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一章中国古籍的雏形一、《尚书》: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现存五十八篇)1、《今文尚书》(由伏生口述,西晋已佚散失传),《古文尚书》(得自孔子壁中,以其用用古字写成而命名)。2、所谓伪《尚书》,是指东晋元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伪《尚书》(即十三经注疏本《尚书》)。3、体裁:典谟诰誓命4、体例:严格来说,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5、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①《尚书》实际上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之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传本末体的萌芽。②《尚书》虽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但它是经孔子编定的,全书编排,是按朝代的,在每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的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所以《尚书》又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③《尚书》保留了上古时代的许多原始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二、《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史记》,也是现存最古的史书之一,以记言为主的史书。1、今本《逸周书》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周书》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产物。2、史料价值:最起码可以反映一种现实,总会有些根据,代表当时的社会思潮,但文词太过浅显,可以引用但要做出说明。第二章编年体的产生一、《春秋》: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1、体例是编年体,其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讫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2、编年体记事方法特点:“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3、解释《春秋》的三本书:《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3、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①《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②孔子不仅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正因为招徒讲授,才使得《春秋》传布于民间。4、缺点:①记事太简单,记事没有具体内容,只有结论,而无事实经过,很难理解其经文的意义。②侧重书法,不能坚持直书,有很多曲笔及回护的地方。二、《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省称,相传左丘明著。1、体例特点:①属于编年体史书。②用史实疏证《春秋》。③叙事时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在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④《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2、成就:①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材料丰富,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最重要的史书。②思想观点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包括很多进步思想,把周王室与一般诸侯国同等看待;集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等。③描写细致生动,特别善于写战争,突出了作者不单纯地把战争看做是军事行动问题,而首先看做是政治问题,这给当时及后世的教育影响是深刻。三、《竹书纪年》:原名《纪年》,出自晋代《汲冢书》,共十三篇。《穆天子传》:也出自晋代《汲冢书》,叙述周穆王西游之事。【编年体:特点:以年为纲,以事相从。优点:按时间顺序纪事,诸事共载于一篇,使读者容易了解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国家的形势如何。缺点:因为按年纪事,一件事如果经历了几年或几十年,就不能不散记在数年或数十年之间,混杂在数十百件事之内;读者要想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必须付出很多劳动和时间,来从事翻检。】2【纪事本末体:特点:是以事为纲,因事命篇,详记一事的原委。(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突出。)优点:读者读后,对于一件事之首尾,可以一目了然。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缺点:因为它是以事为纲,因事名篇,对于同年共世之事,不能并载,使读者孤立地只知一事,不知此事和其他事的关系。纪传体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其某些方面作系统叙述,而不能对全部历史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这是它的局限性。】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一、《国语》:是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一卷。1、《国语》与《左传》同为左丘明所作,但二书性质不同,一为历史资料汇编,一为历史著作。2、体例特点:①按照国别叙述史实,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②以记言为主。③是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不是著述体的历史著作。3、思想倾向:①与儒家接近,反映在尊周崇礼和民神问题上。②虽然接近儒家,但对其他各家的观点并不排斥。4、对中国史学的贡献:①从体例上说,它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为国别体史书的发展开创先例。②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重要参证,在史料上价值很高。二、《战国策》: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有关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的言论资料,西汉经刘向系统整理,北宋曾巩的编订校补,才成书。1、体例:本书共三十三卷,按国别、按时间顺序记事。其内容是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2、关于史料价值:(1)《战国策》的大部分材料脱胎于先秦的一些史书。(2)《战国策》由于是把前人游说君王的资料搜集,进行加工、整理,难免有夸张、背离事实的地方。如误认为张仪和苏秦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误认为苏秦与苏代是兄弟。其中有很多记载都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一、《世本》:第一个辑录《世本》的人是南宋高似孙,第二个是清人张澍。二、《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古代的地理书。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矿藏地质文献。“经”是经历的意思。第二编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五章纪传体的创始与发展一、《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以记载历代帝王将相及各阶层代表人物为主、兼记各种典章制度的纪传体通史。