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第1页共4页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2.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当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13--14高三总复习地理学案总第(32)期姓名班级学号命题人:邱闪校对人:黄淼良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第2页共4页内涵要点作用内容和要求关系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它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的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第3页共4页环境意识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巧学速记怎样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学习时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包括同代的人——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群落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其核心内容为: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3.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理由是。(2)渤海实行“休渔”政策。。理由是。(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理由是。(4)讲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理由是。解析:分析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时,除了要看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经济、生态效益外,还应考虑是否会对我们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只有那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才属于可持续发展。答案:(1)不合理多施化肥的负面作用有消耗非可再生资源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第4页共4页(2)合理伏季“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生长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3)合理利用天敌灭害虫,既维护了生态的基本平衡,又不会像农药一样污染环境(4)不合理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多,不适合我国国情,也会因森林减少带来其他危害(2010年高考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中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下降,水质整体上有所好转。结合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可知,苏州河沿岸工业用地面积减少,污染源减少;同时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第(2)题,要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可从减少污染源、整治河道、改善沿岸环境、清理污染物等方面入手。【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