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姓名16171819202122232425总分1.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2、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A.民主政体为人民参政提供了保证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特权D.雅典公民有报效国家和升迁机会3.“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孝廉之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A.选拔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并重B.发掘人才也埋没部分杰出人才C.人才由地方官吏考核后任命官职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4.西方学者沃克曾说过:“它对公民个人与城邦的利益都是一个不公正的阻碍。对个人而言,意味着在其一生之中最有价值的一切的丧失;对城邦来说,等于是对政党制度正常动作的一个致命障碍。”沃克所说的“它”是指()A.梭伦按财产多寡确定公民等级B.梭伦出走雅典建立僭主统治C.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D.伯利克里设立公民陪审法庭5.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最主要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继承权力和财产C.宗族组织管理国家D.“天下为私”开始取代“天下为公”6.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狂言对钓鱼岛问题“不考虑做出一步退让”,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与下列漫画内容有关的是①狄仁杰和元芳的回答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②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世代为敌③日本挑起钓鱼岛之争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④中日岛争问题与1895年的《马关条约》有关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衰落B.礼乐制度崩溃C.铁犁牛耕出现D.宗法关系疏远8.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朝代有A.汉朝、宋朝、明朝B.汉朝、宋朝、元朝C.汉朝、元朝、明朝D.元朝、明朝、清朝29.永乐九年政府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10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罗马公民法基础B.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奴隶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垄断11从罗马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C.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D.习惯法—法律理论—成文法—公民法12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尊重人的思想言论自由B.罗马法保证人的思想自由不受侵犯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13.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专制政治是运河沿岸繁荣保障14.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公民法的权威深入人心日益普及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D.帝国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1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A.马其顿B.古罗马C.波斯帝国D.古埃及16.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殷周之际文化“兴废”主要表现在A.家族文化取代部族文化B.理性文化取代巫觋文化C.专制文化取代分权文化D.人本文化取代鬼神文化17.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A.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C.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18.“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19.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天子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作者意在说明:A.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制度的源泉B.对西周宗法制表示高度赞赏C.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D.中国早在西周就已奠定“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20.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瞭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B.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C.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D.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21.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棱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3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颁布“解负令”B.发放公职津贴C.组成“四百人会议”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22.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职权日益重要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D.专制主义不断强化23、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一朝荣登龙虎榜,十年身现凤凰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制度的实行无法体现:A.扩大封建统治基础B封建社会等级分明C.造成部分人才流失D.专制政治走向僵化24.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雅典的最高民主:A.最高民主阶段物质基础有保障B.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C.克利斯提尼改革实现最高民主D.最高民主阶段的政治遗产终归湮没无闻25.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14分,27小题20分,28小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1: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2: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主权在民”在后期演化为“暴民政治”,德才之人遭排斥,这种制约“强人”的有力武器中,也集中体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世界历史》材料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雅典民主政治初探》请回答:(1)材料1中“源自西方”的“选举”制度实示上是指雅典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2,指出雅典这种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3)据材料3,它反映了雅典时期推行怎样的民主方式?并指出它给我们在当今的决策上有什么启示?(5分)(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希腊文明”“断层”四个词语,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主题进行评价。(4分)27.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4材料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60.3321.28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