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备考要点福建省南平一中蔡伟潭古典诗词鉴赏《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古代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抒情性都很强,最能突出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高考将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从考题选料上看2、从测试能力看3、从试题命制看浅易、不艰深、不晦涩选料篇幅短小文质皆美、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意象、意境、语言、诗歌内容、写作技巧和主旨理解对诗歌内容、手法的认知写一段鉴赏文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优劣高考将古代诗歌鉴赏作为主观题来命制,涉及的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时会从中择取几点)①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②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③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体裁样式的识别;④对诗歌艺术技巧的判别、鉴赏;⑤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理解。(二)诗歌鉴赏题目要注重指导理解性问题因“人”论诗因“时”论诗因“事”论诗这“人”“时”“事”便构成“背景”。察背景当从玩味标题、序言、注释等处入手注意我国古典诗歌中长期使用的意象的象征意义落花伤春、望月怀远、秋风肃杀、松柏延年、归雁思乡、愁情似水梅兰竹菊喻君子、渺茫之景寓惆怅,……手法性问题整体表现手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具体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说理、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情融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说理)结构方面:主体与穿插、呼应与衔接、统篇与显旨修辞方面:各种修辞格:比喻、比拟、对比、衬托、双关、借代、通感……诗歌传统方面:赋比兴,用典,虚实等注意:整体手法可以向具体和局部迁移,一般来说具体手法不能向整体迁移。“古诗词鉴赏”解题步骤1、读题目2、读作者3、读注释首先其次逐层分析“意象—意境—意旨”再次1、修辞手法2、景物与情感3、表现手法最后表述就诗论诗,分点答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范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对诗歌形象的把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至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文下注解。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是北宋的阶下囚充溢着的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知人论世”,通过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来研究和评价其文学作品运用“知人”的方法读诗,往往能洞悉诗人用心,从而发微。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刘勰要读《离骚》,必须先读屈原传记,知道他的人生见解,两度流放经历,与其内心的深刻矛盾。有了这些知识准备,这篇光彩陆离的长诗,则不难入门了。范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的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译。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吃透整个诗境的前提下分析,切不可望文生义。词语的附加语义(感情色彩、语境语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含蓄与凸显、词表与词里、单一与双关水古代诗词“物象”象征义的约定俗成绵长无尽一去不返沟通连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和暗示性的语言,因为长期的使用,这些敏感形象和语言一旦在诗歌中出现,就会唤起相对稳定的联想,成为一个代名词,变成一种符号、一种概念。因为它所包含的这个联想,已经被大家所熟悉了、习惯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有的物都是写人范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夯实基础,多方勾连对艺术技巧的判定和欣赏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的,因为它往往是综合运用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关于艺术技巧方面的命制,可以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可以是表现手法。以水喻愁,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形式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揣摩整合提高效率2002年以前的诗歌鉴赏是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命制的,多揣摩这类诗歌鉴赏题的选择项对诗歌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那些选择肢的理解,来体味答题的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揣摩整合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水中月影、沙滩宿鹭揣摩整合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揣摩整合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揣摩整合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描写___景物表现___意境抒发___感情列出答题要点理解“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收到了什么效果。理解“表达思想感情”的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运用了什么意象,二是营造了什么意境,三是抒发了什么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四川卷)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四川卷)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双关点题科学性的分布●知识、能力和思维的配比●考点的合理配比●能力层级的分布与限制。分布要合理,要注意知识的再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重构之间的关系。试卷的题目的梯度:(不含作文)送分题主要是装饰性的,给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做,直接考知识点。送分题半卖半送。中档题实用性强,约50%,给上一般本科线的考生做,考知识点的联系运用。高档题约15%,上重点的考生做。但是,并不是高能力层级的,如探究,就是高档题。它考的是知识的重构,是智能、体验和个性风格。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注: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赏析。(2)第三句“我与山灵相对笑”,笑中既有无奈又有洒脱,结合全诗具体赏析。答案“第一、二句,诗人又把天山人格化,(手法,拟人)作为自己寂寥西行的伴侣和向导,(内容,意象‘寂寥’‘西行’‘伴’)把天山写得有情有意。(效果)”第二题是考查思想内容的,规范是:意象——意境——主旨答案“诗人在被贬途中还能联想到天山的积雪如同美玉一般,又联想到自己满头银发如同天山积雪一样难消,于是与天山相对而笑,(意象,‘我与山灵’‘满头晴雪共难消’‘相对笑’)(意境,营造了天山为友相携的意境,因是‘无奈’‘洒脱’双问,省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