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5-8单元复习框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产生影响衣辛亥革命以后,受民主思想的影响中山装流行20C二三十年代,西装,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裙子见于大城市食:面包房、咖啡店、西餐流行各大城市变化的表现住:西式洋楼出现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思想风俗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社交礼仪中,西方的握手、鞠躬逐渐取代跪称呼上,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增设元旦等新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变化原因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衣:多彩多样食: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变化表现住:人民的住房状况改善,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风俗:休闲娱乐多样化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标志中国铁路诞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铁路新中国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沟通“九五”期末,中国铁路总路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开通民国时期表现:公路交通发展较慢公路原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新中国:发展较快洋务运动前,航运又西方垄断(轮船的引进使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航运19C70s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0C90s以后,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民航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放宽限制民航业发展迅速有线电报:19C70s,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到上海,建起第一架电报机房无线电报:20C初,上海无线电台,无线电报局(有线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用)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电话20C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19C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1833年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第一份中文报刊兴起1872年上海《申报》历时最长影响最大报纸19C70s国人办报戊戌变法——《时务报》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1905年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中国电影事业起步影视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35年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风云儿女》的插曲被定为国歌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C60S,1994年,中国正式介入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青少年如何正确优势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使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近代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事业通讯事业大众传媒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生产的相对过剩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过大——购买力低下,市场萎缩直接原因信贷消费过度——打乱正常经济秩序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股票投机过度——虚假繁荣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崩溃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物价暴跌扩展: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势迅猛范围广特点破坏性大持续的时间长(1929—1933)影响深远影响资本主义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加紧国际市场的争夺(关税大战、货币贬值),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尖锐措施:“自由放任”(管的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失败原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三“R”运动)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誉)整顿金融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蓄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具体措施复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遵守者发蓝鹰标志(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减产减耕(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解决就业、扩大市场、刺激消费,缓和矛盾)社会立法:《全国老公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对经济: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避免走法西斯道路影响对政治: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政体:联邦政府权力膨胀——总统共和制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对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深远影响)实质:资产阶级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社会危机,政治动荡(阶级矛盾激化、法西斯兴风作浪)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影响大世界市场形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胡佛反危机罗斯福新政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运用原因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二战后各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特点:国家干预盛行:二战结束到20C70s作用:二战结束到20C70s,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滞胀:1973年西方经济危机——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②石油危机解决滞胀:“混合经济”(调整“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产生: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六七十年代顶峰八十年代缩小规模目的: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缓和贫富差距,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根本)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作用积极作用:稳定社会消极作用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②道德危机(“养懒人”的消极作用)概念:第三产业又被称服务业,是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总称。科学技术的进步兴起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状况国民经济中速度增长最快的部分国民经济中比重迅速上升,并开始超过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两大产业的发展,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改善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了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概况:20C90s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作用:美国90s出现了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局限:“新经济”依然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第六单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原因福利国家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实质: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内容:评价:缓解经济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危机,因为它不能克服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主义国家方式:宏观调控、企业自身管理调整、建立国家制度、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定义)评价:经济得以迅速复苏,进入“”,但政府负担过重1929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表现和特点:影响:4第七单元苏联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背景:内忧外患(1918~1920三年内战)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内容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抛开市场,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评价历史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失误:损害农民利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标志:《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内容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特点:无产阶级专政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新”含义:一定程度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指明道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背景:苏联成立和列宁逝世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表现农业:农业集体化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原因(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工业化特点速度快(二五计划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完全靠自身的积累(西方靠殖民扩张)功绩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评价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弊端农业发展长期落后工业发展不平衡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措施农业领域(开始领域、改革重点)(玉米运动)工业领域结果:收效甚微(失败)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失败根本原因)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的问题内容:重点放在工业上(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结果前期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后期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沉重,1975年后经济停滞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失败根本原因)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内容1985年首先经济改革(重点: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改变单一公有制)1988年转向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多元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结果: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败因: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的原因:(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第八单元知识框架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重要原因)基础:美国的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汇率(IMFWB)机构世界银行(WB)宗旨:前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期全球性发展特征核心制度:加权投票制度核心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积极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国际贸易体系必要性: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GATT)特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概况:1947年,瑞士日内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宗旨: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作用:创造了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三大支柱,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标志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世界银行:宗旨和作用:关贸总协定(时间、宗旨和作用)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作用: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欧洲共同体:195119571967欧盟19931999北美自由贸易:时间:作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利:弊:促成因素:①②③④⑤过程:、、6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可能性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觉原因近代以来战争不断,产生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必要性经济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