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汇报(2011年12月17日)尊敬的州考核组各位领导:根据安排,现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足,请考核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农业增加值根据省州下达我县种养殖业指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经测算,农业增加值完成了既定目标,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9.11亿元(其中种植业5.23亿元、畜牧业3.28亿元、渔业0.04、林业及其它0.56亿元),比上年增长8.64%,比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多0.64个百分点。(二)“185工程”建设年初以来,我县按照州委、州政府任务要求,结合实际,抢抓全州上下强力推进“185工程”大好机遇,拓展“185工程”内涵和外延,完成“185工程”建设面积12.11万亩,占州计划的100.9%,其中万元田1.021万亩、八千元田2.025、五千元田9.064万亩;建成示范基地28个,通州、卡罗两个高标准现代农业基地各200亩,分别占计划的100%、160%。亩产值分别为10602.4元、28187.5元、5328.2元。(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经测算,2011年我县农民期现金收入预计达到6379元,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546元,占年初计划的112.44%,与上年相比增加1118元,增长32.61%。(四)农业生产1、粮食总产量。粮食产量12.85万吨,因灾比年初人代会确定目标产量13.4万吨少5500吨,与上年相比减产3.73%。其中夏粮总产量1.3855万吨,同比增产0.2639万吨,增长23.53%;秋粮总产量11.52万吨,受夏秋季持续干旱影响与上年相比减产6.69%。2、商品蔬菜。全县2011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1.03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00.03%,涉及19个乡镇、121个村3.1万农户,实现总产量16.55万吨,总产值19092万元。其中商品蔬菜6.16万亩,占计划的102.67%,实现总产量9.55万吨,总产值11457.6万元,总纯收入8578万元。3、果园建设。新增精品水果林面积1.04万亩,其中依托珠防工程完成10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3000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4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程完成836亩,省级植被恢复工程完成1600亩。4、茶叶基地建设。到12月10日,完成新建茶园面积10650亩,占州计划的106.5%,其中高标准示范茶园6025亩(占计划3的602.5%);建成茶叶苗圃基地20亩。与县职中等部门在涉茶乡镇举办了16期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1360人受训,占计划的453.33%。(五)畜牧生产1、畜禽养殖:根据黔南农办发〔2011〕1号和县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始终把握畜产品质量安全及供给不放松,以规模养殖场为核心,抓好品种改良和推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全年出栏生猪14.818万头,占计划的105.84%;出栏牛0.7637万头,占计划的424.3%,同比增长30.84%;出栏羊3.264万只,占计划的203.75%,同比增长99.02%;出栏家禽30.1245万羽,占计划的100.42%,同比增长14.71%。年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畜产品正常供应。2、肉类产量完成情况。全县肉类总产量13650吨,同比增长13.66%(其中:猪肉产量11570吨,同比增长9.36%;牛肉产量802吨,同比增长30.83%;羊肉产量580吨,同比增长128.35%;禽肉产量487吨,同比增长11.44%)。禽蛋产量318吨,同比增长10.42%。水产品产量462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3、牧草种植:本年度围绕种草养羊项目,以牙舟、大塘两镇为主向全县辐射,完成草地建植2.95万亩,占计划的101.7%;新增发展养殖户278户,占计划的100%。(六)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2011年,我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17个,全县目前已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7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个,4各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龙头企业创建1、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引进贵州平塘红樱子高粱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有机高梁种植,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培育克度镇金银花种植大户注册成立平塘县山凤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2、龙头企业创建:引导和指导“平塘县丰盛种羊基地”、“平塘县玉水禽蛋公司”积极申报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平塘县丰盛种羊基地”申报的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评审通过;组织“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华龙科技油茶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申报州级龙头企业,已通过州专家的现场考察论证。通过扶持引导,积极将“平塘县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平塘县山凤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平塘县大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平塘红樱子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培育成为县级龙头企业。(八)新农村建设1、示范点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10个,占计划的100%,分别是摆茹镇翁算村一、二组,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苗二河乡苗二河村巴多片区,甘寨乡甘寨村小山林片区,谷硐乡翁片村,通州镇丹平村,掌布乡掌布村枫香寨—小院片区,新塘乡新营村摆仗苗族寨,克度镇航龙村,塘边镇摆乃寨。2、产业发展。在卡蒲、通州、掌布等乡镇新农村建设村,积5极做好“一事一议”拾漏补缺,配合、协同其他部门、单位工作,共建新农村。一是支持卡蒲乡场河村组建起“种养专业合作社”,会员60余户,该组织于八月建成养鸽场一个,十一月份效益立显,使群众看到了“185工程”上天模式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是借助引进的贵州永昌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在丹平、白龙、摆茹等规模连片发展桔梗种植500百余亩;三是帮扶塘边、通州、掌布、牙舟、平湖等七个乡镇,八个(村)寨点完成寨内连户路、水池等基础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九)农业机械服务1、农机动力构成与社会化服务。农业机具推广较快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51万千瓦、机耕面积10.58万亩、机插秧面积2010亩、机械化提灌5.36万亩,分别占计划的100.55%、100.76%、201%、103.1%;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占计划的100%。2、购机补贴。全年完成450台套(个)大小型拖拉机、茶叶加工机械等各类机型购机补贴358.78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0万元,省级资金25万元,县级资金83.7813万元。二、工作措施1、高度重视,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加一推”主基调,以粮食增产工程、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为楔机,以“185工程”为抓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依6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根据各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局班子不定期深入生产第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统筹协调,推行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和管理,保证了重点工作及时有条不紊的开展。3、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努力实现良种、良法、良肥配套,依靠科技增效益。一是积极引进和配合实施好省州业务部门部署的农作物品种引种和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提高技术储备;二是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普及率;三是认真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种养项目助农增收。4、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一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打造经济增收新亮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引进贵州平塘红樱子高粱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有机高梁种植,以此不断扩大粮食作物订单生产种植面积,同时培育克度镇金银花种植大户注册成立平塘县山凤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三是打造养殖亮点,培育及引进规模养殖企业、养殖场。5、狠抓项目申报和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抢抓机遇,加大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推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三、存在的问题和2012年工作重点72011年的工作中,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全县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组织化程度还很低,新型农民培训任重道远;二是群众生活必需品及部分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民增收压力加大;三是基层科技人才缺乏,受体制机制制约,人才队伍结构老化,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亟待加强;四是农村青壮劳动力转岗就业,给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困难和阻力。2012年,按照农业要翻一番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抓点示范为基本方法,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13.5万吨左右,畜牧业产值和肉类产量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平塘县2011-2012年册三线百里‘185工程’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各项建设任务,特别是抓好大闸蟹养殖和淮山药种植。二是围绕“两茶一羊”建设,推动土地流转,以现代农业模式抓好畜牧、蔬菜、精品水果、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是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抢抓农业项目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种养专业大户,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发展后劲;四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产品无公害技术应用;五是突出抓好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确保无重大病虫害8和疫病发生;六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建设;七是着力抓好农业综合执法,以“春、秋”两季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从源上保障农、畜产品质量,确保农业、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全县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健全农业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2012年工作中,我们将围绕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按全州“951”经济发展格局和“册三线百里‘185工程’示范带”建设的目标要求,更加扎实工作,加大对项目实施的服务与督查,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细化目标管理,确保各项目标全面完成,为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