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菌种分离技术第二节蕈菌菌种分离技术一、种菇选择1、选择标准:生长健壮的子实体,成熟度八九分成熟2、处理方法:去柄、用无菌滤纸包好带回实验室。3、消毒方法:75%酒精棉球擦洗表面;0.1%升汞浸泡1-2分钟,用无菌水冲洗2-3次,备用。二、分离方法孢子分离方法组织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1)多孢分离法孢子弹射法(2)单孢子分离法多采用连续稀释法稀释至毎滴水含有1-2个孢子;显微操作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宗配合的种类可以得到菌种,但对于异宗配合种类,只能得到初生菌丝!2、组织分离法3、基内菌丝分离法利用基质内菌丝的再生潜能的分离方法要进行消毒。过程同组织分离法。第三节菌种固体发酵扩繁技术一、一级种(母种)的扩繁技术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S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方法马铃薯去皮,切成1立方厘米见方的小块,煮沸20分钟,过滤。分装灭菌转接培养注意事项1、转管最多不能超过5代,否则出现菌种退化;2、每个斜面可转接20-30母种和5-8瓶原种。二、二、三级种(原种)的扩繁技术1、二、三级种的培养基(1)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石膏1%,蔗糖1%,含水量60-65%;(2)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75%,糠麸20%,石膏2%,过磷酸钙2%,糖1%,含水量65%;(3)稻草培养基稻草(1-2cm)79%,糠麸20%,碳酸钙1%,含水量65%;(4)粪草培养基粪草(6:4)90%,糠麸8%,碳酸钙1%,蔗糖1%,水60-65%。配制方法灭菌:高压蒸汽、常压连续灭菌、间歇灭菌转接培养第三章平菇栽培技术概述20世纪初,由欧洲开始栽培,1930年进入我国。1、主产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捷克、俄罗斯也有栽培。2、产量:1979年全球3.2万吨,现在100余万吨。是第二位。3、营养价值干菇中蛋白质含量30.5%,其中粗蛋白19.5%,纯蛋白11%;粗脂肪3.7%,粗纤维5.3%;18种氨基酸及维生素B、C、D及各种矿物质。还含有一种酸性多糖对艾氏癌抑制率70%,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80%;降血压、血脂,对糖尿病、心血管、胃病、十二指肠溃疡、中老年人肥胖症;还可治疗腰腿痛、手足麻木、筋络不畅。第一节生物学特性平菇又称侧耳,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一、形态特征营养体:菌丝体子实体:贝壳形、舌状;丛生、叠生。菌盖(2-20cm)、菌柄(2-6cm),偏生。孢子椭圆形、孢子印白色。目前该属有40多种,栽培10多个种。糙皮侧耳二、生长发育条件营养1.能分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酶;2.氮源:铵盐、硝酸盐、尿素、氨基酸、蛋白胨;3.矿质元素:钙、镁、磷、钾。2、温度菌丝生长温度:5-35度,最适宜温度25子实体形成:7-28度,最适宜温度15-18度是变温结实种类温型(子实体形成温度)低温型:最高22度,最适13-17度;中温型:2820-24;高温型:3024-283、水分与湿度培养料含水量:65-70%,相对湿度70-80%;过高:厌氧过低:生长缓慢子实体:相对湿度85-95%;过高:烂菇过低:生长缓慢4、其他空气:21%二氧化碳小于0.03光照:散射光酸碱度:3-10,5.5-7.但培养料以偏碱为宜。第二节栽培技术按场地划分室内栽培:仓房、空房、地下室、大棚等室外栽培:阳畦、地栽栽培方式瓶栽、床栽、袋、箱一、栽培季节根据温型确定一般每年8月-次年3-5月。