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规划的方法及案例分析雍太文副教授电话:13980173140Email:yongtaiwen@sicau.edu.cn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方法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案例分析第一节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一、农村与农村发展(一)农村1农村的定义农村城镇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农村的含义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行政归属关系有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村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概念,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经济活动形式。县以下的乡和村两级社会区域。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2我国农村的主要特征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为基础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二)发展的含义发展(Development)是一个哲学范畴。两种观点: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发展是增加或减少,系静态的描述;另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是对物质运动性引起变化的一种表述,是动态的描述。“发展”的含义(本专题):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三)农村发展的含义1、“发展”和“增长”增长是一个数量的概念,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国民收入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或是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发展是社会整体的变迁和进步,不单是产出的增加,还包含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赖以进行的技术、经济制度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分配制度、社会生活、物质福利的改善。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一是完全没有发展的增长。二是有一定片面发展的增长。三是有发展的增长。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一是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二是经济的不断增长才能不断提出发展的要求。2、社会发展的含义广义狭义社会发展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的整体发展,既包括经济指标,又包括社会指标;一是,认为社会发展是相对经济发展而言的,主要以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化程度、教育水平、人口素质以及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二是,把社会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并列,用人口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指标来衡量;三是,把社会发展视为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性障碍,如人口方面的障碍、制度方面的障碍、个人方面的障碍,等等。社会学界社会发展的含义(本专题)社会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不断趋于协调的变化过程,它的目的就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3、农村发展的含义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中国农村发展的内涵中国农村发展的内涵一是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问题,处理好当代人与世世代代人的关系;二是劳动就业问题,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发展;三是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经济运行系统、社会结构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人的全面发展。二、农村区域的发展(一)农村区域的定义区域区域的划分农村区域泛指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通常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地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是农村经济活动与地域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空间。区域的划分区域行政区域功能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按行政管辖的范围划分按区域的某个(某些)自然因素为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按区域劳动地域分工具有的网络结构和经济联系的辐射吸引能力划分按经济发展特点和职能相同而划分(二)农村区域的发展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和畜禽;长江流域的水稻、蚕丝和生产丝织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以手工、畜力农具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以大规模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特征。农村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农业经济区域。农村区域的基本特征农村区域之间的地域分工与区域内部的生产结构合理结合;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保证农村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三、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一)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规划:区域规划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区域规划指对一个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根据国民经济远景规划的要求,对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国土进行综合性总体性布局。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规划的分类按规划的属性,可划分为概念规划和技术规划两种。1.概念规划•概念:是对一个体系或对象的发展战略所做的设计。•研究的重点:是该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强调全局的把握,要考虑资源、经济、生态、文化、环境、社会等综合问题,规划中贯穿概要性、谋划性和创造性的构思。侧重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以及宏观框架和引导策略,比较抽象。•特点:战略性、创新性、长期不落后性等。