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身体自我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陈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摘要: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从正面和负面取向对现实身体自我、理想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示”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饮食失调症状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的脑机制。关键词: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图式;预测模型;纵向研究;脑机制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所谓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与自己身体有关的自我意识,它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评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意象),由此产生的对身体的满意度和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三个方面[1]。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人的身体自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一、中国化身体自我测量工具编制从青少年的身体自我满意度、理想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和老年人身体自我方面编制了一系列中国化的测量工具,探讨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一)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量表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量表(physicalselfscale)[2],测量青少年对其身体自我的满意程度,涉及五个维度即相貌、运动、身材、性、负面特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8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4以上,稳定性系数在0.72~0.86之间。我国青少年学生对身体的满意度[3]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依次是负面特征、相貌特征、性特征、运动特征和身材特征。随年龄增长其发展呈现波动性,青春期早期和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随年级升高对身体的不满意增多,青春期后期有缓慢上升。女生比男生对身体更不满意,在相貌、身材、性、负面特征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更满意。对中学生的身体自我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4]表明,整体上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其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相关;各维度除身体的负面特征外,与自我价值感得分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有极显著差异,身体满意度越高,则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也越高。与国外研究不一致之处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学生身体自我的亚成分中,运动特征相比相貌、身材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似乎更大。(二)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量表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量表(idealphysicalselfscale)[5],测量青少年对理想身体特征的偏好。分男性量表和女性量表。女性理想身体自我的维度为性感魅力、运动健康、高大力量、浓眉大眼,女性理想身体自我的维度为性感魅力、匀称健康、苗条飘逸和洋气骨感。男性理想身体自我量表的α信度系数0.65,分半信度系数为0.64。两周后各维度的稳定性系数在0.82-0.96之间,重测信度为0.93。女性理想身体自我量表的α信度系数0.74,分半信度系数为0.71。两周后各维度的稳定性系数在0.80-0.94之间,重测信度为0.89。对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特点的研究[6]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男性和女性理想身体有共同维度,均看重健康、性感;也存在不同的维度,即男性身体更强调有力量、强壮和高大,女性身体更强调苗条和匀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理想身体,女性更喜欢2性感和相貌因素,男性更看重力量因素;对于女性理想身体,男性更重视性感因素,女性更重视相貌因素。随年龄增长,青少年越来越看重性感因素,对男性身体越来越强调力量因素和一般魅力因素,对女性身体越来越强调相貌因素。体型指数BMI对青少年女性理想身体偏好有显著影响。(三)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physicalselfscale)[7]。下属维度包括整体外貌(generalappearance)、相貌(facialappearance)、矮(shortness)、胖(fatness)、瘦(thinness)。各维度分别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和投射三个子因素。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胖(0.76~0.83)矮(0.75~0.83)相貌(0.67~0.77),瘦(0.75–0.77)。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指标为x2/df(3.94)、GFI(0.97)、CFI(0.97)、MSEA(0.05),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其下属维度与道德自我价值感的区分效度为-.01~-.07,与身体自我价值感的聚合效度为-.16~-.36。九个月后对男女分别测得的重测信度[8]在0.48~0.78之间。对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特点的研究[1,7]发现,对身体的整体不满意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按程度依次是:矮、相貌、瘦和胖。除矮维度外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整体上、相貌、胖方面比男生对身体更不满意,男生对瘦更不满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有年龄差异,发展有波动,15、16岁和18、19岁是不满意的高峰时期;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情感、行为、投射维度在个体内部基本一致,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情感和投射维度上均高于男生,且女生更看重投射我。