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二讲持续动荡的西亚北非2012年,经历“阿拉伯之春”冲击的西亚北非地区继续呈现动荡不宁局面,危机仍在深化发展,阿拉伯国家面临痛苦的集体转型。地区新老热点问题联动升温,埃及等转型国家面临政局动荡挑战,叙利亚内战持续蔓延扩大,巴以再度爆发冲突,伊朗核问题僵局依旧并不时导致局势紧张,政治伊斯兰势力纷纷上台引人瞩目,恐怖主义重新抬头。与此同时,地区内外各种势力大家投入,地区问题更趋复杂化,地区格局继续加速演化。一、埃及等国政局动荡、社会不稳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西亚北非地区正经历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动荡,目前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当前“阿拉伯之春”已由起初的抗议阶段转至建立新机制、新体制的新阶段,但其间仍充满动荡与暴力冲突乃至血腥战争,伊斯兰政治势力抬头,世俗与宗教两大力量冲突加剧,民族与宗教矛盾凸显。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也门等国虽然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革命”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局势依然脆弱。埃及总统穆尔西上台后大力推行新政,巩固权力,但遭到国内重重阻力,政局动荡。突尼斯局势总体稳定,但执政联盟与反对党围绕国体政体、宗教地位等问题分歧较大。利比亚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开展经济重建,但安全形势严峻,实现民族和解任重道远。在也门,虽然萨利赫总统下台,但新政权基本延续前政权政策,国内安全形势严峻,政局动荡难止。尤其是作为阿拉伯世界龙头老大的埃及,自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大规模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政坛斗争异常激烈,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两大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展开激烈争斗,造成埃及政局动荡,社会不稳,不时引发外界对埃及可能爆发“二次革命”的担忧。2012年5-6月,埃及举行总统选举,来自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获胜。从总统选举至今,世俗力量与穆斯林兄弟会围绕权力分配、修宪、选举、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博弈,导致埃危机不断。不过,从目前看来,以世俗主义为代表的反政府力量在短期内虽然会给穆尔西造成不少难题,但因派别众多,缺乏协调统一,力量不足,反对派短期内难以根本涵洞穆尔西政权。目前的问题是,当前两大派别的对抗已经出现了暴力化倾向,并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穆尔西不得不授权军方出面干预。在矛盾的不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两派对抗最终是否会走向极端化和暴力化,以及促使军队重新接管权力值得关注。2013年3月,埃及国防部长兼武装部最高委2/10员会主席塞西公开警告,“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持续以及他们就如何治理国家产生的分歧可能导致政府崩溃,并威胁到我们的后代。”若此形势不能得到遏制,两派斗争不能保持在合法而民主的道路上进行,埃及社会将走上一条更加危险的道路。连绵不绝的危机、无休无止的抗议、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充分显示了“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民主过渡的艰难,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经历“革命”后的政治现状,也给我们观察今后埃及乃至地区国家政局发展走向带来诸多启示。第一,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可能成为埃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政治社会发展的常态特征。穆尔西强调他本人和埃及正处于获得“自由”之后的“学习”阶段,希望外界报以耐心。这话不无道理,但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不仅漫长,也充满着荆棘和坎坷,代价高昂。第二,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国家正处于历史性阵痛期,重新寻找并确立新的国家特性与定位任务艰巨。埃及社会围绕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之争已发生严重分裂,这两大派别的斗争主导埃及政治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将成为长期影响埃及政治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方向的关键因素。作为阿里阿伯世界的“领头羊”的埃及能否打破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这一对传统对立魔咒,在阿拉伯世界也将具有示范意义,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阿拉伯世界转型的未来。第三,哎几句是持续动荡表明,正义、自由弥足珍贵,但发展、稳定也不可或缺,这八个字一个也不能少。