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勒·柯布西耶勒·柯市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从20年代开始,直到去肚为止。他不断以新奇的建筑观点和建筑作品以及大量未实现的设计方案使世人感到惊奇.勒’柯市西耶是现代建筑师中的一位狂飙式人物。总体评价:勒·柯布西耶生平勒·柯市西耶于1887年出生于瑞士,父母是制表业者.少午时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后来从事建筑.,9008年他到巴黎,在著名建筑师贝瑞处工作过,又到柏林德国著名建筑师贝伦斯处工作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勒·柯布西耶曾在地中海一带周游参观古代建筑遗迹和地方民间建筑.战争来临.建筑活动停顿.勒·柯布西耶从事绘画和雕塑.勒·柯市西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院派建筑的教育,勒·柯布西耶生平1917年勒·柯市西耶移居巴黎.1920年他与新派画家和诗人台编名为《新精神》的综合性杂志.杂志的第一期上写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根植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勒·柯布西耶等人在这个刊物上连续发表厂一些鼓吹新的建筑的短文.1923年.勒·柯市西耶把文章汇集出版.书名为《走向新建筑》《走向新建筑》《走向新建筑》是一本宜言式的小册子,里面充满了激奋的甚至是狂热的言语.观点也很芜杂.甚至互相矛盾.但是中心思想是明的.就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勒*柯布西耶在这本书中给住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的观点表明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者.这种两重性也表现在他的建筑活动和建筑作品之中.总的看来,他在前期表现出更多的理性主义.后期表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1926年,勒·柯市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斯坦因别墅平面斯坦因别墅平面斯坦因别墅平面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巴黎瑞上学生宿舍(1930—1932)是建造在巴黎大学区的一座学生宿舍,主体足长条形的五层楼,底层敞开.只有6对柱墩,二层到四层.每层有15间宿舍.五层主要是管理人的寓所和晒台.第—层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以上用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在南立面上,二至四层全用玻璃墙,五层部分为实墙,开有少量窗孔,两端的山墙上无窗,北立面上是排列整齐的小窗.楼梯和电梯间的处理比较特别.它突出在北面,平面是不规则的L形,有一片无窗的凹曲墙面.在楼梯间的旁边.伸出一块不规则的单层建筑,其中包括门厅、食堂,管理员室.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勒·柯布西耶后期的建筑创作建筑风格的微妙变化从战争结束到1965年勒氏去世的20年间.勒氏的建筑思想和作品与战前时期相比,虽然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改变的一面更为突出。在30年代后期,勒氏的某些作品已经显露出转变的迹象,到了战后,他的主要的作品在形式和涵义上与早期明显不一样。格罗皮乌斯后期没有引入注目的作品。密斯后期不改初衷,一条路走到底。赖特后期作品有明显的手法主义的倾向。勒·柯布西耶与他们三位不同。他似乎来了一个大转变。早先他热烈称颂现代工业文明,主张建筑要适应工业社会的条件来一个革命。战后,他的技术乐观主义观念似乎不见,他后来强调的是自然、是过去,原先的理性被一种神秘性所顶替。他从注重发挥现代工业技术的作用转而重视地方民间的建筑传统,在建筑形象上,从爱好简单几何形体转向复杂的塑形,从追求光洁平整的视觉形象转向粗糙苍老的趣味。马赛公寓大楼,190—1952年马赛公寓从1946年开始.勒·柯布西耶为马赛市郊区设计一座容337户共1600人的大型公寓住宅。大楼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户型变化很多,从单身者到有8个孩子的家庭的,共23种。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的布局,各户有独用的小楼梯和2层高的起居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每3层设一条公共走道,减省厂交通面积。