与西方研究结果相比,中国青少年学生更关注整体、矮、相貌,而非胖;且仅在东方被试中发现男生对瘦的不满意。(四)老年人身体自我问卷老年人身体自我问卷[9],涉及六个维度即运动、相貌、功能、身材、性和行为特征。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0.94,严格平行模型的信度系数0.94。与Reboussin的老年人身体满意度量表效标相关系数0.65,与Ryckman等的身体自我效能感的效标相关系数0.56。老年人在总体上对身体较满意,且不存在性别、年龄和体型指数的差异。但在身材特征上,存在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性别和体形指数的交互作用,性别、年龄和体形指数三者的交互作用。其它五个维度均不存在性别、年龄和体型指数差异。二、中国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预测因素(一)预测模型西方研究提出了身体不满意的两种预测模型,两路径模型(dualpathwaymodel)[10]:对瘦的社会压力和内化的瘦理想标准作用于身体不满意;三路径模型(tripartitemodel)[11]:社会文化影响包括父母、同伴和媒体,通过中介变量社会比较和内化,作用于身体不满意。对中国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研究[12],主要考察了六个因素:体形指数(bodymassindex,BMI)、知觉到的同伴嘲笑(perceptionofteasing)、瘦的社会压力(socialpressure)、外貌比较(appearancecomparison)、内化的瘦理想标准(internalizedthinidea)和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通过对中学生、大学生及青年人群体(n=1377)的研究,建立了不同性别的指标良好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一些因素的文化一致性:如BMI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嘲笑对身体不满意产生影响。两种社会文化因素即嘲笑和对外貌的社会压力对身体不满意有直接的影响。也发现一些新的结果,如社会支持没有影响;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仅在女性中发现社会比较和内化的瘦理想是社会文化影响和身体不满意的中介变量。(二)预测因素的性别差异在不同性别中考察了影响因素的特点,对男性的研究[13],包括青少年和成人早期大学生被试(n=1,219),考察了社会文化因素如对外貌的社会压力、嘲笑和社会比较对其身高和胖的担忧。结果发现社会压力和和嘲笑对胖担忧有显著影响,且外貌压力、嘲笑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和早期成人的身体担忧有显著影响。对女性的研究[14],包括大学生(n=1,408)、初中女生(n=346)和高中女生3(n=563),多层回归分析显示外貌压力和社会比较均能预测对胖和相貌的担心,说明外貌压力和社会比较确实与中国年轻女性特定的身体关注有密切的关系。在女性中,对社会比较和社会支持两种因素的作用也作了进一步探讨[15],对12~22岁女性(n=980)的测试发现,高中生负面身体自我胖维度量表评分高于初中生。大学生的身体外貌比较问卷评分高于高中和初中,肥胖组学生的得分大于体重正常和消瘦组。研究发现,社会比较是女性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素之一,而社会支持无显著性影响。(三)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通过纵向研究设计[16],考察双路径模型中的部分变量对中国青少年饮食失调障碍症状跨时间变化的影响。具体考察了内化的身体外貌理想、对外貌的社会压力、嘲笑、社会比较和负面情感在9个月的时间后对饮食失调症状、身体不满意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男孩和女孩,在时间1中高的胖担忧和觉察到的社会压力都能预测时间2中饮食失调症状随时间的增加。对女孩,负面情感也几乎能预测跨时间的饮食失调症状变化。结果支持特定的危险因子,包括个人对胖的担忧以及社会对身体外貌的消极反馈,有助于解释青少年跨时间和跨文化的饮食失调症状的变化。对中国青少年体重自尊(weightesteem)变化的预测因素研究[17],通过18个月的纵向追踪,探讨了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青少年身体自我(体重自尊)的影响。发现女孩在首时间点中有更强的瘦理想偏好、高BMI和消极情感者,更容易在18个月后体验到体重自尊的下降。男孩高基线的外貌压力可以预测后继的体重自尊的减少,该效应以年龄为中介变量。两性的高外貌社会比较得分均能预测后继的体重自尊的变化。总之,以上系列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在西方文化下发现的影响因素对解释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饮食失调症状和身体自尊的变化也有显著作用。三、认知加工偏好和脑机制研究(一)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理论对负面身体自我的认知机制的解释主要是认知图式理论[18-19]。该理论认为身体意象失调是由扭曲和负面的自我图式造成的,它包含对体重、体形和食物等信息的刻板化、情绪化和过分强调的评价。当给负面身体自我者呈现或周围环境中出现与体重、体形和食物等图式相关信息时,会导致该图式的自动激活,从而使图式相关内容的获得性更高,加工更精确、更容易,在不同信息加工阶段产生选择性注意、判断和选择性存储。这种图式只是对身体相关信息敏感,对与身体无关的信息没有加工偏好。对图式信息的选择性偏好存在于不同加工阶段,包括编码偏好、解释偏好、注意偏好以及记忆偏好等。(二)负面身体自我的认知加工偏好编码偏好研究[20]。考察胖/瘦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胖/瘦相关的身体信息词加工偏好,结果显示,加工胖相关词的编码速度比对照组显著更快,对胖消极和隐喻词偏好量大于积极词;瘦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瘦相关词的编码速度显著比对照组更快,但对瘦积极词、消极词、隐喻词、字面词编码的偏好量不存在差异。发现了词性效应,即对积极、消极和中性的身体词的加工存在明显的编码偏好。这种认知加工偏好在阈下水平也有发现。通过两个实验[21]考察了自我和他人启动条件下对身体信息加工的认知偏好。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在“我”和“他”的不同阈下启动条件下,“我”启动下的编码反应时比“他”启动下的反应时长,在中国和美国文化下得到一致的结论。记忆偏好研究[22]。考察了美国和中国青年关于身体意象的记忆偏好。有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大学生存在对胖词的记忆偏好,即对胖词的记忆更多更准确。大学生被试存在对目标词的明显的记忆偏好,该结果在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得到一致的结论,说明存在跨文化一致性。注意偏好研究[23]。针对已采用的线索实验范式和Stroop颜色命名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注意特点,提出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好存在的另一种可能,即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信息可能存在注意维持时间更长或注意解除困难的假设。实验1采用线索范式研究高4胖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胖相关词语和身体轮廓图的注意转移和注意维持,将线索目标SOA设置为300ms,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未能排除反应准备和线索对目标产生掩蔽等因素的影响。实验2采用在身体轮廓图周围呈现字母,要求被试进行字母辨认的任务,对被试的注意维持成分进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