粒度在0.3—4mm,主要由钾长石(48%)、石英(34%)、斜长石(16%)、黑云母(1.2%),以及少量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矿物组成。同位素年龄:K—Ar法测得的一件全岩样年龄为91.4Ma(1:50000青岛幅地质图,1999)。(5)碱长花岗斑岩崂山超单元—崂顶亚超单元—孤山单元,代号:1Gkγπ53地质特征:分布局限,仅见于青岛山东南侧与市南区交界处,是位于关山与太平湾断裂之间的北西向碱长花岗斑岩体(1∶50000地质图称之为太平山侵入体)的最北西端部分。该侵入体呈岩株状,长轴1.85km,短轴0.65km,市北区内可见面积0.12km2。岩石学特征:岩石呈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15%(钾长石10%、石英5%),直径2—4mm,基质85%(钾长石44%、钠长石35%、石英35%、黑云母1%)。副矿物含量很低,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锆石、萤石等。同位素年龄:孤山单元的K—Ar法全岩样年龄约为89Ma(1∶50000青岛幅地质图,1999)。脉岩区内脉岩比较发育,在1:50000地质图上可识别出14条脉岩,这些岩脉规模差别较大,最长的1.3km,最短的0.25km。宽也从数十厘米—几米。它们受构造环境影响,主要是北东向和少量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岩脉倾角较大,有的近于垂直。14条大的脉岩主要出现在青台山和浮山两个单元,即浮山超压单元中。它们属于崂山-大珠山脉岩带,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最晚期,K—Ar法全岩同位素年龄为88Ma(1∶50000青岛幅区域地质图,1999)。区内脉岩主要是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类。岩性有:煌斑岩、闪长玢岩、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岩、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8种。地层区内地层极不发育,仅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山前组冲洪积层。该冲洪积层分布在两个地区,一块分布于东北部浮山后埠西一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展布的椭圆状,面积约0.75km2,其向东北延入崂山区的北村一带;另一块分布于区内东北角,位于杨家群村以南,呈NE向展布的长条状,面积约0.4km2。事实上,这两块冲洪积平原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只不过被市北区与崂山区的区界所分隔。层序上,上部是黄色、灰黄色含砾混粒岩、砾石等,为全新世近代河床沉积物;下部是全新世海相灰黄色细沙、中细沙、含砾中粗砂等;底部为黄色、棕黄色含砾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质粘土、粘土等。厚度变化从几米到十几米。构造按板块构造划分,青岛市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地块,胶辽隆褶带,胶莱盆地之东南方小隆起之上。市北区则位于小隆起西部胶州湾东侧。断裂构造在市北区内较为发育,在1:50000地质图上有4条主要的断裂构造,自西而东分别是:伏龙山断裂、青岛山断裂、关山断裂和太平湾断裂。断裂的力学性质有所不同,3条以张性为主,一条为左行压扭性。它们都是穿过市南、市北两区的断裂。从形态上来看,这些断裂构造为线状构造。断裂走向30°—50°控制了测区区域构造格局、崂山超单元中不同单元的分布与定位,乃至近代地貌。伏龙山断裂从伏龙山往北延伸到贮水山东北方向,向南深入到海边栈桥一带,全长3.2km,市北区内长1.5km。该断裂最大宽度30m,走向50°,倾向140°,倾角60°,切割北大崮单元,为张性断裂。有的资料称该断裂为伏虎山断裂,考虑到断裂的命名是以发育地名来命名的,故应称为伏龙山断裂。青岛山断裂分布于青岛山—双山—杨家群村一线,西南向延伸到人民会堂附近的海边,东北向延伸到杨家群村附近。全长12.1km,市北区内的长度10.5km,走向北东,切割崂山超单元的青台山、浮山、下书院、北大崮多个单元,是一条左行压扭性断层。关山断裂沿关山往东北延伸到错埠岭西南一带,与青岛山断裂基本平行。全长10km,市北区内的长度4.75km,切割石门山、浮山、崂顶亚超单元,是一条张性断裂。太平湾断裂分布在湛山寺一带,南部延伸到太平湾。全长2.5km,市北区内仅分布0.35km,切割青台山、孤山两个单元。走向30°c,倾向300°c,也是一条张性断裂。四条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对市北区的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均有一定影响。在青岛山断裂通过海泊河广场及新兴旅馆一带,曾有地热水显示,反映了该断裂近代仍有活动,提醒人们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应引起对该断裂的研究重视,以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演化史区内可观察到的最早地质事件为中生代白垩纪的岩浆活动,该期已进入了华北板块和杨子板块结合成一个整体后的板内运动阶段。具体说来,燕山运动晚期,受太平洋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洋壳—陆壳碰撞活动的影响,造成我国东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在青岛部分地区形成了大水泊单元的侵入岩。燕山运动末期,地壳继续减薄拉伸,大规模的岩浆沿北东向断裂带形成的引张空间上侵,在青岛地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崂山超单元花岗岩侵入岩体。表现在市北区范围内,由老到新,发育形成了青台山单元(属浮山亚超单元)的中粒二长花岗岩、浮山单元(属浮山亚超单元)的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下书院单元(属石门山亚超单元)的中粒正长花岗岩、北大崮单元(属石门山亚超单元)的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和孤山单元(属崂顶亚超单元)的碱长花岗斑岩。崂山超单元上侵定位后,区域应力场继续挤压,区内构造活动以脆性断裂运动为主,形成了北东向的青岛山、伏龙山、关山等断裂,断裂活动以左旋正断层为主。新生代喜玛拉雅期,古近纪初开始,区内整体显示为差异上升或震荡上升。沉积作用表现为抬升剥蚀条件下的陆相松散堆积,沿山间坳陷形成了厚达几米到十几米的山前组第四纪沉积。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剥蚀状态之下。第二节地貌市北区的现代地貌是在漫长地质发展历史中经各种内、外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