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为防止传染病蔓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等采取的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检疫是针对疫病疫情的一种检验,检验范围更广。检疫由国家公务人员执行,是国家行为,执法行为,检验不一定全是。检验:包括产品的各个方面,重在包装、规格、质量、内在的品质,也包括卫生指标。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的总称。(三检合一)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检验检疫内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方式:法定检验、合同检验、公证鉴定和委托检验。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检验检疫内容:对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行动植物检疫。方式: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进出境携带和邮寄物检疫以及出入境运输工具检疫3、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检验检疫内容:对出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容器以及口岸辖区的公共场所、环境、生活设施、生产设备所进行的卫生检查、鉴定、评价和采样检验。方式:进出境检疫、国境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植物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动植物检疫:是指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国际动植物检疫现状(5类):环境优越型: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水域屏障,自然传播很难,控制人为传播和入侵更为重要,检疫要求特别严格,出境较宽松。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接壤,如美国和加拿大,相互之间检疫较宽松,但对外检疫要求特别严格。经济共同体大陆型:地理接壤,如欧盟等,制定了统一的原则和措施,相互之间检疫非常宽松,进境非常严格,出境较宽松。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如中国,印度,智利、南非等,进境出境较为严格。工商业城市型:如新加坡,香港等,进境的种用产品非常严格,对植物产品较宽松。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依法开展工作(国际和国内)。预防性-预防本国和本地区以外的检疫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国际性-国际公约、国际标准、国际组织等。综合性-综合管理体系动植物检疫发展的特点:执法更加严格;范围不断扩大;政策及时调整;技术逐步提高;宣传全面加强动植物检疫的目的(3点):防治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植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疫与实验室检疫;检疫处理;出证放行检疫许可:检疫许可(检疫审批):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主要作用: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检疫申报:检疫申报(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申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主要作用:使检疫人员在接到货主或代理人递交的报检材料后,为进一步核对相关单证和实施检疫做好准备。检疫申报是必经的法定程序,由货主或代理人和检疫人员共同完成。报检员:是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关员:是指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代表所属企业(单位)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实验室检测:是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动物检测方法:病原学检验;血清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植物检测方法:比重检测;染色检测;洗涤检测;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检测;鉴别寄主接种检测;噬菌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预检:是指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入境前,有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见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隔离检疫:是指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产地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作用:有助于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疫即结果准确度问题;有助于更有效地管制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检疫处理: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测结果以及相关的规定,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常规消毒;熏蒸处理;辐照处理;热冷处理);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出证放行:检疫机构根据检疫或除害处理的结果,判断合格后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准予输出输入的法定程序。动物检疫技术(6点):流行病学调查法;临诊检查法(群体检查一般采用静态、动态、饮食状态的观察;个体检查方法包括检测体温、可视黏膜、被毛和皮肤、排泄、体表淋巴结、呼吸等);病理学检查法(病理解剖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法;免疫学检查法;分子生物技术。流行调查:指对某养殖场(户)在短时间内突然集中发生或连续发生大量同一种传染病病畜禽时所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控制或消灭流行,并从中发现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群体检疫:是指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的现场检疫。个体检疫:是对群体检疫时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详细和系统的临诊检查。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半抗原:很多小分子物质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此类物质称半抗原。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IgM、IgG、IgA、IgE、IgD。多克隆抗体: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分泌的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需要的抗体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抗体抗原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学技术(6):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标记抗体技术;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转印技术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的悬液与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混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吸附在载体(红细胞、乳胶)来鉴定抗体,称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主要用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牛日本血吸虫病、猪喘气病等的检测。间接凝集反应若用已知抗体吸附在载体上来鉴定抗原,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主要用于猪传染性水泡病与猪口蹄疫检测。血凝:某些病毒(正黏病毒、副黏病毒)能选择性凝集某些动物的红细胞,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A)。在病毒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作用一定时间,再加入红细胞时,红细胞的凝集被抑制(不出现凝集现象),称血凝抑制试验(HI)。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其特性与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同。沉淀物形成的主要原是因为抗原与抗体分子表面的疏水基团相互接近而有效的排出它们之间的水分。标记抗体技术:酶标免疫技术;金标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发光免疫技术ELISA原理:ELISA的基础: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基本原理:在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ELISA常用类型:间接法(测抗体水平,反推抗原)。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测抗原)。捕获抗体法(直接测抗原)。间接竞争法(直接测抗原)。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等等。补体结合试验CFT: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免疫印迹法具有分析容量大、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检测蛋白质特性、表达与分布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组织抗原的定性定量检测、多肽分子的质量测定及病毒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等。免疫电镜技术:是将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免疫化学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对各种抗原分子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进行定位。分子生物学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转录RCR;RT-PCR--荧光定量PCR;核酸杂交;DNA序列测定;DNA生物传感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对特定核苷酸片断进行指数级的扩增。在扩增反应结束之后,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变性---退火---延伸动物检疫分几类?---(1)国内检疫(内检):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2)国境检疫又称进出境检疫或口岸检疫(外检):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及邮寄检疫和运输工具检疫。产地检疫:是指在境内流动的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屠宰检疫:是指对畜禽在送宰以前和屠宰加工过程所进行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屠宰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环境卫生,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的有效措施。宰前检疫:是指对商品畜禽活体在屠宰以前所进行的检疫。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的知识与技术,对畜禽屠体进行的卫生质量鉴定,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对于经屠宰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在胴体加盖验讫印章运输检疫:是对运出县(市)境的动物实施的检疫,并出具运输检疫证明。市场检疫监督:是对畜禽及其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与监督,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即对市场交易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验证、查物、抽检、重检、补检、补防疫注射等。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一类14种: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二类61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牛病(8种);绵羊和山羊病(2种);猪病(10种);马病(5种);禽病(14种);兔病(4种);水生动物病(3种);蜜蜂病(9种)三类(41种):多种动物共患病(6种);牛病(5种);绵羊和山羊病(8种);马病(5种);猪病(3种);禽病(5种);鱼病(2种);其它动物病(7种)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可感染。病原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病毒对酸敏感,过氧乙酸、次氯酸、乙酸的消毒效果很好。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结膜来进行传播。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随病程的发展,在蹄冠、蹄叉、口腔的唇、齿龈、舌面、口等部位出现一个、几个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