东北一般制种在3、4、5月或8、9,接种在4、5二、培养料配制主料:阔叶木屑、纸屑、棉籽壳、花生壳、豆秸、稻草、玉米芯、甘蔗渣配方1、棉籽壳78%、麦麸5%、玉米面3%、豆饼粉3%、石灰1.8%、克霉灵0.1%;2、棉籽壳98%、石膏2%、克霉灵0.1%;3、棉籽壳96%、石膏2%、克霉灵0.1%、过磷酸钙1.5%、石灰0.5%;4、棉籽壳70%、稻草15%、麸皮12%、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克霉灵0.1%;5、木屑67%、棉籽壳20%、麸皮10%、尿素0.5%、石灰2%、克霉灵0.1%;6、木屑82%、麸皮10%、石膏3%、过磷酸钙2.5%、石灰2%、尿素0.5%、克霉灵0.1%;7、稻草76%、麸皮20%、糖1%、过磷酸钙2%、石膏1%、克霉灵0.1%;8、稻草74%、玉米粉25%、石膏1%、克霉灵0.1%;9、木屑78%、稻糠20%、石膏1%、过磷酸钙1%、石膏1%、克霉灵0.1%;10、高粱壳47%、高粱壳粉30%、糠麸20%、过磷酸钙1%、石膏1%、克霉灵0.1%;11、玉米芯90%、石膏2%、过磷酸钙3%、石灰4%、尿素0.5%、克霉灵0.1%;12、麦秆80%、麸皮15%、糖1%、石灰4%、克霉灵0.1%;13、豆杆粉78%、棉籽壳20%、石灰2%、克霉灵0.1%;14、玉米芯85%、稻糠10%、石灰3%、石膏1%、糖1%、克霉灵0.1%;15、玉米芯90%、玉米面6%、尿素0.5%、二铵0.5%、石灰3%、克霉灵0.1%;三、栽培方法(一)室内床栽1、菇房的选择环境清洁、能够保温、保湿。2、菇床设置床宽80-100cm,层间距60cm,最底层距地面20,最上层距屋顶40,床间作业通道宽603、播种用0.2%高锰酸钾处理塑料膜30分钟,铺在床上,春播料厚20cm,秋播15cm.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层播每层料厚5-6cm,共三层。接种量15%,2/3菌种用于铺在上层。1/3铺于料面。(2)混播:2/3菌种用于混料。(3)穴播:品字形打穴深2-3,穴距10cm,孔径1.5-2cm。1/3铺于料面。4、发菌管理室温控制在20-25度,2-3天开始吃料。此后每天抖动料膜通风换气一次。室温超过28度,加强室内通风。空气相对湿度60-65%。20-30天后,菌丝吃透料,再过7-10天进入出菇期。(二)室外阳畦栽培栽培季节:4-6月;8-9月畦地的选择与建畦排灌条件较好的低洼地段;东西走向;长4-10米,宽70-80cm,深25-30cm,畦四周挖有排水沟,深30cm左右,作业道40cm,要夯实,最好铺砖。播种前一天浇灌足水,待水渗透后,在畦面、邦、作业道喷撒石灰,杀菌驱虫。料厚20cm,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层播每层料厚5-6cm,共三层。接种量15%,2/3菌种用于铺在上层。(2)混播:2/3菌种用于混料。1/3铺于料面。(3)穴播:品字形打穴深2-3,穴距10cm,孔径1.5-2cm。1/3铺于料面。将畦面整成龟背形,拍实,盖上报纸和薄膜。畦内插有温度计。发菌管理春播以升温为主,秋播以降温为主。畦内温度20-25度为宜。低于15度,加盖覆盖物草帘,中午撤掉草帘加强光照;高于28度,向草帘喷水降温,早晚揭开膜,通风;干旱,向畦边浇细水,保湿。2-3天后,吃料,以后每天揭膜1-2次,通风,7-10天菌丝封面,此时早晚可揭去草帘和薄膜。25-30天,菌丝吃透料,再过10天左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出菇管理撤掉覆盖物,支起拱形棚,棚上扣膜,覆盖70%遮阴网。棚内温度15-18度,相对湿度85-90%,依此管理5-7天出菇可采收。越夏、越冬管理,可拆棚,在畦面覆盖10cm的土即可。天气合适时浇透水,进行出菇管理。(三)塑料袋栽培袋大小20-25X45-50cm,接种量15%;层播:2/3菌种用于两头,四层菌种三层料,中间的菌种尽量靠近袋边。混播:2/3菌种用于混料。1/3用于两头。穴播:装好料,用孔径1.5-2cm的锥形棒在袋的一侧等距打三个孔。在另一侧再打2个孔,塞满菌种即可。发菌管理摆放5-7层,注意散热;温度20-25度,湿度60-65%,避光,通风;2-3天后吃料,加强通风,并开始微孔通气。用14号毛衣针。发菌期的前7天是危险期,不仅要通风、微孔通气,还要注意控温!超过28要倒堆。20-25天满袋,5-10天生理成熟。出菇管理菌墙出菇:不用菇架,将现蕾的菇袋两端打开,摆成80-120cm高的菌墙;温度15-18度,湿度85-90%;每天通风2-3次,时长30分钟;注意保湿。5-7天出菇采收,然后整理料面,封口,养菌,再出菇;第三节、平菇生产中的问题一、早出菇七法1、温差刺激;昼夜要有10度左右的温差。2、光照刺激;3、搔菌刺激;4、惊蕾刺激;5、通风6、覆土7、喷洒5-10ppm的三十烷醇。二、不出菇的原因及预防发生原因温型与季节不符;菌种老化;菌种不育;菌种不纯;温差刺激不当;通风光照不良;配方不当;积温不够;水分不足;菌丝徒长;病虫害;预防措施:三、死菇及预防出菇期温度过高:紫孢侧耳超过20度、榆黄蘑超过32度,小菇都会死亡。相对湿度小于80%co2浓度超过0.3-0.5%喷水烂菇出菇过密,营养不良;四、生料栽培污染防治1、菇房消毒、消除隐患;硫磺熏蒸15-20g/m3;甲醛熏蒸10ml/m3;5-10%石灰水喷洒场地;严格选料,适当处理;配料得当,少生杂菌;低温接种,控温培养;15度维持7天;大棚栽培气温稳定在7度;加量接种、酌情选择栽培方式、精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