•概念规划不是规划层次系列中的某一层次,而是在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能融人概念规划。在项目规划中,概念规划常常出现在‘发展战略’、‘规划的理念’、‘项目的定位’、‘基本思路’、‘规划达到的目标’、‘主攻方向’等内容中。2.技术规划概念:技术规划或一般称做的规划,比较具体和详细,如欲达到的技术水平和普及范围、目标数据指标和对空间的安排等,以及为实现概念规划目标而设计的途径、措施、步骤等。它是在概念规划的指导和框架内进行的规划,从而完成概念规划制定的战略目标。例如,新农村规划中的资源开发规划、结构调整规划、住宅区规划、道路规划等,都属于技术规划。概念规划、(技术)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按视角的广度划分宏观规划,对象往往是个复杂巨系统,要面向全局,将经济、社会、生态统筹考量;规划的内容,战略性、纲领性、原则性很强。微观规划,对象(系统)的复杂性相对简单,突出局部,规划的内容也比较具体。中观规划,居上述二者之间。就地域而言,对象为国家,属宏观规划;省、市则为中观规划;县为微观规划。由于这种划分的相对性很强,倘若省、市为宏观,地、县为中观,镇、乡、村则为微观。通常,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属宏观规划,行业规划为中观规划,产业规划为微观规划,单位(企业、院、校)规划亦为微观规划。如果上级机构的规划属宏观规划,基层单位的规划便为微观规划。此外,总体规划多为宏观规划,详细规划属于微观规划。按性质划分总体规划,多从宏观层面,统揽全局,综合集成,纲领性、原则性较强。专项规划,相对于总体规划,针对系统的某一层面或组成元素,对经济、社会的某个领域(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生态、园区……),或某个行业,或某个产业,编制的规划。区域规划,从空间地理角度,针对不同规模的地域,如省、市、区、县等行政区、经济区、生态区、流域、沟域等,编制的规划。从行政级别上划分,有国家级规划,省、市、区级规划,县级规划,甚至乡镇级和村级规划。按规划实施、完成的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三类。一般3—5年的规划为短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为中期规划,10年以上的规划为长期规划。就规划所处的地位而言,分为上位规划和下位规划。如:概念规划与技术规划,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前者为“上,”后者为“下”;行业规划与产业规划,前者为“上,”后者为“下”;行政区规划,上一级规划属于上位规划,下一级规划属于下位规划。(二)农村发展规划的特点全局性:统筹兼顾,全面综合导向性:瞻前顾后,长短结合差异性:因地制宜动态性:坚持发展观第二节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方法规划编制的组织规划编制的方法规划编制的步骤规划编制的内容一、农业规划编制的组织(一)领导小组的组成由委托方主管领导和编制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与验收。(二)工作小组的组成•1.联系人由委托方的相关工作人员担任活动的安排。•2.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由两类专家组成。负责规划所需当地资料的收集及实地调研、座谈会等。(1)规划专家,负责总体规划的编制。(2)领域(产业)专家,按总体规划的要求,负责编制领域(产业)规划。二、编制农业发展规划的三三制式方法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实质上是策划的思维与过程。这个过程,也可分解为3个阶段——知己知彼知环境、制定谋略与评估。3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也大都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鉴于策划过程的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3个方面,简称为三三制式法。(一)第一阶段——知己、知彼、知环境(二)第二阶段——谋略把握了己、彼、环境三方的信息,并加之客观、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价之后,采SWOT法予以综合集成;再经过创造性思维,便可以进入“谋略’’这一阶段。谋略,包含了两大内容--战略与计谋。战略,相当于概念规划。计谋,属于技术规划。战略与计谋,又都各由三个部分构成。如下图:(三)第三阶段——评估策划的主体部分完成之后,需要审视、检验。评估时,主要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进行估测;同时,也应包括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倘均能通过,编制规划的任务便完成了;否则,需要从第一阶段起,对逐个环节进行审查、修订、补充,直至评估结果令人满意。三、规划编制的步骤准备工作阶段搜集资料阶段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制定规划方案阶段规划成果整理、审查批准阶段规划实施与检查监督三、规划编制的步骤1准备工作阶段组织准备工作建立规划工作领导机构组织规划工作队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业务资料准备明确规划范围和区域规划的任务、目标。2搜集资料阶段(1)搜集资料的类别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资料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资料农村区域外部情况的调查成果资料上级颁发的有关农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资料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组合自然灾害及其他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资料经济条件社会状况包括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各行业的产量、产值等;农村经济政策、生产专业化、协作化、农业产业化等;劳动力数量、素质、技术装备程度,就业结构等。包括人口、民族、就业、消费、福利、医疗保健、政策法令、生态环境、社会心理和文化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资料科技状况地区历史情况包括科技实力与水平,如科技人员、经费、设备、科研成果及转化率,推广的体制、政策、管理,科技交流等;技术经济状况,如资金、产值率、利税率,劳动生产率,技术革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采用率、普及率,生产现代化。调查以往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掌握其历史发展过程,找出影响完成目标的关键问题;继承历史上形成的有利条件和因素,改造不利条件。农村区域外部情况的调查调查内容调查顺序有重点地调查周边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与本地区的关系,并与本地区作纵向和横向对比,以确定本地区各方面的位次,了解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先宏观后微观,先点后面,做到既把握全局,又了解关键的细节。成果资料包括地区综合农业区划和规划资料;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等各专业区划资料;地形图、航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分布图等普查成果资料;地质、地貌、水文、交通等各项专业专题图件(现状图和规划图)、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等。(2)搜集资料的方法阅读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踏勘;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典型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等。3资料分析、整理阶段主要对全区域自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