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理解生产力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2、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四、教学要点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2-五、教材教法分析1、教材分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经济活动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以及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做出的努力。本单元由四个专题组成,即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特征、商业的发展及特点、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发展缓慢的原因。其中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本课这分别讲述了耕作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由于古代中国一向以农立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之中的基础,所以“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2、教法分析由于本课具有专业术语和图片较多的特点,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在备课前,先明确备课目的和备课容量。由于教师将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必须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可能的回答或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备课强调完整性,将课堂教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都准备好。在备课时,注重查找有关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专业术语的解释;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归纳本课知识点和线索,特别是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两目,事先制作相关表格;尤其是抓住“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本单元第4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关系,为第4课的学习做好合理铺垫;结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掌握。2、学生准备依据课前预习要求,大部分学生至少做到基本要求,即通过预习和自习,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少数学生可以达到较高要求,即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解释本课历史名词和历史人物,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或主张。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在导入新课、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适当采用讲述法外,其余让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3-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为使教学过程更有形象性,避免枯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图示法演示相关图片。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能说明中国农业发展的生产工具,并了解其用途。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测】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等阶段。2、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确立;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北魏实行;时期,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的桎梏。3、小农经济的特点是。4、时期,一些农田开始实行精耕细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时期,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展示十二生肖图片)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那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与农民、农业有关?生:牛、马、羊、鸡、狗、猪师: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产生是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一定的联系。那么,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而且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史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清代,人口数量激增,其中中国古代农业又起着什么作用?此外,我们在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建立在哪一经济基础之上?这些问题都将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来一一解决。(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内容组织】师:在开始本课学习之前,首先请同学解释两个历史名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1、生产力:指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资料(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2、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可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师:那么,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第一目“耕作方式的变化”和第二目“土地制度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4-的演变”。(展示板书:一、耕作方式的变化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师:请问谁能说出与中国古代农业有关的神话传说?生:神农氏的传说等(展示资料:《庄子·盗跖篇》曰:“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易·系辞下》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师: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发生时的人物。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农业的反映。原始农业先是简单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师: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原始农业产生后,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是什么时候定型的?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又经历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来一一归纳。一、耕作方式的变化与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生产关系耕作方式特点土地制度特点刀耕火种阶段①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荒后播种;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集体耕种,平均分配②由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石器锄耕阶段①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仍需迁徙;②商周时期农耕中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已懂得灌溉、除草、沤肥、治虫等基础;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西周的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③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但无权转让和买卖,需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④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榨取其劳动果实;⑤春秋时期,随着私田开垦,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③出现连续耕种和休耕铁犁牛耕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5-阶段②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以法律形势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直至1952年新中国土地改革;③地主依靠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④广大农民受到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③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生:(结合上述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关总结和提问)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刀耕火种所谓“刀耕火种”就是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原始的刀耕火种与之相类似,只不过工具更为简陋一些。据考古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原始农业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人们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所要面临的就是土地的选择。刀耕火种一般不施肥,也不中耕,所以种植二三年之后就要另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但从新石器时代所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中国一些地区的原始农业似乎在六七千年以前,很早就脱离了早期的刀耕火种阶段,进入了所谓“石器锄耕”或耜耕”的“熟荒耕作制”的阶段。这种情况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得到映证。相传“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烈山”就是放火烧山,“柱”实际上是挖洞点种的尖头木棒——后来发展为木耒。这正是原始农业中两个相互连接的主要作业,不过被传说人格化了。“刀耕火种”这种耕作方法一直延续到近代。现在“刀耕火种”是人们把树木砍倒、晒干,然后放火烧,再播种旱谷等作物,是利用积聚在热带雨林中的矿物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除去病虫害的方法。这在历史上西双版纳地广人稀、森林连片的生态环境下,“刀耕火种”不外在浩瀚的林海中开了一个小小的林窗,种两三年谷子后又弃置,森林很快就恢复了,对各种生物的生存并不影响,是一种“森林与农地”轮作和好方法。到了近代,人口倍增、森林难以恢复,山地水士流失严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所以,近年地方各级政府作出严禁山地“刀耕火种”的决定是明智的。“刀耕火耕”时期随着耕作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到“石器锄耕”阶段。2.石器锄耕从耕作方式、农具使用来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可将其划分为耕前期、耜耕期和犁耕期3个发展阶段。“刀耕火耕”属于耕前期。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耜耕”比“火耕”的好处是什么?(土地利用率较高;能获得较好的收成)缺点是什么?(缺乏施肥,种上三四年还得撂荒,人们还得寻找新的土地)3.铁犁牛耕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邱亮-6-“耜耕”和“火耕”时期原始农业生产方法十分简单。这样的农业生产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只向自然索取而不补偿,土壤营养的平衡完全依赖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这是只取不给的掠夺式的生产。由于那时人口较少,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不高,而且生产力低下,因而原始农业生产还没有超过自然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小。但随着人口数量和人类对自然要求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进入到传统农业阶段,既采用“铁犁牛耕”时期。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那时在农业上应用还很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