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利用建设新型农村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书记在《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特色农业》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才“瓶颈”更为突出,为此要千方百计引进各类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粤北的一个山区县,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和林业大县,自然条件欠佳,经济不发达,农村贫困面大,农业人才缺乏,农村增收举步维艰。鉴于目前我县农村生产环境、交通、通讯、医疗、文化等现代基础生活设施方面的的实际情况,农村培养人才难,吸引人才更难,因此开发乡土人才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现实需要。“乡土人才”在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担当带头人角色,是活跃在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有一技之长,并取得专业技术、技能或经过人事部门认定获得相关证书的人。这一群体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其积极性的发挥,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乡土人才开发的科研成果,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一旦开发推广,将会出现“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人才效应。“乡土人才”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不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新农村应立足实际,努力开发利用本地乡土人才资源,通过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和“致富能手”作典型、树样板,传播和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我县必背镇瑶族妇女、养猪能手邓秀花就是一个生动的乡土人才事例。几年来,邓秀花不断刻苦钻研养猪技术,精心对猪场科学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使养猪场步入了正轨,当年就净赚3000多元。邓秀花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承包几十亩的茶叶地,饲养100多只鸡、鸭。目前,邓秀花已成为年产生猪150头、种猪上百头的集猪、三鸟养殖和茶叶种植为一体的专业大户。2004年7月,邓秀花被推选为必背镇农村养猪营销专业协会副会长,连续两年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种养能手、农村脱贫致富先进个人称号,成为该镇有名的养猪“女状元”。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县本地乡土人才的优势和作用,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传播最新农科知识的“播火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作为人事管理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管理农村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全县农业人才资源的规划;抓好农业、林业、养殖、加工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度,推行农村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实行优秀农业专家的推荐,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工作,是我局主要工作职能。我们要以乡土人才开发和培养为立足点,深入开展工作。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一、摸清底数,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的管理机制。要对本地的乡土人才进行普查登记,认真分析人才现状,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信息库。一是把那些懂技术,有特长,特别是懂管理,能够开创新技术、新产业的人才挑选出来,进行能力评估、认定。在必要的条件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人才给予相应的专业职称,定期对他们进行职称评定,在专业技术的角度对他们能力和作用进行认可,使这些专业人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带动农村经济和文明的向前发展。二是把具有开发潜力的转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回村有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培养对象。通过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我局要积极联系,广开门路,为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搭建平台,为合理配置和开发使用乡土人才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才能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我们可针对我县农村乡土人才分散、疏于管理的问题,对全县乡土人才总量进行全面统计,并按照所从事的行业,划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果蔬业和其他行业4类,并一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部录入全县农业人才库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开发整合,使我县乡土人才的管理不断科学规范,队伍不断壮大。二、转变观念,抓好乡土人才的教育培训。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主抓“五大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扶持壮大特色农业,打响绿色品牌: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围绕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目标,适度扩大蔬菜、茶叶、黄烟、笋竹、蚕桑、药材、三角鲂等基地建设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适用农业技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扶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巴西果、蔬菜、茶叶等产品的深加工,创响□□绿色品牌。这些面向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的经济战略,需要进行大量的农村乡土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更多的“养鱼状元”、“养蚕状元”、“种烟状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支持特色农业的向前、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使我县的特色农业经济保持后续力,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广阔的前景。同时,这也是摆在人事管理部门的一个新的工作课题。最近的农村调研发现,建设新农村面临人才瓶颈:优秀农村青年早就流向城市,剩下来的人普遍思想守旧,能够扮演带头人角色的青年农民并不多。农村青年农民人才流失严重,剩下的农村青年几乎不具备实用技术,与艰苦的创业相比,他们更愿意待在家里,享受轻闲的生活。几十年来,农村教育基本上是把优秀的人才割离出去,农村剩下的能人很少。我局肩负着指导农村和农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设新农村,我们可以从抓好现有乡土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着手。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通过职业中学、中等专业技校等形式培养懂经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需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我局要对乡土人才库的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适时搭桥引线,对乡土人才进行科学指导和提供致富信息,开设专题讲座,及时帮助解决科技难题。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也是我局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上举足轻重的问题。最近,共青团广东省韶关市委和当地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农村青年就业培训基地。农村青年可以减免学费,花很少的钱,在几个月的短期培训中,学会一门农村致富实用科学技术和技能。通过团组织扎实的服务,加大对青年农民的培训力度,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团市委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注重培养,强化培训,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乡土人才质量。有针对性地在各乡、镇挑选种养能手,作为乡土人才的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到农函大、农广校进修学习,适时组织他们到农、林、蔬、鱼和小型加工业发达县市地区观摩,组织他们外出学习,阔宽视野、强化认识。通过重点培养,可加大对现有乡土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采取请专家授课、分期分批集中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理论素质;积极利用电教手段为乡土人才提供学习资料,积极打造农业示范基地,为乡土人才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等等。实践证明,我县农村原有一大批各种能人,通过培训,再生成长起一批新的生产能手或技术能手。以这些人为核心组成的各类专业技术研究会、协会,蓬勃兴起,至今为止,我县已经成立了养猪、西瓜、荷兰豆等八个协会。他们研究生产技术,交流技术信息,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新农村第一线科技大军。三、加强管理,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书记今年2月9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曾特别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形成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干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层。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这是对人事管理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在我县,乡土人才中“农业型”、“半工半农型”、“经纪人型”、“务工型”、“民间艺术型”的都有,他们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考虑到农村乡土人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辅射效应和带头作用。培育典型,构建载体,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我局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乡土人才,把优秀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村干部,从而激活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和“三培两带”的原动力。引导乡土人才走“支部+协会”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实现了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自我服务水平和进一步扩展市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乡土人才的龙头作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奋起追赶、跟上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极为关键的五年,我局的工作一定要围绕着“十一五”规划的整体目标来进行。我局当前的工作重心要放到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使命上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绿色□□”的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秉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规划,发展人才战略,做好人才规划。正如***书记所提出的:“要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魄力、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护才的能力,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在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抓紧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形成各类人才各显神通、共谋发展的喜人局面。”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开发和利用乡土人才,让那些“田秀才”、“种植能手”、“养殖专家”在自己适合的位置上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进而带动和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引领广大农民快速奔小康,真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