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历史组制编人:刘淑荣贲红梅卢娟娟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答案-1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答案班级姓名资源包: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和租佃制经济都是小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需要的食盐等需要从市场购买一、【自主学习】:(一)、农业的起源1.历程:原始农业是从采集_____经济向_种植___发展而来的。2.出现:大约__一万___年前,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_长江___流域形成规模。3.特征(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__粟麦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稻作__生产为代表。(2)产业结构:以种植___业为主、__家畜饲养___业为辅。(3)农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粟____和_水稻__的国家之一。(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演变1.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工具。2.进入文明时代,耒__、__耜__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时期,_铁___农具和___牛耕__技术出现并推广。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_曲辕犁____,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的_翻车___和唐朝的_筒车__。(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因(1)___农业生产__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产力尤其是铁制工具的发展和推动。2.概况(1)上古时代,出现了__大禹治水____的传说。(2)春秋战国时期,建成了位于淮河流域的_芍陂____、成都平原的_都江堰_____、关中地区的___郑国渠_______。(3)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兴建了__漕渠__、白渠等;西域地区出现_坎儿井__。(4)从__汉___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之一是_刀耕火种___________。2.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___简单协作_______方式(即《诗经》中所说的“千耦其耘”)进行农业生产。3.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产生(1)产生时间:_春秋________时期。(2)条件①__生产工具_________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___私有土地_______的出现。(3)基本特征①以____家庭_____为单位经营。②__农业______与__家庭手工业__________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4)评价①积极方面:生产生活比较稳定,有利于提高小农的生产积极性。②消极方面: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二、【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三、【课堂检测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四、【拓展应用】(能力提升)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象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请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材料一的生产方式相比有何进步之处?为什么会有进步?(1)生产方式: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原因:商周时期,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必须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农业生产过程。(2)进步之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进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有土地的出现。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历史组制编人:刘淑荣贲红梅卢娟娟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答案-2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答案资源包: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据说,夏朝曾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来。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井田制就是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一、【自主学习】:一、废井田,开阡陌商周时期:井田制(1)含义:井田制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由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收获物缴给贵族;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2)性质:贵族土地私有制。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2)地主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的发展(1)租佃关系的含义?(2)演变:战国时期产生,宋代日益普遍化,明清进一步发展。(3)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思考: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有何区别?租佃指封建地主把地租给农民种收成归农民地主收取一定的收成雇佣在土地上来讲的话就是地主雇佣农民来种自己的地收成归地主农民拿固定的工钱二、【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井田制何时崩溃?原因有哪些?崩溃:春秋时期。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加收入,各国推行税制改革。2:土地兼并有哪些危害?哪些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限制土地兼并?能否将其根除?危害:①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②地主和农民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③威胁封建统治措施:北魏到唐朝,推行“均田制”不能。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买卖就不能禁止,土地兼并就会存在。三、【课堂检测】1.下列改革措施中,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管仲的“相地而衰征”B.鲁国的“初税亩”C.秦国的商鞅变法D.晋国的税制改革2.“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也。”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奖励农耕D.商鞅变法3.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4.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A自耕农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官民合营D租佃式经营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四、【拓展应用】(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摘自《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变化: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井田制的出现,铁质农具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土地私有制盛行,井田制遭到破坏,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制。(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历史组制编人:刘淑荣贲红梅卢娟娟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答案-3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答案班级姓名资源包:经济重心转移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自主学习】:(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3.分布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_不平衡____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时间:两晋之际______。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时间:唐_安史之乱____以后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时间:_两宋之际_______。(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江南的初步开发(2)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①时间:中唐以后。②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①时间:__南宋时期______②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4)影响:①古代中国经济布局渐趋合理平衡。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③促进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④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二、【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4)政府的重视。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三、【课堂检测】1.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社会因素是()①南方优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④北方战乱,人口大批南迁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在汉代,江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A.自然条件差异B.生产力水平差异C..统治政策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差异3.史载,楚汉战争中,刘邦以富饶的关中为根据地,最终打败项羽。在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关中属于A.山东B.山西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4.史学界普遍认为:到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A.南宋的都城在南方B.南方是农业区,北方是畜牧区C.南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D.工商业城市、都会主要集中在南方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6.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说明①北农南迁主要是因为战乱②北农南迁是为了躲避匈奴起兵攻晋带来的战乱③北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