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模块复习提纲(北京会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第1页(共4页)历史(Ⅰ)——政治发展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记忆)(1)宗法制:西周时期通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参见教材P4《大宗小宗示意图》)(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将宗族姻亲和异姓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地位,各诸侯国承认其权威,并承担义务。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理解)(1)历史作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维护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和安定。(2)特点: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把“国”和“家”密切联系在一起。二、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记忆)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2、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1)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军务)。(2)地方: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命,巩固了中央集权。3、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运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理解)1、措施: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作用: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四、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理解)1、内容:三省为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行政)、门下省(审议);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一方面,三省长官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三者相互牵制、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五、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理解)1、内阁: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但决定权在皇帝手中。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奏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六、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应用)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主要),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创造灿烂文明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略。消极影响(略)第二单元: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史实(记忆)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3)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①原因: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②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北京条约》等。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一部分官绅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原因:日本蓄谋已久,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2)过程:1894年7月,战争爆发。黄海激战后,中方主力尚存。最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惨败,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是继《南京条约》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允许外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北京烧杀抢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记忆)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阻击八国联军的进犯,掀起反帝爱国斗争。三、侵华日军的罪行(记忆)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被害中国人达30万人。2、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四、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记忆、理解)1、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团结抗战的两个战场:①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初期组织多次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其中取得台儿庄大捷;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第2页(共4页)②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日军“扫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日的主战场。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以中国人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台湾回归祖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1851~1864)(记忆)1、爆发: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提出平分土地,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4、新施政方案:1859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5、失败: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二、辛亥革命(1911年)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3、同盟会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4、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举行起义,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响应,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5、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6、1912年春,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7、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理解、应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三、五四运动及其意义(理解、应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②发展: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取得初步胜利。3、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准备了阶级基础;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进行建党活动。(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和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①开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一场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②高潮: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③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3、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①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②1927年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③红军长征: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工农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4、国共合作抗日(1937~1945)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5、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①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②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执意破坏政协协议,内战一触即发。6、解放战争①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内战爆发。②转折: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③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④胜利:1949年4月在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攻克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理解、应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自此中国一扫百年耻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第3页(共4页)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成立过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了开国大典。②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共同纲领》初步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项制度初步建立。②1954年宪法规定: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政协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受到民主党派拥护。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6、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理解)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