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专题训练(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答:(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醵(túmí):一种观赏植物。(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答:(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答:古诗阅读专题训练答案1.(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2)、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2.(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不必分析,但讲评时要点明。)(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3.(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分)(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渔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4.(1)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1分)和秋虫的悲鸣(1分)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1分),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1分)。(意思对即可)(2)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3分)2013古诗阅读专题训练(2)1.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忆江南①纳兰容若②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③嵯峨(cǒué):高峻。(1)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2)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周故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各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和手法角度进行赏析。(6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暗香①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1)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和的表现手法。(4分)答:(2).“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7分)答: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1)“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答:(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6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4分)(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7分)答:6.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1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分)答:(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4分)答:(3)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答: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0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1)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5分)答:(2)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6分)答:8.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正宫】塞鸿秋元·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1)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4分)答:(2)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7分)答: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5分)答:(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1.(1)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盛景不再,意在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之情.(分5分)(2)答题要点:①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2分)②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2分)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达流畅(2分)2.(1)虚实结合(对比)(2分)用典(2分)(2)①练字角度:“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2分)。②意境的角度:“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2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2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2分)。意思对即可。3.(1)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2分)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唤醒三日酲。(3分)②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2分。)(2)不矛盾。简要分析:①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等自然景物都是亲历的.(2分)②这些景物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天空/荷雨/蘋风/鹊声/日出/鸥狎波)和感受。(2分)③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紧扣题目。(2分)4.(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主以云为毫(笔),蘸霖(雨)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更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5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雨后闻钟,被它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作者简介】诗歌赏析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的知名诗人。他的《柏林寺南望》一诗,通过写登临柏林寺南望见到壮美的远山图景,表达了无限风光往往就在幽僻难行之处的人生感受。【赏析】全诗的结构依次是:溪上闻钟--微径度林--青山白云--西南诸峰。前三句如一水曲折流来,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柏林寺的经过。首句说诗人从溪上乘舟来游,远远地就听到了此寺的钟声。“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遥闻精舍钟”,点明了诗人来游的目的地,也写出了此寺对诗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说诗人泊舟上岸,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穿越过一大片幽深的松林,终于到达了柏林寺。从“微径度深松”,可以想见此寺地点的幽僻和诗人登临的艰辛。接着诗人在诗的第三、四句就写寺前南望。从诗题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