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在伊朗长大》看真实历史文化事件在动画创作中的影响2009213461李艳平前言:《我在伊朗长大》,一部以伊朗动荡时期为创作背景的电影,以主观视角描述了一个伊朗少女的成长故事。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内容上的严肃性,以黑白的表现形式并配之以伊朗传统细密画风格,使得其在视觉审美上也独具一格。一.故事背景伊朗,西亚地区相当富有的一个国家,凭借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贮备使其成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但这个国家从1978年开始便开始遭罹各种动荡的不幸,无论是伊斯兰革命对于打破王室独断的诉求,还是两伊战争对国内经济的严重破坏。可以说,从1978到1988年这十年时间,伊朗社会苦不堪言。宗教至上,压抑个性,人人自危,找寻不到社会价值,此间,为伊朗社会迷失的一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在伊朗长大这部片子就从侧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高压下的民生图景,以一个小孩子单纯的视角来讲述亲历历史的成长过程,放大了个人行为处于社会大环境下的无力感,让三十年后的现代人惊觉得当年的战争就是场讽刺与黑色幽默。但本片在语言和动作设计上并不沉重死板,反而相当愉快,当大人严肃的行为与小孩子天真的观点行程交锋的时候,观众大多一笑置之,所谓的社会规则简直就是笑话,政治这东西放谁手里不是个武器,遭殃的的永远是百姓。二.剧情发展与社会事件分析早熟的玛吉成长于一个中产的家庭,父母都是王室成员,但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伯父在王室的镇压伊斯兰革命中失掉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在童年的玛吉心里种下了阴霾的影子,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与这个国家有关联的,不管是好的关联还是坏的的关联,国家一动荡,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有儿子的要被派遣到前线,生病的不能送到国外去医治,超市被一抢而空,西方的文化被全盘否定···他不能不戴面纱出门,不能听西方摇滚乐,这对于进入少女时期的玛吉来讲简直是天大的灾难,在惹了不少麻烦之后父母决定把玛吉送到国外念书,这尚且是玛吉这样中产家庭才享有的特权,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留在国内继续在高压下成长。但去了国外就能真正的解脱了吗,当然不,这个来自东方的客人显然不受奥地利人的喜欢,玛吉搬了无数次家,睡过马路,与一群坏孩子在一起混日子泡酒吧。他以为这样就能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了,但她突然发现,在每年圣诞节到来时,朋友们都各自回家过节去了,自己却只能抱着方便面看电视节目,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并不属于这里。时间的催促下,玛吉蜕变成了少女的摸样,他开始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是伊朗人,并与一个作家开始了恋情。刚开始的爱情是甜蜜的,这是全片唯一一段没有充斥着惶恐与不安的片断,但好梦不长,恋情以第三者的侵入而告终。这个在战争中都没有被打垮的女人竟在一段失败爱情后一蹶不振。她开始想家,此时,距离他离家已经十年······电话里,他告诉母亲,自己想回来,但,请她什么都不要问。十年没见女儿的母亲此时又能问什么呢。终于,她回国了,与母亲相逢不相识在机场拥抱在一起。回到家后的玛吉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我想,她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尽管这里有父母亲人,有一样的面孔,共同的语言,再也不用为住在哪里发愁,也不用为别人问到自己是哪国人儿尴尬,但她还是感到如此的陌生与疏离,离家太久,竟找不到归属感了,像一个飘在半空中的人,不属于天空也不能拥抱大地。此时的伊朗虽然已经结束了战争,但社会气氛依然很沉重,宗教主义占了相当至尊的位置,妇女不能不裹头纱,连上课也不行。人体课上出现模特被遮住了全部身体只留了一个面部的黑色幽默。男女不能牵手上街,玛吉遇到了心上人但苦于不知如何约会,便仓促地作出了结婚的决定。婚礼当天,母亲哭着对玛吉说:我们辛辛苦苦送你去西方念书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思想的女性,可现在,你就要步入婚姻······母亲预料到女儿以后的生活会出现问题,但她尊重女儿的选择,有些路是要自己去走的。果不出所料,玛吉的婚姻被生活的俗气打败,他们的爱情消失殆尽。此时的伊朗社会依然高压不减,街上不许有酒吧等娱乐场所,玛吉和朋友们在一次地下party时被发现,一个朋友因为躲避警察的追捕而坠楼身亡。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啊,此次事件触动玛吉开始反思自己的命运,仿佛从一出生开始她都在被动地接受安排,不许谈论大人的话题,不许听摇滚乐,出国,在别人的眼光中生活,回国,上学,恋爱结婚······这一路就像是安排好的一样,不容许她有任何的反抗,而她尝试过的唯一反抗也是失恋后自残式的麻木自己。现在,他已经近三十了,走过了人生的一大半,受过无数次他人的质疑和自我的拷问,她终于开始明白自己是要为自己而存在的,他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也不需要勉强忍受自己不习惯的生活方式,她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曾经的她想用婚姻来拯救自己漂泊无归属感的心,但现在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救赎自己,所以,玛吉决定果断的放弃婚姻,开始自己的生活。最后,她与奶奶相约去海边旅行。奶奶,这个用茉莉放在胸部让身体芬芳的女人,在经历了大半个人生后任然能坚持自身美好,并在玛吉一次次犹豫的关头给予意见,教会她无论何时都要正直善良,不要对伤害自己的人报复。我想,这也是片名为什么也叫《茉莉人生》的原因。人的一生都要随着自己的心来走,再怎样坏的社会也不能妨碍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三.真实事件背景动画创作方向《我在伊朗长大》,同样传达独立自主的思想,但相比起那些科幻架空的的世界观给人猎奇的想像,此类以社会题材的动画片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共鸣,给人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容易信服,此类作品如《辛德勒的名单》《我的名字叫可汗》等;同时,此类作品也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情怀,那是只有亲历了这些历史事件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的东西。谁没经历过动乱的时候,中国文化大革命同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伤痕文学的兴盛。但很遗憾,中国到现在尚无公正客观地反应那个年代的艺术作品。当然,这也和我国的审查制度有关,高压的文化政策有关,这些因素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将真实社会事件背景融入到创作中,既可以弥补动画创作类型不足的缺憾,也可以缓解动画作品低龄化的倾向。从立意上来讲,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众生都有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质,在动画创作上就有了很多可以出发的点可供描写。例如,可以描写时代人的顺从或反抗。顺从可以从历史无力感上来渲染悲壮气氛;反抗则可以从励志积极的方面来宣扬积极的人生观。无论从何种角度都可以挖掘到值得一写的内容。而观众们,终于可以从一堆天马行空的动画意淫中解脱出来,接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