虽然“革命”对反了穆巴拉克政权,实现了“自由”和“正义”,但革命前存在的问题迄今一个也没有解娟,自由、正义是否真正实现,也值得商榷。穆尔西执政党“自由和正义党”应当更多关注发展与稳定,否则最终也会像穆巴拉克一样被新力量取代。第四,阿拉伯世界长期被压抑的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抬头,街头政治、抗议罢工、民众高度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左右政治局势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大众的政治热情并防止被一小撮人利用,防止大众政治转向暴力和无序,协调解决好各种群体和派别之间的矛盾与利益诉求,已成为对阿拉伯政治家新的重要考验。二、叙利亚危机持续恶化,内战不断蔓延扩大从2011年3月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叙利亚危机不断深化,暴力冲突持续扩大,并呈现地区外溢危险动向,一向稳定的叙利亚已陷入大规模内战和地区性教派冲突之中,国家支离破碎,生灵涂炭,有人甚至直言“叙利亚已死”。未来叙利亚可能陷入长期政局动荡、教派纷争不断乃至国家分裂的局面。叙利亚危机性质也在逐步发生嬗变,由最初零星、非暴力反政府抗议活动逐步演变为零星暴力冲突,进而又由局部地区冲突发展为大规模内战,目前叙利亚内战又向外部势力在叙利亚的“代理人战争”和地区教派冲突方向发展。叙利亚冲突日益呈现规模扩大化、手段暴力化、思想激进3/10化、性质教派化等特征。大规模内战给叙利亚国家造成巨大破坏:政局动荡、政府近乎瘫痪,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外交上遭严厉制裁,日以孤立,并被剥夺在阿拉伯联盟(AL)和伊斯兰会议组织(IOC)席位。据联合国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3月,叙利亚冲突两年多已造成近7万人死亡,120万难民外逃邻国,国内300万人流离失所。2013年2月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警告称,已持续近两年的叙利亚国内冲突正在逐渐摧毁这个国家,叙利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恐怖局面”,国家已处于分裂的边缘。当前叙利亚内战正处于持续僵持阶段,但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在沙特等海合会GCC国家、土耳其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扶持下,以“叙利亚全国委员会”(SNC)为首的叙反对派加强整合,力量不断增强。2012年支持叙反对派的“叙利亚之友”先后举行四次会议,要求巴沙尔总统下台,并加强对叙制裁,扩大对反对派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支持。2012年11月11日,在美国、卡塔尔、沙特等国的支持下,叙反对派组织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正和反对派,打造新的反对派联盟组织“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简称“全国联盟”,并选举哈提卜魏主席,总部设在开罗。该组织由“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整合而来,是一个松散的反政府组织。随机,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法国先后宣布承认“全国联盟”为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美国也承认该组织。反对派加大了对政府军的攻势。2013年3月18日,“全国联盟”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宣布成立临时“临时政府”,加桑·希托当选“总理”。相比较而言,巴沙尔政府经济困难日增,缺乏外部有力支撑,政府军四处作战,疲于奔命,战线不断收缩。不过,政府军在人员数量、战斗经验、武器装备尤其战斗机、坦克和导弹等重武器配备方面有明显优势。巴沙尔政权内部也较为稳固,未出现大规模高官叛逃的局面,政府和军队基本维持稳定,民心思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局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外部势力卷入,叙内部冲突正日益演变为地区势力和外部势力的博弈,战争外溢危险增大。叙利亚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部毗邻地中海,与土耳其、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沙特和伊拉克相邻,叙利亚安全稳定与周边国家息息相关。叙危机爆发两年多来,给地区安全与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并使地区多种力量卷入其中,各国立场迥异。当前叙利亚危机外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难民流入邻国,给接受过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安全难题。据联合国统计,截止2013年3月6日,叙利亚外逃难民已超过100万人,其中黎巴嫩33.2297万人,约旦32.4543万人,土耳其18.5205万人,伊拉克10.6697万人,埃及等北非国家5.2927万人。二是叙利亚与周边国家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宗教渊源。叙利亚内战已演变为牵涉4/10周边邻国的大规模民族与教派间冲突。