简介:马赛公寓大楼的第7、8两层为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在第17层和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第17层与屋顶之间有坡道相通。此外.屋顶上还有成人的健身房,以及供居民休息和观看电影的设备。沿着女儿墙还布置了300米长的一圈跑道。这座公寓大楼解决了300多户人家的住房,同时还满足他们的闩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马赛公寓勒氏在马赛公寓大楼上对建筑形式的处理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主要是他在拆除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后,对墙面不再做任何处理。20年代勒氏喜欢用白色抹灰将墙面做得很平很光。而现在,他却让粗糙不平的、带有麻点小孔和斑斑水渍的混凝上面直接裸露出来,如同施工未完的模样。这种墙面给人以粗野的不修边幅的感觉。钢筋混凝土是工业生产的材料,现在勒氏运用它时不突出工业和机器的特征,而故意保存人手操作留下的痕迹,他后期追求朴实厚重又原始粗犷的雕塑效果。处理的变化:马赛公寓马赛公寓昌迪加尔(Chandigarh)的规划1951年初,勒氏拟定城市规划方案,以纵横正文的路网将城市大体上划分为整齐的方块,正中为商业中心,政府区位于市区顶端。这个规划融合了东方古代规整的城市格局与勒氏早年的城市规划构想。勒氏继而设计了政府区中的议会、秘书处楼及法院等建筑物。政府区的建筑物分布较为分散,各幢建筑物相距较远,如相向而立的议会与法院之间距离达450米,不能形成亲切的建筑环境。昌迪加尔的政府建筑1963年落成的议会大厦形式亦甚奇特。正面是由片墩顶着的向上翻起的前廊,具有纪念性,议昌迪加尔议会大厦会主体是方形建筑,内部有一个大柱厅,柱子林立,在稍偏的部位有圆形的会场。会场的顶部为大型圆锥筒.高高地凸向天空,顶端斜切一刀,是为天窗。这个圆锥筒壁呈抛物面,类似于发电厂的冷却塔。勒氏的原意是圆锥简可以起拔风和进光的作用。在屋顶上圆锥简的边上还有一个较小的方锥体。议会建筑的里里外外全是裸露的不加修饰的粗混凝土.形体既怪,表面又粗粝苍野,人们由此认为这样的建筑属于粗野主义(brutalism)。昌迪加尔议会大厦局部昌迪加尔议会大厦勒氏在设计印度的建筑作品时注意了那里的热带气候,很注意遮阳和通风问题,他又研究了印度的建筑古迹,如莫卧儿子朝的建筑和天文观测建筑,从中汲取某些建筑形体和处理手法,与自己的建筑构思和他后来制定的“模数”结合。勒氏后期的建筑观念中,机器的因素减少了,宇宙天命的观念增强厂,在昌迪加尔政治中心区的广场布置和议会屋顶形象的设计中,他常常提到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与建筑布置的关系。他不再向往工业文明,却时时流露出对占代和原始情调的崇尚。昌迪加尔的建筑作品显现了他晚年复杂的思想和心态.建筑表现所引起的联想本来是多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昌迪加尔高级法院(1956)高级法院(1956),它的外形轮廓比较简单。为了降温,勒·柯布西耶把建筑的主要部分用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十顶篷罩了起来。这个顶篷长一百多米,由11个连续的拱壳组成,横断面呈V形,前后向上翻起,它既可遮阳,又不妨碍穿堂风吹过。大顶之下有四层空间,第一层有门厅及并列的八间小法庭和一间大法庭。法院人口没有门,只见三个高大的柱墩,直通到顶,形成一个开敞的大门廊,空气流通,气势雄伟。法院的主要立面上有混凝土制的尺寸很大的遮阳板。正立面的遮阳板组成类似中国的博古架的巨大图案,它的上部逐渐向前探出,似乎是为着与向上翘曲的屋顶呼应。朗香教堂朗香教堂更能说明勒·柯布西耶建筑风格转变的是他设计的这座小教堂。它座落在孚日(voszes)山区的一个小山顶上,周围是河谷和山脉。这个地点向来是天主教徒进香祈祷的场所,原来的教堂建筑在战争中毁掉了。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个教堂规模很小,内部的主要空间长约25米,宽约13米,连站带坐只能容纳二百来人,大批香客来到的时候,就在教堂外边举行宗教仪式.设计这个教堂主要是建筑造型问题。勒‘柯布西耶没有考虑传统的教堂建筑形式,也没有去搞一个“现代化”的教堂。他弄出了一个根奇怪的难以形容的体形。它的平面就很特别,而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一面还是倾斜的,上面有一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如同堡垒上的射击孔似的窗洞。这个小教堂有一个突出的大屋顶,它用两层钢筋混凝土薄板构成,两层之间最大的距离达2.26米,在边缘上两层会合起来,向上翻起。朗香教堂在教堂内部,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是向上拔起的“塔”,塔身仿佛半根从中割开的圆柱,伸出于屋顶之上。