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第1页(共3页)油田高中2015届毕业班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文科)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3.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③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④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有学者认为:“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英国“首先打垮了”清朝“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A.商品输出B.鸦片走私C.军事进攻D.迫签条约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6.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7.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8.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卡片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卡片2: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卡片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卡片4:《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个B.2个C.3个D.4个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①《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②《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③《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④《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10.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1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12.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13.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第2页(共3页)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经营者革命”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14.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时商业情况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15.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B.主张向西方学习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16.“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17.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18.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19.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B.贸易保护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自由放任原则20.“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同盟力量的差距B.意识形态的对立C.军事力量的失衡D.经济水平的差距21.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22.《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23.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A.反对追求实利B.坚持法律之上C.推崇专家治国D.忽视道德作用24.《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25.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D.经济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尚书》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怠慢神和蛊惑青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第3页(共3页)——伯利克里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回答问题:(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8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2分)27.(16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28.(18分)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材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