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职称论文: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摘要:教师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接受继续教育。为深入了解、客观反映农村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可靠依据,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全体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针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合理建议。关键词: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课程设置在当今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现实需要。“在终身学习的境遇中,成人一生的学习需求不单限于某一专业,为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学,而是为自身生存、发展而学。”[1](p.104)对教师而言,由于学生、教育资源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改变,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我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但是目前继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仍未得到普及。笔者曾对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台儿庄区全体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试卷38份,有效率为90.5%。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文,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农村教师的学历状况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我们先来看看台儿庄区初中历史教师的学历状况。教师在刚开始上班时,有60.5%的教师学历为大专,本科生仅占样本人数的5.3%,中师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3.7%,高中以下学历占10.5%。这表明当时很多教师学历偏低,为数不少的教师学历不达标。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68.4%的教师最后学历为本科,大专生的比例下降到26.3%,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仅占5.2%,学历不达标教师大大减少,与教师原始学历相比有很大提升。可是,被调查教师中没有一位达到研究生学历,表明高学历教师在农村还比较缺乏。那么教师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最后学历?据数据可以看出,有43.2%的教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最后学历,以自考方式取得最后学历占35.1%,通过全日制学校学习(主要是指专升本)占13.5%,成人脱产学习仅占2.7%。原因主要是学校定编定岗,没有多余的教师,很多教师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接受继续教育,所以大部分的最后学历是通过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取得的。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状况教师为提高学历,采取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如174函授、自考、全日制学校学习、成人脱产学习等。从长远看,教师的学习使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自然也会使其从事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但从短期看,尤其是全日制学校学习和成人脱产学习,由于教师必须离开学校到外面学习,而学校又没有多余的教师,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那么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据数据可以看出,仅有2.6%的学校反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这表明绝大部分学校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这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可以看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基本持肯定态度。仅有5.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不起作用,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作用很大。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呢?据数据可以看出。第6题是多选题,在57个有效样本中,有40.4%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教师职称评定时,学历是个硬件,特别是评高级职称时学历必须是本科。有很多教师由于学历不达标,最终没有评上高级职称。高级职称的工资比中级职称多四五百元,这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原因也就可想而知。有的教师继续深造确实出于工作需要,比例占36.8%。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换代,很多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那么,有些教师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又是什么原因呢?有63.6%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说明很多教师想参加继续教育而力不从心。由于工资较低,生活负担重,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去参加继续教育;有18.2%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因为年龄大;9.1%的教师认为自己储备的知识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够用。教师培训对教师素质提高、能力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可是教师培训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据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培训最大的问题是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占到38.2%;培训内容只注重形式、走过场29.4%;教学理念难以落实和培训计划一刀切,分别占20.6%和11.8%。这表明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培训机构的人员对第一线教师接触不多,对他们需要什么不了解,这就造成培训内容和教学内容相脱节,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从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培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真正搞好教师培训,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和培训机构的人员应当多和一线教师交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最需要什么?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给一线教师准备的培训内容才能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教师反映,每年在培训中培训教师总要讲国内外最流行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可是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农村,由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和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本来在城市很有教学市场,可是到了农村却往往事与愿违。教师真正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到哪些知识?教师最希望在培训中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占有效人数的21.3%;其次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占17.2%;课堂组织管理占12.3%;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占9.0%;培训科目中教育学、心理学的比例最少,仅占2.5%。这表明教师最希望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课改新理念等知识,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青少年心理发展也是教师比较缺乏的,可是在培训中“对于历史教学非常有用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检索方便、网络化等特点)”[2](pp.201~202)讲的较少。这就为以后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课程设置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协调,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重视各地的不同情况,各地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课程设置要注意可行性。要符合当地中小学教师可接受的程度,不造成大的工学矛盾,特别是一些师资紧张的学校,很难抽出人员长时间地参加学习,所以有些课程应专题化、微型化、灵活性地编制地方课程。”[3](p.27)三、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许多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了本科学历,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质的突破。随着我国继续教育的逐步开展,教师学历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绝大部分教师是本科学历。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是学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教学能力和文化修养也不可同日而语,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又上新台阶。第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一般持积极态度,继续教育起到的作用很大。教师为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参加继续教育,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学校比较支持。对于全日制脱产等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学习形式,学校不赞同。事实表明,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不仅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教育理念也有很大转变,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他们往往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骨干教师。第三,当前的继续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一些基层教育机构领导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不重视,特别是由于经费不能解决,使教师没法参加培训,他们常把责任推给教师本人,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培训机构教学设备落后,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课程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很多课程与教学根本没有关系,这就违背了继续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的初衷;再次,培训机构的教师多是大学教师,由于他们远离教学第一线,他们对教师最困惑和最关心的问题不清楚,所以培训内容往往理论多,而真正让教师在教学中可操作的太少,造成了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偏见。“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应当清楚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亟待更新,培训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真正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p.62)第四,大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经济条件则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数不少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职称评定,可以说功利性太强。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很低,大部分教师生活压力都很重,很多教师有参加培训继续学习的想法,可是经费问题不能解决,只能不了了之,这是很让人惋惜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帮助解决。四、建议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很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效果不佳,有的继续教育纯粹就是走过程,形式主义严重,更有甚者继续教育变成了收费教育。为了保证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必须达标,培训机构的教师也应当能胜任。“在师资的配备上,应该配备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5](p.48)他们应经常和一线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培训中最需要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培训内容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其次,继续教育尽量不收费,即使真需要收费,也应当由学校出钱。以前在考三笔一画时,教师需要自己出钱买教材,就连一块小黑板都需要教师去买,最终的结果是只要教师交上钱,就可以顺利通过。这样的教师培训加重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师感觉到教师培训只是收钱,学不到什么东西,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改变。最后,继续教育应当和教师的职称评定、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评选相脱离,这样就使教师在培训时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在培训中主动去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参考文献:[1]高志敏,蔡宝田.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范恩源,洪文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祁晓玲,刘世民.四川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及分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5]宋江洪,邓生庆.探索·实践———四川大学继续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