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教科书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国历史的起源绪论一、历史的意义1.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过程和成就2.历史为研究人类以往活动的一项重要学问二、历史的价值与功用1.对个人而言:「垂训鉴戒」的学科A.是前人经验累积的宝库,能充实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B.提供成功的经验,避免失败的教训唐太宗:「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C.陶冶人文素养D.选择在历史上发生深远影响与意义的史事加以研讨,以吸取历史经验,达到学习的目标2.对国家而言:「集体记忆」的学科A.了解前人创业维艰和民族文化的遗产,继往开来B.有助於对国家的认同,是维系国家生存的精神基础→「国可亡而史不可亡」3.对人类而言:「鉴往知来」的学科A.了解人类以往活动的演进,有助了解现在人类的活动B.藉助历史经验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中国历史的特色1.时间悠久而无间断A.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B.中国历史虽有朝代变革,但连续一贯的发展,从未间断C.近代考古发掘证明,中国历史的悠久,远超过了文献的记载2.民族成长持续不衰A.历史上的不少古老民族,早已被历史的洪流淘汰B.民族历久不衰:a.由多数民族融合而成,融合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征服b.华夏与夷狄之区别在文化不在血统3.史学发达举世无双A.史官的设置:《尚书多士篇》:「惟殷人有册有典」在殷商时代,已有史官的设置B.史书的多样:a.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b.内容⌒通史、断代史、文化史等C.史学的特色:a.史官与历史学家从事记录与着作b.历代累积的史籍极多一部二十五史不知从何说起c.史官与历史学家具有正直的性格与批判的精神强调是非褒贬,是中国史学独具的特色d.梁启超说:「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为最发达。」四、考察历史起源的途径1.神话传说:保留了早期历史记忆2.考古发掘:提供了地下遗迹遗物A.旧石器时代初期:猿人B.旧石器时代晚期:真人C.新石器时代:农业诞生、陶文出现、村落生活迈入文明的生活(因文字发明)D.夏、商、周三代:进入历史时代,从部落到国家,文化高度发展第一节新石器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理与人文背景1.四大古文明地区:中国、埃及、西亚和印度(第五古文明区⌒中南美洲)2.中国历史发展的特色A.整体的统一性:自上古以迄近代,各民族的活动具内向性的特质.B.局部的独立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多元的文化生态、政治割据分裂3.旧石器人类生活情况A.特徵:穴居、打制的石器、狩猎与采集的生活B.早期:北京人(中国猿人)已知用火开始了文化生活C.晚期:山顶洞人(真人)a.已有审美观念及缝纫的能力b.已有初步的社会组织c.已有安葬仪式与原始宗教的迷信观念D.历史意义:中国人种源於本土E.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名称发现地址距今年代备注与意义初期巫山人四川巫山县约1800000年时代最早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0000年或估计约70万年北京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约500000年或估计约60万年蓝田人陕西蓝田县约800000~600000年南京人南京江宁汤山镇约350000年金牛山人辽宁营口县金牛山约280000年中期大荔人陕西大荔马坝人广东曲江马坝乡约100000年长阳人湖北长阳县赵家堰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约100000年许家窑人山西高阳许家窑约100000年晚期柳江人广西柳江河套人宁夏、内蒙古山顶洞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约18000年左镇人台南县左镇菜寮溪约20000~30000年台湾最早二、新石器革命:距今约10000年1.文明的变革的指标:农业(新石器革命的原动力)、村落、家畜、陶器、磨制石器2.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地区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重要特徵仰韶文化河南渑池仰韶村5000~3000年中国最早发现之新石器遗址,因大批陶器涂有彩绘,故又称彩陶文化甘肃临洮马家窑5300~4050年彩陶特别发达,经营旱地农业,饲养猪狗羊等家畜陕西西安半坡村6800~5300年遗址呈现完整之农业村落,有一定之布局,彩陶为主,有陶文黄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7500~6900年出土石磨盘、石磨棒、锯齿石镰龙山文化山东章丘龙山镇4800~3900年原属历城县,以蛋壳黑陶闻名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6300~4500年红陶为主,器类多,墓葬品丰富,有陶文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四川巫山6400~5300年红陶绘彩陶,稻作农业屈家岭文化湖北京山5000~4600年黑陶、灰陶、稻作、穿孔石铲、石镰河姆渡文化浙江馀姚7000~5300年以制陶、骨耜、干栏式建筑为其特色,有大量稻谷遗物,最早栽培稻米良渚文化浙江馀杭5300~4200年大量玉器、兽面纹、丝织品、稻作、黑陶,以玉器最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5500年以出土玉器、女神庙、祭坛、彩陶而闻名台湾大坌坑文化台湾台北县市7000~4700年粗绳纹陶为主,有钵罐两种,石器有磨制石斧、石锛、网坠、石簇、石棒等,凯达格兰族已使用铁器圆山文化台湾台北县市4500~2000年彩色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石器多为农、渔、猎具及工具,另有贝冢,保存大量食后贝壳芝山岩文化台湾台北市3600~3000年黑灰色及红褐色陶器,农工用具之石器,人工栽培之炭化稻壳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文明1.