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膜及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膜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组成的生物膜结构:(1)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骨架)(2)蛋白质分子镶在膜表层、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特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信息传递、分泌、排泄、免疫;维持细胞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保护作用。2、什么是着丝粒,其作用是什么是染色体的缩缢部位,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结合的区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向两极。因此,着丝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染色体向子细胞的正确分配起着关键的作用。3、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一段历程,包括细胞物质积累和细胞分裂两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细胞分裂期(M)和细胞分裂间期:G1(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DNA的合成)、G2(少量DNA和蛋白质的合成)4、有丝分裂的意义生物学意义:1.促进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加2.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遗传学意义:1、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两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遗传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且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5、遗传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证据?遗传物质的本质是核酸(DNA和RNA)直接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这一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主要证据。2.噬菌体的感染:赫尔谢(Hershey)和索斯(Chase)的噬菌体感染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TMV的感染与繁殖实验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间接证据:1.同一种生物,每个细胞核的DNA含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其他物质,RNA和蛋白质,在细胞生长的各个阶段含量变化很大。2.配子里DNA的含量一般是体细胞里DNA含量的一半,即DNA含量与染色体倍数是一致的。蛋白质等就不符合这种情况。3.DNA不仅在量上恒定,在质上也恒定,其他物质就不是这样。24.紫外线的诱变作用在波长260nm附近效果最好。这个波段是DNA的吸收峰而不是蛋白质的吸收峰。6、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7、测交: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8、自交: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9、杂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取得双亲基因重新组合(新基因型、表型)的个体的方法。10、根据实验数据说明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的共同点。所研究的均为一对性状;F1只表现出亲本中的一种性状(显性性状);F2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亲本的两种性状(显、隐性性状);F1个体中的隐性性状被隐藏;F2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3:1(近似)311、复等位基因: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12、什么是连锁遗传?其特征是什么?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1):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2):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4):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5):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期间就是不完全连锁13、近交系小鼠和远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的意义和目的各自是什么1.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按照小鼠标准化命名委员会的标准审核近交系,把一切改变的等位基因在其被固定成纯合子状态以前即予以剔除,从而使近交系的所有成员就象孪生的纯合子。2.远交系遗传监测的目的在于保持远交群遗传上的稳定性,即在一个群体内所有基因的基因频率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从而贮藏现存的遗传杂合性。14、分别写出图(大鼠生殖系统解剖图)中1、2、3、4表示的是什么。1)精囊、2)睾丸、3)阴茎、4)、附睾体1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的主要由哪些?卵巢---输卵管---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阴道---外生殖器16、什么是雄性动物的初情期,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指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影响因素:畜种及品种:培育品种、杂交品种早外界环境:气候、光照个体营养水平17、什么是发情周期?4在生理或非妊娠条件下,雌性动物每间隔一定时期均会出现一次发情,通常将这次发情开始至下次发情开始、或这次发情结束至下次发情结束所间隔的时期,称为发情周期。18、什么是妊娠哺乳动物所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自卵子受精开始一直到胎儿发育成熟后与其附属物共同排出前,母体所发生的复杂生理过程。19、按照微生物学控制标准,目前,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个等级①普通动物(ConventionalanimalsCV);②清洁动物(CleananimalsCL);③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SPF);④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sGF)和悉生动物(GnotobioticsanimalsGN)。20、什么是悉生动物又叫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按我国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同无菌动物一样,属于同一级别的动物。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也必须饲养于隔离器中。根据植入无菌动物体内细菌数目的不同,悉生动物可分为单菌、双菌、三菌和多菌动物。与无菌动物相比,悉生动物的生活力、繁殖能力、抵抗力明显增强。20、传染性疾病对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危害性1.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能引起大批实验动物的死亡和质量下降,造成生产停产,科研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如兔瘟、鼠痘、狗细小病毒病、痢疾、沙门氏杆菌、仙台病毒、鼠肝炎等。2.某些疾病可干扰实验结果,影响科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仙台病毒、鼠肝炎、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等均可改变宿主的免疫功能,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3.某些人畜共患的疾病,给接触实验动物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结核病、沙门氏杆菌病、斑疹伤寒等。21、传染病特征有哪些?1.由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5.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22、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有哪几个?各自有什么特点?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开始直到该病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与传染病的传播特性有关,如潜伏期短的传染病通常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帮助判断感染的时间并查找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确定传染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时间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动物的隔离观察时间;确定免疫接种的类型,如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动物需要被动免疫接种,周围动物则需要紧急疫苗接种等;有助于评价防制措施的临床效果,如实施某措施后需要经过该病潜伏期限的观察,比较前后病例数变化便可评价该措施是否有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对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更要引起注意,因为它们是危害最大的传染源。52.前驱期从潜伏期到呈现症状这段时间称为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多数传染病的前驱期,仅可察觉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各传染病和各病例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1、2天。3.明显(发病)期从前驱期到该病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这段时期称为明显(发病)期。在前驱期之后,该期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表现出来(如:疹块型猪丹毒等),该期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4.转归期为传染病发展的最后结局阶段。23、什么是持续性感染指在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时,感染动物可在一定时期内带毒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仅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相关症状的一种感染状态。持续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等。疱疹病毒、披膜病毒、副粘病毒、反转录病毒和朊病毒等科属的成员常能导致持续性感染。24、什么是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另一易感动物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不断地在动物群体中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称为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简言之,流行过程就是从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感染发病的发展过程。25、什么是传播途径。其类型有哪些?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以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大类型,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方式又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舔咬等所引起的病原体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必须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通过传播媒介侵入易感动物的传播。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这类传染病被称为接触性传染病。①经空气传播②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以及物体传播③经污染的土壤传播④经活的媒介者传播(2)垂直传播一般有下列三种途径。经胎盘传播是指产前被感染的妊娠畜能通过胎盘将其体内病原体传给胎儿的现象。经卵传播是指携带病原体的种禽卵子在发育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病原体传给下一代的现象。经产道传播是指存在于妊娠畜阴道和子宫颈口的病原体在分娩过程中造成新生胎儿感染的现象。61.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等新的实验动物品种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科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2.测定人体30亿个核苷酸序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结构基因组学将成为21世纪生物学的核心。(×)3.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将进入结构基因组研究的时代。(×)4.目前人们对确定的3万多个人类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因此生命科学随着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即结构基因组的研究。(×)5.不同的病毒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的致病性是不一样的。(√)6.病毒mRNA在转录时,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及其他物质。(√)7.实验动物病毒根据病毒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的致病性,以及干扰生物医学研究、污染生物制剂和肿瘤移植物的程度分类。(√)8.人畜共患病原体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9.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很强,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毁灭整个种群。(√)10.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与病毒的种类有关。(√)11.病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在55℃经30分钟即被灭活。(√)12.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强,通常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13.强酸和强碱均能杀灭病毒,强酸作用更大。(×)14.所有病毒对电磁辐射都敏感,特别是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15.病毒对一般的抗菌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对病毒敏感。(×)16.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实验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17.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18.从传染源中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19.从母体到其后代之间的传播为平行传播。(×)20.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为垂直传播。(×)21.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