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填空题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简单地说,劳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2、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3、实证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是什么”的研究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实证方法的两个基本前提是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4、规范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应该是什么”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规范方法的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5、互惠的含义是没有人在市场交易行为中遭受损失,所有各方均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有受益者,也有损失者,不过受益者都受益程度超过损失者的损失程度和数量。6、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和市场缺位。7、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人们的工作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8、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是由于人们对产品需求而引致的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9、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和社会制度。10、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1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12、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13、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假设: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各投入要素都是同质的;劳动在短期内变化,劳动和资本在长期内变化,劳动资本和技术则在超长的时期内变化14、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15、企业使用劳动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内使用劳动的原则可用公式表示为:VMP=W。16、所谓等产量线就是有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组合形成的曲线。等产量线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斜率为负;位置较高的等产量线具有较高的产量;等产量线是连续的;其没有常数斜率,在左边较陡直,在右边较为平坦。17、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是: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18、弹性系数=因变量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19、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用公式表示为:ed=-(|△L|/L)/(|△W|/W)=-(|△L|/|△W|)/(W/L)20、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21、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2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的自然结构和劳动者的身体条件。23、无差异曲线有以下五个特征:具有负的斜率;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24、预算线是在可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假设每人每天可用时间为16小时),消费者所能够“购买”的闲暇和劳动收入组合。预算线的有以下四个特征:器斜率为负;预算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25、在劳动-闲暇模型中,劳动者劳动时间供给决策的均衡点满足的条件是: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26、人力资本的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是一种无形资本;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具有收益递减性;具有累积性;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27、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各类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28、大学教育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非货币成本是指由于上大学所承受的心理成本。29、大学教育的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就是从终生收入来看,由于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30、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31、劳动力流动的成因主要有: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3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年龄;家庭;教育;迁移的距离;职业与技术等级。33、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地域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流动。1、从历史的演变来看,工资的概念经历了从实物工资到货币工资,再演化为报酬和薪酬的区别,从纯粹意义上的工资制度,直至发展到今天包含非货币福利和延期支付的薪酬或报酬这样一个历史过程。2、工资的本质是雇佣劳动的报酬。3、工资和薪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付方式不同,薪水,通过银行再转支付给雇员;工资,以现金直接支付给员工;二是支付时间不同,薪水,按年或月为单位,固定定期支付;工资,以周或日为单位支付;三是支付对象不同,薪水,以工作品质要求为主;工资以工作数量要求为主的报酬支付。4、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5、狭义工资(basicpay)是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6、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包括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技术和训练水平;工作的时间性;附加福利;劳动条件,即工作的危险程度;风俗习惯年龄与工龄。7、工龄在工资中起作用的原因,补偿过去的贡献;平滑年龄收入曲线;减少劳动力流动。8、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包括:生活费用或物价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负担能力,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产品需求弹性9、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工作的社会声誉特征、社会地位、名声的高低等,与从工作中获得的报酬一样,能够给劳动者带来效用(但也有可能是负效用)并最终影响到对某类工作的劳动供给,这些工作的社会声誉特征因此就被称为工作的非货币特征。10、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认为,对某类工作(如A工作)的劳动供给是该工作相对工资的函数,如果A工作相对于B工作存在人们不喜欢的某些“工作的非货币特征”,那么A工作的工资就应该高于B工作,以补偿A工作中那些令人不喜欢的“非货币特征”,反之则反之。11、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假设是:员工追求效用而不是收入最大化;员工了解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征,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员工的流动性)。12、机会主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雇主和雇员关系是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合同关系。由于两者目标有不一致之处,员工就有可能摆脱雇主控制的倾向,产生机会主义。13、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信息的非对称性;二是合同的不完全性。14、生产人员的报酬形式主要包括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两种。15、高层管理人员报酬设计的重点是鼓励创新、创造及对企业的成长发育承担必要的风险。因此针对不同管理者的行为,决定其所应得的奖酬。16、中层管理人员报酬设计的重点在于和企业其他员工的合作关系与协调方面,将他们的个人成绩和其部门的成绩结合,既保留了基本的工资结构,又保留了一部分富有弹性的奖酬。17、基层管理人员报酬设计以衡量为主。衡量标准包括部门总产量;品质率;生产如期完成的情况;生产按部门预算完成情况等,报酬,特别是奖励可按其成绩衡量标准分别给予支付。18、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资效率,工资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19、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二是逆向选择效应与筛选机制;三是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四是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五是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之所以产生效率是因为营养问题20、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及晋升的机会。21、经济学家们认为有三种可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第一种来源个人偏见,第二种来源先入为主的统计性歧视,第三种歧视来源于非完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22、个人偏见模型认为,歧视可能来源于个人,如雇主、顾客、雇员。23、统计性歧视是当雇主在招聘甄选的时候,所属群体的统计特征作为录用的标准时,所发生的对被测试者的不公平对待。24、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现象大体上存在以下几种: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户籍歧视25、1955年哈佛大学教授库兹涅茨(Simonkuznets)发表了《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一文,提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起初上升,继而下降。26、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改革前,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改革后,总体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扩大。27、公平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机会公平。28、结果的公平,国际上认可的综合的衡量尺度是基尼系数。一般而言,在0.2之下,人们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就是高度的平等,而0.2-0.4是低度的不平等,0.4以上就是高度的不平等了。29、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调节收入差距措施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二是广泛行使社会保障职能。30、我国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原则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31、衡量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有:差别倍数、收入等分、收入的频数分布、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32、失业率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流量的关系可表示为:u=F(Pen+,Pne-,Pun-,Pnu+,Peu+,Pue-)33、失业的类型主要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34、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35、结构性失业的特点是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失业时间相对较长。36、周期性失业的特点是: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影响整个经济的范围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