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概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动物生物学复习纲要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有中心体,而植物没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大液泡,而动物没有。在高尔基体的功能也有区别:植物参与细胞壁的合成,动物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1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原口动物:是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后口动物:是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原口封闭在相反的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2.原肠胚的形成方式:内陷、外包、内转、分层、内移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方式:体腔囊法、裂体腔法第三部分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1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种骨骼形式:2名词解释:物种、生物发生律、双名法:为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面为该动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第四章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2.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代表动物的名称、运动器、营养方式。第五章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海绵动物为多细胞动物,但是细胞基本没有组织分化;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没有神经系统;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名词解释:逆转: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两囊幼虫从母体随水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位内层,大细胞留在外形成外层细胞,形成原肠胚。2第六章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腔肠动物具有两个胚层。体壁的外层来自于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内胚层来自于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体壁有刺细胞,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而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除具有细胞内消化外,还出现细胞外消化。腔肠动物出现感官器官和网状神经系统;身体为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体制腔肠动物的类群:2.名词解释:消化循环腔:又称肠腔,是胚胎发育中的原肠。神经网: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第七章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1.扁形动物门的生物学特征。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表现在哪里?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答:(1)扁形动物身体通常背腹扁平,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机构;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具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2)动物身体开始形成两侧对称的体制,出现了3个胚层和器官系统,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3)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名词解释:原肾管:是低等三胚层的排泄器官第八章假体腔动物1.名词解释:原体腔:又称假体腔,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体的体腔2.完全的消化道:(即有口、咽、肛门及完整肠道)第九章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1.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软体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3个胚层,出现了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又称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为主要成分的贝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形,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身体分部: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呼吸器官: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3排泄器官:后肾管、围心腔腺循环器官:心脏、血管、鳃2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天然珍珠的原因有以下两种:一种像砂粒、小虫或虫卯等异物,偶然侵入蚌壳内,与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一起陷入蚌的结缔组织,表皮细胞组织分裂增殖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最终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有核的。另一种为外套膜表皮细胞组织的一部分因病变或受伤等原因,脱离原来的部位,进入结缔组织中,分裂增殖形成珍珠囊而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无核的。)名词解释: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成第十章分节的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1.环节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重要意义。答:环节动物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身体除头部外各节身体基本相同,同时体壁向外延伸呈扁平足的疣足和刚毛;一些内部器官也依体节重复排列;身体腹部系统神经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雌雄同体或异体,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2.真体腔(次生体腔)和原体腔的区别。答: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3.名词解释: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后肾管: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第十一章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及适应陆生的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有发达坚厚的外骨骼、高效的呼吸器官、发达的神经系统、异律分节的身体分布、感觉器官灵敏、体外有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外骨骼2.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器官:呼吸器官:鳃,书肺、气管排泄器官:马氏管、腺体结构3.名词解释:外骨骼:外骨骼是由外胚层分化的表皮分泌物形成,是非生活状态的物质。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完全变态:具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腹足形式变化多样,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又很大不同不完全变态:剧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生活习性相同,外形不同异律分节:虽然身体也是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4体区有了不同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气管呼吸:氧气——气门——气管——微气管——组织和细胞3.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圣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由若干部分组成。体外有外骨骼、大多数成虫胸部有两对翅膀,有一些昆虫翅膀退化,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4.昆虫口器组成及代表动物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蝗虫)、嚼吸式口器(蜂)、舔吸式口器(蝇)、刺吸式口器(蚊、蝉)、虹吸式口器(蛾、蝶)。最原始的口器是嚼吸式口器,由头部的3对附肢和部分头部组成,包括3对附肢形成的大颚、小颚、下唇、上唇及舌。5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表现在哪里?答:身体异律分节、几丁质外骨骼、附肢分节、出现横纹肌、开管是循环系统、出现肺和器官、排泄系统为马氏管、感觉器官复杂。第十三章无脊椎后口动物—辐射对称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特有结构及体制:幼虫成两侧对称,成虫次生性五辐射对称,特有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第十四章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鳃裂2.脊索动物类群及别称: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3.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有时候也称退化变态第十五章圆口纲圆口纲生物学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皮肤裸露,黏液腺发达;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但脑的分化程度较低;有不完整的头骨,头部有集中的嗅、视、听感觉器官,鼻孔单个;脊索终生存在,但形成了雏形的脊椎骨;原始分节的节肌;内耳仅1-2个半规管。特化结构为具有吸附性口吸盘(漏斗口)和发达的角质齿,以及支持鳃部的特殊鳃篮。五部脑:鱼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第十六章鱼类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答:1、身体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2、躯干和尾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时的动力。3、背鳍、胸鳍、腹鳍协调,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4、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52.鱼类的鳞片、鳔、心脏构成、排泄物。洄游类型: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3比较鱼类渗透压的调节机制:3.名词解释:侧线:侧线是低等水生脊椎动物(包括水生两栖类)特有的感觉器官,由感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器官和感受电刺激的壶腹器官组成,其内有感觉细胞。前者感觉水流速度、方向和压力,后者感觉水中动物因肌肉收缩而形成的微弱电场。盾鳞:软骨鱼特有的鳞片,与牙齿同源结构,也称皮齿。洄游:一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并避开不利的环境。韦伯氏器:软骨鱼类的壶腹器官又称罗伦氏壶腹,位于头部的背面和腹面第十七章、两栖纲1.水陆环境的差异给登陆的脊椎动物提出了哪些挑战?为什么说两栖类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2.答: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2、不完善的肺呼吸及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的出现;3、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模式;4、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5、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6、听觉、视觉、嗅觉、侧线等感觉器官的演化;7、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8、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3.名词解释:双循环:即血液完成1次循环需经过心脏两次。……咽式呼吸:呼吸动作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将空气压入肺部完成。3.两栖纲有哪些目: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第十八章爬行纲1.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答:羊膜卵外有一层保护性的外壳,乱刻外有许多孔,防止细菌感染或机械伤害,有课呼吸气体。羊膜卵的出现,使脊椎动物完全摆脱了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动物能够在陆地上孵化,从而正真适应了陆地生活,成为完全的陆生动物2.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的特征。答: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由于产的卵是带有硬壳的羊膜卵,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一类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3.爬行动物的牙齿、脊柱分化,12对脑神经名称。红外线感受器。4爬行类首次出现的结构及其适应或进化意义答:65名词解释:颞窝:次生腭:羊膜卵:第十九章鸟纲1.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鸟类的羽毛类型与功能,胃、动脉弓、完全双循环及路线;枕髁和气囊。气体交换场所。答:2.名词解释:双重呼吸:在吸气时一部分新鲜空气经次级支气管直接进人后气囊储存,另一部分空气最终进入肺的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废气经前气囊排出的同时,储存在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再一次进人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双重调节:3鸟类的主要类群,早成鸟、晚成鸟,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和留鸟第二十章哺乳纲1、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类型、特有的肌肉;椎体类型、颈椎数、枕髁、胃、肾单位的构成。胼胝体、哺乳类的三块听小骨。动物的食性与牙齿.2、名词解释:胎盘、齿式3、哺乳动物的皮肤衍生物、肌肉、4、比较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但其发育时所需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与母体没有物质交换关系,或只在胚胎发育的后期才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有很少营养的联系。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生殖方式。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胚胎在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