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吴丹丹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近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与开发对资源破坏、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及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的对策,在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策提供帮助。关键词: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景区保护存在问题保护措施引言: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惫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醉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往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往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步,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爱好。在新的旅游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一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一)我国旅游景区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旅游景区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照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可分为五类,即自然类旅游景区、人文类旅游景区、复合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旅游景区和社会类旅游景区;按照景区的主导功能分类则可分为四大类,即观光类旅游景区、2度假类旅游景区、科考类旅游景区和游乐类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也可分为五大类,即A级、2A级、3A级、4A级、5A级共5个类型。(二)我国旅游景区的现状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起源于古代的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园林的建造活动,中间陆续出现了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等形式;二是公园的出现,使得旅游景区的类型日渐多元,与传统园林相比,在功能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具有了现代旅游景区的雏形;三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旅游者兴趣的不断迁移和拓展,旅游景区向多元化发展,度假型旅游景区、观光型旅游景区、遗址型文化旅游景区、科考型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景区不断涌现,形成了我国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基本单一的旅行社产业,发展成为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初具产业结构形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由于他们不断创新营销渠道、挖掘客源,使得各个地区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和往年相比有明显提高。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各大旅游景区积极开展景区生态保护,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使大量游客真正“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很好地迎合了生态旅游年的主题。而春节、五一、端午节、十一等节假日,全国各旅游景区都举办了节庆、民俗、展会等活动,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旅游者对于旅游景区出游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各景区纷纷开展庆祝活动,更有不少景区推出红色之旅,旅游市场出现“井喷”。各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的增加,鼓舞了旅游景区相关部门的信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地基本吸引力,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游人带来的环境问题1.乱扔废物:旅游者自身的不当旅游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大量垃圾随意扔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周庄景区就是因为伴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而产生了很多的垃圾,而本身设施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周庄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水体污染逐渐严重。虽然周庄在南北水系建阀,但是其更新速度远比不上其污染的速度。2.游人过量,加强了土壤板结化,造成古树古木死亡。如北京、苏州园林中,古树3名花生长状况不佳和死亡,据北京大公园调查,共有百年以上古松柏15214株,大多植于辽、金、元、明、清等朝代,被人们誉为“活文物”。但是由于公园土地被游人踏实,造成板结状态,致使古木根部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而逐渐衰亡。3.攀木折花,驱散益鸟,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杂纂》中曾列举了六个“煞风景”的例子,其中有些现在仍十分严重。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裤”、“松下喝道”等现象在公园内屡有发生。至于折木损花,狩猎禽兽、随地吐痰,遍地便溺等更是习见。黄山始信峰一棵黄山松,常被游人顺手抚摸,竟将树皮磨光而死,行人多的路边只好为树木穿上竹片“甲胄”。4.在风景区和古建筑物上乱涂乱刻或公开破坏文物。如北京八达岭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脚踏手推,出现严重的凹陷松动。“×××到此一游”的公害,凡游人能及之处无一幸免。这种野蛮行径既有损长城的价值,中华民族的形象,也对游人心理引起不良反应。5.建筑物因承载游人过多而被损毁。如苏州在游览旺季,每天平均接待20万人次,超过了可容量的3倍,其中拙政园超过可容量的5倍,狮子林超过11倍。因游人过多,而桥台沉陷倒塌;鸳鸯馆的曲桥因负载过重而发生裂缝。园内的代表性建筑香洲也地基下沉,发生倾斜。(二)工业方面带来的环境问题1.三废污染,造成旅游环境恶化。许多幽美的自然环境和景区生态平衡已经遭受破坏。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例如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苏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这些“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2.工业和企业部门,抢占风景区面积,采石伐木,乱建房舍,破坏了景观及其环境。如湖北省鄂城市人民,看到该市西山风景区遭受破坏后,非常气愤地发出了“抢救”的呼吁。西山风景区原有4522亩,目前被26家厂矿蚕食得只剩下2495亩。几年内已有75000多株风景林被砍伐掉。再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4(三)旅游管理部门带来的环境问题1.文物管理不善或根本无人管理,不少珍贵文物被少数牟取私利,缺乏公德的人所破坏或盗窃。导致景区环境的美感和价值急剧下降。如景区建筑材料被拆走,墓地被偷盗,文物被倒卖,遗址被改建,林木被砍伐。2.一些文化单位,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任意践踏文物管理规定,使许多珍贵文物受到破坏。如北京电影制片厂与国外合拍故事片《马可·波罗》时,进入明十三陵棱恩殿,向木柱上砸钉子,把地面大青砖掀开;拍摄《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时,曾动用文物原件作道具,利用古文物陈列室作摄影棚,使室内长时间受高温照射,许多文物遭受损伤。3.城市基础建设,不重视文物和旅游环境保护,兴建了不少与古建筑不协调、破坏景观的建筑物。我国建筑艺术的特点之一是讲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特别是以群体效果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更有其严密的逻辑性,破坏其某些局部,就损坏了其群体价值。例如北京旧城区内私自修建了一些超标高的高层建筑物后,古城特色和观景视线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许多古建筑周围,形成一个不和谐的“人工盆形”之状。有些旅游城市,干线公路横贯中心,飞沙扑面,喇叭轰鸣,旅游环境完全失去幽静气氛。4.由于监管不力,让某些人偷猎珍贵的野生动物,使许多景观动物濒于灭绝地步。如1985年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珍贵野生动物遭杀的调查中,发现近年内,该州共有12头大象被打死。其中仅1985年一年内,就发生猎杀大象8头、打伤一头,猎杀野牛6头,虎2只。如不能制止偷猎,在我国国内唯一固定生存的几群大象将很快灭绝。5.年久失修是古建筑塌毁的重要原因。古建筑经历自然和人为破坏和部分破坏后,如不及时修葺和修复,它就会失去历史遗存的价值。为了使它们成为千秋万代的传家宝,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其保护和维修,同时也要注意运用保护古建筑的现代技术手段。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保护古建筑的许多技术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也就是说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性损毁和风化。加之有些古建文物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古建保护知识,随心所欲地改造、翻拆某些古建筑物的形貌,有的还添加许多现代建筑设施,结果降低或完全丧失了它的历史价值。6.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有些景区的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5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还有一些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四)旅游景区保护不足带来的环境问题1.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2.重产值、轻环境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旅游景区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景区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3.旅游景区环保经费紧张各级财政拨给的旅游景区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旅游景区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6欠帐太多,导致许多旅游景区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旅游景区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景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景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4.旅游景区开发、发展过程中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