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第一、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历史命题。关于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可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突破发展的矛盾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成绩有目共睹。但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我市的发展也是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取得的,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发展面临的硬约束和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市城市规模小,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用地成本高,土地供应日趋紧张;水资源短缺,电力、油、气等能源几乎依靠从外部输入,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和承载力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物质投入和资源消耗为主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出口加工型为主的制造业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去年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2%,集群效应不明显,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足。服务业发展还明显滞后,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差甚远。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够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失衡。从内外需结构看,我市经济外向度过高,增长严重依赖外需;内需的培育特别是国内市场的拓展明显不足。从“三驾马车”的均衡性看,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去年消费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低,为29.9:25.1:45:4,同时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固投增长后劲乏力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从内外资结构看,外资占我市工业的比重长期在80%左右,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更大;内资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实力较弱(占GDP的比重仅27.4%),同时又缺乏大型央企项目的支撑。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直接导致我市经济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为严重。四是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亟待解决。我市长期形成的城乡即岛内外二元分割情况较为严重,岛内外发展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当悬殊,真正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任务繁重而紧迫。以上种种问题和矛盾说明,这次金融危机,3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为集约型、内涵型、创新型发展,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抢抓后危机时代发展先机,提升发展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过后往往都伴随着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决定发展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看谁能跟上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抢抓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但是抢占后危机时代发展先机的竞争已经在国内外全面展开。从国际上看,各国重构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竞争版图的较量已经悄然铺开。从国内看,许多兄弟省市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纷纷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以赢得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先机。如果我们不能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抢占一席之地,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陷入被动。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4服务海西乃至全国发展大局的使命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30年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启动的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堪称我国经济发展的“二次点火”。过去的30年,厦门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致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较好地发挥了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和发展的“排头兵”作用,既实现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又为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已逐步弱化,同时在率先发展过程中,传统发展方式遭遇的挑战和冲击也相对其他地方来得更早、更直接,迫切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发展创造新的优势、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当前海西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央对海西建设寄予厚望,总书记更是殷切要求我们“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海西唯一的经济特区和重要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更是明确要求厦门在海西建设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关系全国全党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前,厦门经济特区同样必须大力弘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继续先行一步、快人一拍,努力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为全国、全省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新的经验,作出新的示范。5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和发展经济的基本动力。现阶段我市和国内许多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等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突出问题,不仅制约了内需的有效拓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些年许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都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总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的主题和首要任务,是关系我市发展前途地位的根本出路。各级干部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厦门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求突破,努力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效。6第二、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八个加快”重点任务,今年春节视察福建厦门时提出了“五个着力”的明确要求。省委孙春兰书记在全省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厦门实际,坚持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自主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五个转变”,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促产业发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和主要途径,也是提升经济整体素质、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我市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我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坚持二三产并重,加快结构调整升级步伐,走出一条符合厦门实际、有厦门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一)为什么要着力于二三产共推进?1、厦门必须加快产业的发展。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发展壮大产业实力,是我市发展的急事,也是难事。目前我市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工业产值才2700多亿,7而且这几年都没有太多的大项目落地,发展后劲堪忧。产业发展不快,实力不提升,不但影响当前的发展,更影响发展的后劲。因此,要全力以赴加快产业发展。2、加快我市产业发展,必须二三产共推进。厦门去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3:48.5:50.2,因此,壮大产业实力,关键靠二、三产。而二产是基础、是支撑。在总量不大的情况下,二产如果发展慢,三产就会失去支撑而难以做大。而且,如果二产低速增长,即使三产占的比例提高,总量也不可能提高太多。三产是优势、是特色。厦门三产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去年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占50.2%,体现了三产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要二三产共推进,无论二产、三产项目,只要符合厦门产业发展方向、有市场前景、对环境没有破坏的,都要大力支持、大力引进、大力发展。3、现阶段厦门的二产和三产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目前已形成了电子、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去年产值分别达936亿元和727.5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60%;新兴产业中,光电产业产值已突破了400亿元,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有唐传生物、特宝生物等一批有前景的企业,以厦门钨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软件业也正在加快成长,去年就新增软件企业108家,产值达230亿元。8传统产业如食品加工、轻工在我市也有相当基础,去年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业产值达200亿元。现代服务业也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海港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达1.1亿吨,成为海西第一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箱,居全国第7、世界第19位;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达1133万人次,是全国第5大口岸机场;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增长15%;举办展会1700多场次,“石材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材专业展。其它如金融、商贸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二)怎样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出发,我市二三产共推进,必须坚持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重点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具有综合配套能力和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从一般转向先进,实现存量优化、增量扩张、实力提升。在现阶段,工业对我市整个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仍然是不可削弱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制造业对壮大产业整体实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而厦门制造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决定了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的一般加工业和高消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而只能走低消耗、高附加值的集9约型、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道路,推动产业链从一般加工环节向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延伸,占领产业发展的高端。重点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产业链延伸,着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我市的产业集群规模普遍较小,集群产值在500亿以上的只有1个(计算机和通讯设备)、200亿元以上的仅3个(平板显示、汽车、食品),缺少在全国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直接制约了产业的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产业群聚带动效应。去年厦门提出要打造13条百亿产业链,其中包括汽车、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维修、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对这些重点优势产业,要加大力度实施培育,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规划,要鼓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同时要强化产业链招商,特别是要围绕龙头核心企业,突出抓好产业链核心环节和缺失环节的招商,吸引上下游项目进行协作、配套,加快补全、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园区,尽快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产值超百亿乃至上千亿的产业链(群)和企业集团。如进一步抓好高代位平板显示项目等优质光电产业项目的招商,力争在3年左右形成产值千亿的光电产业集群。二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培育和10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我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研究制定和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技术路径和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光电、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要加强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基地,在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