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专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模块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专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中国古代农耕模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础学科通用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春秋末期,人们开始用牛耕地,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发明犁壁,出现耦犁,牛耕推广。唐朝:曲辕犁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2.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垄作法。汉代:推行“代田法”、“区田法”,发明楼车,推广“铁铧犁”(耦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间作、套作复种技术,还有绿肥种植。隋唐时期: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出现曲辕犁。宋元时期:推广水旱轮作稻麦复种,标志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明清时期:出现套耕等方法。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西周井田制是其典型代表。春秋时期:出现私田,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三国时期:推行屯田制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后期:农民大量丧失土地沦为佃农,租佃制盛行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以种植经济为主,家畜饲养为辅;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明清时期:保守性、落后性、封闭性显现。文科基础选用1、生产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从三国时期的翻车到唐朝时期的筒车。水利设施:春秋时期:在淮河流域修建芍陂;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建都江堰;在黄河流域修建郑国渠;西汉时期:在黄河流域修建了漕渠、白渠;在新疆地区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2、经济重心南移:①主要原因: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南迁;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本来就蕴含着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②南移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初步开发;隋唐时期江南进一步开发;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南移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是财政中心和政治、军事中心分离,促进了南北交通运输线的发展。过关斩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2.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角度看,商鞅变法最大的意义在于2A.富国强兵B.确立封建政治制度C.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D.改先王之制3.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B.以种植为主,家畜养殖为辅C.具有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D.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周王室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耕作方法的讲述不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B.春秋以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C.古代耕作方式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D.古代耕作方式是从个体农耕到大规模简单协作7.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不正确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8.“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文基战场9.下列生产工具属于利用自然力灌溉农田的是A.翻车B.筒车C.水排D.耧车10.从宋代开始,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基础学科通用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技术:从夏朝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多、技艺精、使用广,是青铜器制造的繁荣时期。冶铁业: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农具。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已开始烧制陶器。东汉时期,瓷器生产达到成熟阶段,生产青瓷。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往国外,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元朝时期,烧制出著名的青花瓷。明朝烧制出五彩瓷,清朝创造出珐琅彩。3、异彩纷呈的纺织业。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丝)的国家。中国古代丝绸不断外销,被西方国家称为“丝国”。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发达的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文基战场总论: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它们与官营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的经营形态。商朝的司母戊鼎古代世界最大。春秋时期发明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钢)技术,这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早在汉代人们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到北宋已经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碳冶铁,明朝开始流行开来。纺织业的发展:西周时期,丝织工艺出现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丝织产量大、质量高;唐朝时期,以“通经断纬”手法变换色彩。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擀、弹、纺、织”的纺织工具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地区成为元明两朝的棉纺织中心。明朝后期,棉布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衣料;明清时期,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陶瓷业的兴盛:商代出现原始瓷器;唐朝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制作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直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勃然兴起,至明中叶,在制瓷、纺织等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过关斩将1.在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兴起最早的是A.制瓷业B.丝织业C.冶铁业D.造纸业2.在江南某地出土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据此推断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南宋D.明朝3.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的繁荣时期是指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先秦时期4.发明灌钢法,使钢的产量、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是在我国的A.春秋时期,B.东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明朝时期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已开始烧制陶器C.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往国外D.明朝烧制出五彩瓷,清朝创造出珐琅彩6.瓷器生产达到成熟阶段,生产青瓷是在A.新石器时期B.东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7.继丝绸之后,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至迟在A.东汉B.明朝C.宋朝D.唐朝8.世界上最早学会养蚕织丝,被西方国家称为“丝国”的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英国文基战场9.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人物是A.嫘祖B.郭守敬C.宋应星D.黄道婆10.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条件是A.手工业者斗争B.政府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松弛4C.私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D.官营手工业竞争能力差第三课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基础学科通用一、古代商业的兴起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商朝:出现最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私商崛起;货币种类繁多,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出现许多有实力的商人(如陶朱公范蠡)和著名都会(如邯郸、临淄)。是古代商业的一次繁荣期。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两汉:开通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隋唐: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商业贸易繁荣。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少数民族商人及波斯、大食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外贸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都空前繁荣。广州是当时最发达的外贸港口,政府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二、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在布局上打破了自周秦到唐代的坊市制。时间上早市、夜市相接;地域上形成街市,店铺、瓦子相连。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同少数民族在边境上有榷场贸易;同时对外贸易发达;元朝时期的大都(今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期。三、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出现众多工商业市镇,如松江、佛山、景德镇等;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普遍流通白银;商品种类众多,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形成微商、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文基战场1、中国古代货币。秦始皇统一币制:铜钱名为“半两钱”,其重量为半两,形状为圆形方孔,奠定了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最早的纸币:时间为北宋;地点是四川;名“交子”。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的政权是元朝。贵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黄金和白银;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明朝时白银广泛使用,成为法定货币,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⑴丝绸之路:时间:西汉开辟;自汉至唐,历千余年。路线:从长安出发,往西贯通欧亚大陆,直到欧洲大秦(罗马帝国)。货物:中原物产主要是丝和丝织品意义:是古代东西方的重要交通线;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敦煌、楼兰等许多繁盛的商业城镇。⑵陶瓷之路:时间:唐朝开辟;唐宋以来,海外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路线: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说明:中国古代把东部海域称东洋;东南亚海域称南洋;南洋以西称西洋。)货物:以陶瓷为主。意义:①许多港口城市如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走向兴盛。②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的客商云集,外贸空前繁荣。3、中国古代城市。⑴自周秦至唐的“坊市制”城市:特点:①城市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严格控制商业贸易。②坊为居民住宅区。市为交易场所。坊市严格分开。③“市”有严格的时间和区域限制,官府对其商业贸易也严格控制。④典型:唐朝长安城:布局规范,整齐划一。⑵宋元以后“街市制”城市:5特点:①城市功能以经济为主,放松对商业的控制。②打破坊市界限,沿街设市,形成街市,标志着城市功能和格局的重大演变。③不再作地域限制,城郊、乡村均允许置市贸易。④打破时间限制,城镇中出现夜市、晓市等。⑤官府对商业贸易也不再直接监视。⑥典型:北宋东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⑶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特点:①城市功能:经济功能为主。②出现在工商业发达地区,或者是交通要道,以江南地区为盛。如松江(棉纺织业)、景德镇(陶瓷业)、佛山(冶铁业)、汉口(交通要道)……③数量多(如清初在江南地区兴起200多个城镇),特色强,人口密集。过关斩将1.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商代C.西周D.春秋战国2.我国古代商业繁荣的新高峰期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3.下列有关古代商业发展概况,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