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导学案知识储备1、人物形象类型(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塑造方法(1)细节刻画法。(2)比兴牵引法。(3)烘托渲染法。(4)抒情寄托法。(5)对比衬托法。(6)通过事件来表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方法点拨--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激愤。【知识积累·常见艺术形象举隅】【课堂演练】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咏他人---咏自己)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参考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痛苦。(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分析思路】(1)读懂诗歌———主旨(四看)(2)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3)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四看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练习】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家居城郊、野径桑麻、篱边秋菊的景物描写,显示了陆鸿渐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写出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课后练习】分析下面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复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通过细节来刻画)(2)烘托渲染法(用环境来烘托)(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直接发表看法或抒发感情)(6)通过事件来表现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诗人通过这种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答题示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咏物诗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答案】(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7年海南、宁夏卷)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答题步骤:1、形象特定含义2、本诗主旨或情感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答案: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听了令人寒心。借此表达了他对前途的忧虑,也揭示了他的凄凉心境。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二)。(2006年湖北卷14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感慨。(2008年湖北卷1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1、分析思路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2、鉴赏方法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参考答案:(1)明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