整体而统一性的本土色彩A.聚落地点:a.近水的高地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b.古埃及、西亚起源於大河泛滥平原B.北粟(小米)南稻,属中国原生植物,非由域外传入C.以猪为主的家畜,迥异於塞外及西亚民族畜养的牛羊等草食性动物2.多元发展与局部独立性(非中原文化核心区的扩散或东西二元对立⌒分区发展)A.仰韶文化:a.农业⌒粟稷为主b.彩陶纹饰⌒以鱼纹最普遍,另有繁复的几何图形c.住屋⌒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B.河姆渡文化:a.农业⌒水稻栽培b.黑陶⌒低火候,有绳纹和刻纹c.住屋⌒巢居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3.明显的社会组织:以仰韶文化的半坡与姜寨为例A.聚落布局:由房屋、壕沟、陶窑、墓地所构成B.具生命共同体的特色a.以大方屋为中心,其中已隐含某种社会组织的秩序b.以居住区为核心,周围挖掘壕沟以隔开陶窑与墓地,兼作防备守御之用c.将起居作息、经济生产、防备守御、祖先坟墓连结成紧密的一体4.后世传统文化的根源A.仰韶半坡的「前堂后室」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前朝后寝」宫室格局的渊源B.彩陶器物上刻画的符号(半坡陶文):中国文字的先驱C.干栏式建筑a.近年中国西南民族的村落依然存在b.使用榫卯接合木器的技术,成为中国传统木造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二节从村落到国家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国家的形成:以龙山文化为代表1.氏族村落部落联盟城邦国家2.社会分工与产业技术进步A.指标:丝织品的出现、轮制陶器的流行、玉器工艺的发展、建筑技术的改良B.结果:生产力普遍提升、社会财富增加3.城市革命A.澳大利亚学者柴尔德提出,先决条件之一是具备生产馀粮的能力B.特徵:a.具备商品交换的行为及控制各种生产资源的机构b.财富集中和阶级分化C.世界较早发生城市革命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国华北D.中国的城市革命:专业性分工与社会财富增加内部贫富分化与村落间的战争强而有力的领导阶层E.表现a.龙山、良渚文化遗址中,有不少象徵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力的文物b.出现氏族联盟的领袖及协调连络或发号司令的中心聚落c.有城墙、政府及军队,为兼具统御与防卫的城市4.城邦国家的先河A.代表:王城岗(河南登封告城镇)、平粮台(河南淮阳)、城子崖(山东历城龙山镇)B.都有夯土城墙,年代比夏代早且位於传说的夏人发祥地二、文献传述的远古中国1.古史传说:三皇五帝A.三皇:后人对古代社会的推想,代表远古社会生活演进的不同阶段B.五帝:《史记》⌒黄帝、颛顼、喾、尧、舜C.黄帝(轩辕氏)的功业: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a.击败炎帝、擒杀蚩尤、北逐荤粥,被尊为天子,已有初步的立国规模b.居无定所,仅设左右大监以监察「万国」c.重要发明:衣冠、宫室、舟车、文字、指南车等d.后裔建立唐、虞、夏、商、周等朝,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2.考古意义A.当时的氏族社会战争不断,黄帝担任氏族联盟领袖B.国家尚未成形,仅有简陋的行政机构以监察各村落C.各种文物的创造,显示政治社会的结构已趋向复杂,开始蕴酿国家的雏形D.传说的时代与龙山文化考古年代大致相同,显示黄帝在中国由村落发展到国家过程中的过渡地位3.尧舜的禅让政治A.禅让是部落联盟制下推举领袖的制度B.特色:传贤不传子,如:尧→舜;舜→禹C.舜之时,已具备国家的雏形a.设有总揽百官及庶政的四岳b.专业分工的行政组织:工程营造⌒禹;农事生产⌒弃;人民教化⌒契;掌理刑罚⌒皋陶4.禹子启继位后,中国才进入了行政机构渐趋周密的国家时代三、夏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地位:存疑→肯定A.民国初年的学者,受疑古学风的影响,大都存而不论B.转变:「二里头类型」文化的出土a.范围: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区,以河南偃师二里头为代表b.意义:时代及主要活动范围,与文献传述的夏代大体重叠2.二里头文化A.大型宫殿基址(夏商递嬗之际)a.大型夯土建筑,座北朝南,布局严整,已具中国宫殿建筑雏形b.显示当时国家强大的政治权力B.精美的工艺品a.玉器:装饰品、殉葬及表徵身分地位的礼器之用b.青铜器:多作为国家统治象徵的礼器与兵器之用(1)礼器:崇神祀祖,权力地位的表徵(2)兵器:安内攘外,政权稳固的保障c.显示已是高度发展的政治实体,而且是军政融合、政教一体的权力组织C.艺术成就a.饕餮纹、夔龙纹等图案,是商周装饰艺术的胎源b.威猛肃重的创作风格,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特色之一c.陶器刻画符号,承续仰韶时代以来的文字创造活动,部分已符合殷商甲骨文的笔画D.整体看来,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夏代王朝,在国家统治的权力象徵及文化特徵上,与商、周两代已极为近似3.政治转变A.传统共主→权威国王a.原因:平洪水与征三苗,各联盟部落须同心协力接受禹的指挥领导,权力远超过尧舜b.例证:已具备「天子」的威仪(1)左传哀公七年:「禹会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2)韩非子饰邪篇:「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氏后至,而为禹斩之。」B.公天下→家天下a.原因:禹→(伯益)→启(1)禹有德泽於民,子启很贤能,「诸侯」不拥戴益而拥戴启,如孟子:「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於民未久,而启贤。」(2)古本《竹书纪年》有另一说法:益与启争夺王位,被启所杀b.结果:禅让政治结束,君位成为世袭4.夏代王权的巩固A.初期大事:从部落到国家的过程中,王权受到部落势力的挑战a.启与有扈氏之争:甘之战,启胜而权力更伸张,初建的夏朝进一步的巩固b.少康中兴:太康失国,有穷氏之君取代夏政权,少康中兴恢复,夏朝趋於稳固B.国祚:禹至履癸(桀),共432年5.文献记载:已具国家必备的条件A.约已有组织严密的军队、刑法和贡赋制度B.禹作「天子」时,各诸侯铸「九鼎」作为国家统治的象徵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