教堂的墙是用原来建筑物的石块砌成的承重墙,外表有白色的粗糙面层。屋顶部分保持混凝土的原色,在东面和南面,屋顶和墙的交接处留着一道进光线的窄缝.朗香教堂的各个立面形象差别很大,看到它的某个立面,很难料想其他各面的模样。教堂的主要人口也很特别,它缩在那面倾斜的墙体和一个塔体的折缝之间,门是金属板做的,只有一扇,门轴在正中间,旋转九十度,让人从两旁进出。门扇的正面画着勒·柯布西耶的一幅抽象画。总之,整个朗香教堂的体形和空间处理得十分特别,曲折歪扭超乎常人的料想之外.朗香教堂朗香教堂朗香教堂朗香教堂朗香教堂朗香教堂的各种联想勒·柯布西耶50年代的绘画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勒.柯布西耶对现代城市提过许多设想.他不反对大城市.但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1922年,他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城市中有适合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楼,外围是层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各种交通工具在不同的平面仁行驶.交叉口采用立交方式.人们住在大楼里面,除了有屋顶花园之外。楼上的住户还可以有“阳台花园”.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可以做到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关健在于利用高层建筑和处理好快速交通问题对勒·柯布西耶后期作品的评述从勒氏战后的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建筑风格前后有很大的变化,表现了一种与原先很不一样的建筑美学观念和艺术价值观。概括地说,可以认为勒氏从当年崇尚机器美学转而赞赏手工劳作之美,从显示现代化振头转而追求古风古貌和原始情调,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模糊混沌,从明朗走向神秘,从有序转向无序,从常态转向超常,从“瞻前”转向“顾后”,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显然,这些都是十分重大的转变。对勒·柯布西耶的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勒氏为现代主义建筑写下了激昂的宣言书——《走向新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转变方向,开始新的征程,没有发表理论上的鸿篇巨制,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又一次给世界上众多的建筑师以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单以运用混凝土铸造新的纪念性建筑来说,就对丹下健三、P.鲁道夫等人和后来的安藤忠雄的作品有深深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然未衰。密斯·凡·德·罗在钢与玻璃的建筑中启示了几代人;勒·柯布西耶则在混凝上建筑方面给全世界建筑师做出榜样。他是20世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最大影响的建筑大师之一。第七节密斯·凡·德·罗在外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密斯·凡·德·罗(1V~esVanderRohe)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道路是比较少见的,他没有受正规学校的建筑教育.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在建筑实践中得来的.1886年,密斯·凡·德·罗出生在德国爱聋(Aachen)一个石匠师傅的家中。他很小就帮助父亲打弄石料.上了两年学之后,到一家营造厂做学徒,干过建筑装饰的活计.19岁那年,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师那里工作,又在木器设计师那里做学徒.21岁的时候,他开始为别人设计住宅.1909年,23岁的密斯到建筑师贝伦斯那里工作。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军队中搞军事工程.他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关于新建筑的主张1919—1924年间.他先后提出五个建筑示意方案.,其中最引入注意的是1921—1922年的两个玻璃摩天楼的示意图.它们通体上下全用玻璃做外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