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在教材分析中的重要价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史观在教材分析中的重要价值史观与教材编写由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依托的,一部好的历史教材,应该与同时代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因此,历史教材只有不断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与活力,才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征。对浩瀚复杂的历史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往往体现了教材编者的历史观。史学研究对新中国历史教材的编写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构建历史;另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研究和探索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念的新飞跃和新发展,促使人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并直接影响到历史著作和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和特点也决定了历史教材的编写者,采用何种体系及采用哪些内容来阐释历史,以期明确表达编者的指导思想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新编历史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内容上与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背后的重要支撑之一,便是新的史学观念的体现。下面,我们将结合根据普通髙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谈谈史观与教材编写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政治生活主宰着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这极大地影响着历史教育,左右了历史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中学历史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不得不重视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前,我们脑海中的历史,往往只是长期以来传统范围的狹窄的、社会功能极低的历史,是政治性极强的政治史、军事史,以及人物和事件史,应该说,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旧史学”,它的特征表现为“把研究的视角过多集中在政治家、思想家等公众人物以及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及趋势。”以这种观念为指导,帝王将相就成了历史发展和历史教科书中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解放,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化,逐渐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着力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注重从宏观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上,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求作出公正而全面的解释;拓展研究领域,尤其加强了对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些变化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史学研究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已逐渐渗透到历史教材的编写当中,并已经被广大教师了解和认同。学术界的变化影响历史教育界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高考逐渐将史学研究成果引进考试范围,于是有限度的变化在教科书中有所反映,比如,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变化;对太平天国以及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等开始注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古代史领域的农民战争史逐渐的淡化;在世界史领域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逐渐走向客观,肯定资本主义进步性的一面,刘宗绪、黄安年先生对此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史观对教材编写的影响体现出如下的特点:教材呈现方式不同由于史观的不同,教材首先在呈现方式上出现了与以往教材的极大不同。以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通史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编写者在构建教材体系时,敢于跳出传统历史教材的编写框架,将中外历史整合起来重组。以文明史观为主导,将高中历史课标涉及历史本质的三大领域:政治活动、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专门设计为3个必修课模块,分别对其进行较具体的叙述分析。此外,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的选择,都集中反映了影响世界与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问题,反映了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历史问题,反映了21世纪人才的素质修养所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从而将人类历史发展的宏伟画面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虽然不像《初中课程标准》那样明确“文明”概念,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渗透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同时,由于史观的影响,历史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在各个专题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质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开始向学材转变。以人民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为例,可以看出史观对于教材编写的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教材都改变了传统的全景式描述的编写方式,而采用了专题式编写方式。过去,我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长期采取“两个循环”的编排结构,即初中阶段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分别讲述一遍,形成第一个循环,高中阶段再将二者讲述一遍,形成第二个循环。现在高中教科书转变为了“模块-专题”的体系尤其是选修课的开展,全新的体系内容与体例形式,并非以往的小修小补或大同小异,何况历史跨度大,中外兼顾。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总的编写思路是,坚持以本国史为主,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主轴的文明史和全球史观的线索,采取学习主题的编写结构,注意中国史与外国史之间的联系,纠正以往轻视世界古代史学习的不当做法,中外混编、古今中外贯通,重视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历史内容,必修和选修相互协调的课程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编写模式,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设置了9个“学习专题”,涵盖性强,包容性突出,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事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先中国历史、后世界历史以及依照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顺序编排内容,其中共划分了32个学习内容(包括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每一专题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教材的框架结构设计无不体现史观的重要性:1、“学习专题”由“专题导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档案”三部分构成。