如地区及周边国家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别站队,支持叙反对派和叙政府。三是叙内战与该地区原有矛盾、冲突相互渗透,不同地区势力趁机卷入以谋取利益,导致叙与周边多国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叙利亚传统上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是阿拉伯世界的反西方前沿国家,围绕叙危机,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国家也各支持一边,展开激烈斗争。黎巴嫩国内传统的两大对立的亲叙和反叙阵营分化为亲叙政府和反叙政府总量大派。土耳其企图推广“土耳其模式”,改变对叙友好政策,积极主张推翻巴沙尔政权,向叙反对派提供大量外交、军事和经济援助,两国边境多次发生流血冲突。一向与叙利亚敌对的以色列既希望巴沙尔下台,又担心叙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失控,落入真主党或伊斯兰极端分子手中,害怕未来叙利亚为伊斯兰极端势力所控制。2013年1月、5月,以色列多次向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引起外部对叙内战扩大的担忧。伊朗是叙利亚在该地区唯一战略盟友,西方指责伊朗向叙利亚提供军事和资金支持。一项与叙利亚不睦的沙特队叙利亚与伊斯兰什叶派的伊朗结盟不满,希望借此推翻巴沙尔政权,将叙利亚重新拉回阿拉伯逊尼派大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前叙内战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叙利亚、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为代表的什叶派与以沙特、卡塔尔为首的阿拉伯逊尼派势力的对抗,是上千年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两大民族矛盾的当代延续。正因为此,联合国任命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警告,叙利亚冲突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教派冲突性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不断扩大的冲突正撕裂叙利亚社会,叙内战已演变为教派冲突,教派裂痕和仇恨在增大。一年来,国际社会为推动叙问题政治解决做了大量努力,联合国以及阿盟、俄罗斯、中国、伊朗等多方就推动实现停火、开展对话多方斡旋,并提出各种方案,但效果均不佳。2012年2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和阿盟宣布人名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为叙利亚危机联合国与阿盟联合特使。安南上任后多方奔走并提出了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六点建议,但很遗憾该建议并未得到有关方面全面采纳。6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部分叙利亚周边国家代表在日内瓦举行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就由叙利亚人民住到政治过渡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达成共识,这成为日后国际社会推动叙危机政治解决的重要基础文献和指导原则。8月2日,安南特使宣告调停努力失败并宣布辞职后,联合国于8月17日任命阿尔及利亚前外长卜拉希米为新特使。卜拉希米以安南方案为基础并继续斡旋。同年年底,卜拉希米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有关叙利亚危机调解工作时表示表姐计划无法执行,斡旋调停工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不过他强调不会放弃努力。从目前来看,虽然政治解决面临重重阻力,但鉴于僵局短期难以打破以及国际社会对叙局势完全失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担忧,各方对叙危机政治解决都仍有兴趣,国际社会普遍倾向政治解决。2013年1月,美、俄和联合国特市举行三方会谈,表示致力于和平解决危机。叙政府和反5/10对派也表示愿意与联合国特使合作。当前症结在于叙反对派及其外部支持者坚持将巴沙尔下台作为谈判和推动叙未来政治过渡的前提条件,但叙政府拒不接受。西方寄希望于通过加大对反对派的支持,以改变力量对比,打破战场僵局来迫使巴沙尔改变立场。此举有很大风险,将使战争升级,造成更大破坏。叙问题要想得到妥善政治解决,既要叙冲突双方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立即停止暴力,实现停火,回到政治对话的道路上来,也需要国际社会积极开展调停斡旋努力,外部势力摒弃私心,真诚从叙利亚人民的利益出发来推动问题解决。为推动叙利亚问题妥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政府处理叙利亚问题的今本原则和立场是:第一,尊重叙利亚人民的意愿,尊重叙利亚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强调叙利亚政府应认真听人民要求变革、发展等合理诉求;第二,坚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叙利亚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决不干涉内政原则,由叙利亚各方通过协商、自主解决;反对外来军事干预、不赞成实施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