1、《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兼有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长处,所谓纪传体就是以记载各类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史书体裁。2、体例:一百三十篇(1)五体的具体内容:①“本纪”十二篇,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历代帝王或最高当权者。(记事方法:是以帝王或最高当权者在位的时间编年,记载各帝王或最高当权者在位时代的国家大事。本纪是全书的纲领。)②“表”十篇,分三类:即世表、年表和月表。表就是用表格的方式,记载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的作用,既可以使纪传体避免繁冗和遗漏,又可以通过表格方式,提要钩玄,使人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一目了3然。③“书”八篇,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八书开创了后世典志体的先例。④“世家”三十篇,主要是记载诸侯世系,所以“世家”基本上记载各国诸侯的历史。⑤“列传”七十篇,记述各时期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现各时期的社会内容,列传分专传、合传、类传和民族传四种。(2)五体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①“本纪”是全书的纲,它以王朝为次,用编年体记述历代国家大事。“世家”和“列传”是用来补充和具体说明“本纪”的。“表”是联系纪、传的桥梁,它用表格方式记载各个时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书”是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可以看作是分门别类的历史。②五种结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互为补充地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便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各类典章制度的源流;又是以帝王将相为历史的主人,适合了封建国家、社会的需要。因而为后代史家所遵循,一直在古代史书编纂方法中处于主流地位。3、成就:(1)优点:①《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司马迁在处理史料的时候非常慎重,贯穿了略古详今的原则,他的很多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工作仍有借鉴作用。③《史记》所记述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司马迁思想进步的地方,例如,重视社会经济的记载;要求统治者照顾人民物质利益的思想;站在历史学家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2)缺点:①存在“天命论”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②尽管司马处理史料的态度是审慎的,但还是有缺点和错误,如颠倒了苏秦和张仪的时间顺序,没有为墨子立传等。二、汉书:是前后合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四人的力量写成的,是一部集体著作,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班固。1、体例:全书由四体构成:即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一百二十卷。2、成就:①《汉书》开创了我国以纪传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②《汉书》在编排方法上比《史记》整齐严谨。③《汗书》的十志,虽然本于《史记》八书,但远比《史记》八书丰富完备。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十志叙事,都是贯通古今,是后世《通典》《通考》等典章制度的通史的开端。④“文瞻而事详”。⑤《汉书》曾传和增史迹都不少,尤以对民族史传资料的补充最为突出。而《汉书》对民族史的记载比较详细、有系统,为研究民族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史料。(汉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文字古义,文学艰深难懂。)三、《三国志》:陈寿1、体例:属于纪传体的分国史,但仅有纪传,而无表志。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2、成就:①叙事条理清楚,质朴无华,取材审慎,不苟下笔。②评论人物基本正确。作者评论人物十分慎重,无论是褒,或贬,都言之有据。另外,作者评价人物也比较客观,既有肯定其优点,也指出其缺点;而且很注意掌握分寸,用类比的方法说明问题。③从全书来看,关于各方面人物的记载,大体上是真实可靠的。《三国志》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史籍。3、缺点:①《三国志》缺少记载劳动人民事迹,没有为探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宝贵材料。②曲笔太多,回护过甚。四、《后汉书》:范晔著。1、体例:原定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但十志未成,范晔就被杀害了。今《后汉书》的八志是由梁刘昭作注时从司马彪《续汉书》里取出来补进去的。2、成就:①首要价值在于保存了后汉一代的史料,很多史料都已亡失了。现在范晔的《后汉书》已成为了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一部最重要的史书。②将有关治道的论文及重要的词辞,都收入在每个作者的传中,一方面保存了史料,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研究这些历史人物也省去了翻检之劳。③编纂方法上,在类传方面以类相从进行编次,在合传方面不拘时代先后,各就其人之行事相同以类相从,使读者更易了解各类人物的情况。④思想性方面:记述了社会上敢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崇尚节义的人士,这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主流反对佛教、图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首创了《烈女传》,无疑肯定了妇女的历史地位。五、《宋书》:沈约著。41、体例:纪传体断代史。共一百卷,其中帝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而无表。2、成就:①八志材料丰富,由古代叙到宋末,可以考见前代典章制度的全貌。②《宋书》纪传多效法《汉书》,收载皇帝、大臣的重要诏令及奏疏,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史料。③《宋书》创带叙法,这也是作史的一种良法。带叙法既可免多立传,又可使读者对所牵涉的人物能详其生平。【所谓带叙法,就是其人不必立传,但有事可叙,则将其事附叙与其有关的某人传内。附传与带叙区别:附传是附载在本传后面,带叙是将带叙人物简要的生平事迹插入本传的叙事中,因而文省,且结合得紧密、自然,能增强读者对叙事的理解。】六、《南齐书》:萧子显著。1、体例:共59卷,包括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2、成就:①叙事,向称简洁。②《南齐书》各志和“类传”,除少数外,一般都有序文,概括全篇内容,说明作者旨意。这是该书在体例上得一个优点。③由于许多南齐史书均已散失,因此,本书是现在研究南齐历史得重要史籍。七、《魏书》:魏收著。今《魏书》实际上是北魏、东魏之史。1、体例:130卷,其中帝纪十二篇,列传九十二篇,志十篇。2、成就:客观而论,《魏书》还是一部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价值较高,而且在编纂体例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尽管魏收的修史态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若将《魏书》以“秽史”二字加以全部否定,那还是轻率的、不妥当的。第六章编年体的兴起一、《前汉纪》:荀悦著。荀悦就以《汉书》的《帝纪》为纲,兼收志、传、表的材料,仿《左传》的体例,撰成一部按时间顺序记事的编年史。1、后人评价它:“辞约事详,论辩多美。”2、成就:(1)《前汉纪》对过去的编年体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①在编年叙事时,引进了类比材料的方法,即记一事,同时又将有关的事附记在一起,不机械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