“专题导学”包括导语和学习建议两个栏目,主要介绍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而“专题导语”的编写往往立足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以及现代化史观,具有概括性和线索性。如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专题导语”写到:“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悠久、体系之完备、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2、“学习内容”是“学习专题”的主体。每一“学习专题”有2-4个“学习内容”(约用2-4课时完成)。每一学习内容有3-5个子目,文中穿插“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提示框和若干幅辅助说明教材内容的历史图表。正文后附设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评判历史的史观。本文以专题七为例加以说明:目录: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国王和议会对权力的角逐二、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三、“制衡”的宪法四、民主政治的扩展“导语”、“学习建议”子目:一:议会之母、斗争与妥协、“光荣革命”二: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三:年轻美国的窘境、制约权利平衡利益的宪法、从“邦联”到“联邦”、两党制的雏形四:震荡中的法国、“一票共和”、脆弱的民主栏目设置:一:想一想、史家争论、谈一谈、学习思考二:史家争论、学习思考、历史探源、谈一谈、学习思考三:想一想、谈一谈、史家争论、说一说、议一议四:查一查、学习质疑、历史探源、学习质疑课后设计:第一课一、自我测评英国被誉为“议会之母”。你知道在议会诞生之初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议会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分别扮演的什么角色?试分析其角色发生转变的原因。二、材料阅读与思考(议会阵营领导人对内战三种态度的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你能说出克伦威尔和曼彻斯特对内战的态度应该分别是以上三种中的哪一种吗?2、曼彻斯特叙述的这种矛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是如何得以解决的?3、在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后,你是否同意曼彻斯特对内战所持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理由。三、知识链接“圣公会”和“清教”(介绍材料略)第二课一、自我测评结合史实谈一下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以及内阁所控制权力的演变。二、材料阅读与思考(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1、既然1832年已进行了议会改革,为什么还要进行宪章运动?你知道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吗?据此谈一下你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2、查阅资料,看一下《人民宪章》中的选举要求在今天的英国有哪些还没有得以实现?3、在班级的民主选举中,你赞同口头表决还是秘密投票?为什么?三、知识链接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介绍材料略)第三课一、自我测评1、有人认为美国的共和制一定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步,因为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政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延续。你是这么看的吗?请阐述一下你的观点。2、结合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当时美国的形势,分析一下联邦宪法是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洲和小洲之间矛盾的?二、材料阅读与思考(关于水门事件及总统违宪被弹劾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1、尼克松被弹劾是因为他违背了联邦宪法的哪些原则和规定?2、尼克松的这些行为是否应该接受审判和刑罚?而他侥幸逃脱法律制裁的原因是什么?3、你知道美国历史上还有哪几位总统曾遭到过弹劾吗?请简单介绍。三、知识链接驴象之争(介绍材料略)第四课一、自我测评1、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最“长寿”的共和国。结合本课的学习,想一想第三共和国得以“长寿”的原因。(文中的省略部分是笔者为节省篇幅所为)2、议会民主政治在法、德两国呈现出明显的特点。请将两国的代议制度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结合当时两国的政治形势来探究这些特点生成的主要原因。二、材料阅读与思考(关于巴黎公社失败后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是否维护共和制的斗争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1)梯也尔所说的“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最可怕的革命”来自哪里?(2)“保守共和国”已经是梯也尔所能接受的极限,但共和派和保皇派为什么还会不满意他呢?(3)梯也尔的这些言论是否可以理解为向共和派靠拢的倾向?查阅有关梯也尔晚年的资料来进行论证。三、知识链接“鞭子与密糕”政策(介绍材料略)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学习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以往有六节内容的篇幅,现浓缩为一课,含盖了日本十四年的侵华史和中国军民十四年的抵抗史,子目录有侵华日军的罪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阻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教材内容处置上看,与原有教科书相比,主要的变化是从全景式描述到专题式分析,知识层面有两点值得注意。在新教科书编写中处理内容有两种方式,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拉伸和压缩──知识结构的再充实和凝练。就“拉伸”而言,原有的一个知识点,被扩充为一个知识段;一个知识段,被扩充为一条知识线;几条知识线形成为一个知识面。正文以外,人民版设有“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议一议”“学习思考”“学习质疑”“史家争论”“历史探源”等辅助部分,先举个“拉伸”的例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子目为:课题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课题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述情况表明,普通高中课标教科书将现行旧教材中散见于各章节的民主法制内容扩展为2个课题,集中表述,加大知识含量,拓宽史学视野,挖掘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知识在专题化的影响下被明显地扩充而“拉伸”了。然后再举个“压缩”的例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有四个课题:课题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其中课题3将原先从汉朝至元朝教科书各章逐一表述的政治制度内容,压缩到一个课题进行集中表述,知识重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